乡村振兴建设中的特色院落营造以美泉农村社区为例
2021-04-01余俊杰
余俊杰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开展、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建设开展与美丽乡村概念的兴起,农村地区开始逐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韩国早在上世纪中下叶通过以政府主导的“新村运动”实现了农村地区的高速建设,受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与借鉴。经过我国多年的农村建设,发现以政府主导的“韩国模式”,在实际建设中拥有不少弊端,而在其基础上转变为民政协同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许多村庄村民与管理者过于追求现代化洋房,鄙夷传统建筑,并且拆除重建相比修缮维护可在更短的时间里看到成效,但统一建设住房以追求风格统一,导致千村一面的现状发生,如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立足于乡村自身的条件以发掘当地特色,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基于对民情进行调查访谈,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设计,以更好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依据。
一、美泉社区概况
1.社区概况
美泉农村社区位于株洲市云龙开发区株洲云田镇内,是湖南株洲经济开发区(云龙示范区)云田镇下辖的社区,接邻茶马道与荷塘大道交汇处,基地面积约4.36平方公里。基地对外交通以茶马道与锡兴路为主要交通,距离株洲市直线距离约为19.3公里。
2.社区现状
经过笔者调研发现,当地农户大多从事经济花卉与苗木种植为主,村内原生自然景观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社区产业相对单一,未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与开发,使景观常年保持相对原始的状态。经过调研,可从建筑、水资源、社区公共空间三个部分对美泉社区现状进行评价。
(1)建筑
美泉社区民居形式及风格差异较大,主要为当地居民在宅基地周边自建住房,按形式可将住房分为临街式、开放式和庭院式三种。
临街式住房分布于社区沿路,大多历史较为悠久,多为砖石与土木结构,年久失修,住户一般为独居留守老人,其户型一般为一进三开间,没有严格的使用区域划分,并会根据需求加盖其它属性的附加房间,如加盖房间以满足家畜蓄养、作物存放等需求。
开放式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是美泉农村地区较为典型的形式,多与一个无围合的区域相连接,户型多为一到三层两进三开间,住户多为子女外出务工的中老年居民,部分住户会在主屋旁适当加建功能房,如厨房、杂物间等,
庭院式建筑大多是半中半欧风格,多为美泉社区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建筑为钢混结构,带金属格栅围墙,此建筑新建率较高,距今大多10~20年,其形式为二到三层三开间,较少增建其它功能性空间,院落面积较大但较为封闭,一般不予外人开放。
(2)水体
美泉社区的水资源较丰富,水体可根据用途分为3类,分别为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与自然水体三类,其中社区的主要生活用水来源为水井,水井分布在社区每户居民家中,以满足每户生活所需;灌溉用水主要引流云龙地区云峰湖支流,并建立水渠以供苗木作物使用;美泉社区中有众多以各种大小池塘为主的自然水源,但大多未经开发与基本维护,景观价值较低。
(3)公共空间
在调研过程中与美泉社区居民的交流得知社区中没有人为划分的广场、公园等典型的公共空间,大部分的人群活动进行于住宅前坪空间,并且由于只有主路有完善的硬化,社区内部空间大部分的道路并未经过硬化处理,并且周边地区大部分为林地与农田,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
二、设计对策
1.设计理念
经过上述对于美泉社区的调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作者认为对于美泉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将其静态地视为一个孤立的农村社区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的建设,更应该将社区内的景观资源与现有的社区生态进行融合以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使传统的农业社区在当下的环境中仍然拥有足够的活力与竞争力。
因此通过解析美泉社区的地域特色,合理的调整社区的空间,以结合地域生态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来帮助社区进行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建立一种基于自然生态与人文特色的可持续休闲生态社区,达成美丽乡村的愿景,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2.社区特色解析
在设计前,通过解析社区内的现存结构可更好地明确社区的特点在何处,以在后续的设计进程中避免同质化、理想化却脱离实践的问题发生。
利用结构分析法从内层-中心层-外层(ICO)所对应的社区居民-场地空间-社区营造这三个维度对美泉社区的的“组织结构”进行拆解,以发掘社区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最终确立美泉社区的特色。
内层(Inner):即产生特色的根基。社区居民才是特色产生的根本,因此特色存在于其日常生活之中,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在于苗木花卉养殖与农业生产,从当地农耕生活中提取生活符号,在设计中带动居民生活生产的积极性与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可成为美泉社区有别于其它农村地区的最大差异。
中心层(centre):即产生特色的精神,美泉社区的文化精神是社区所在地拥有最悠久历史的湖湘文化。与此同时,精神需要依附于空间来进行呈现,围绕湖湘人文精神所建构出的社区的基本单元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邻里关系是社区的重要单元,亦是社区建设中的重点。社区的建设可从建立新的社区邻里关系开始,通过建筑与景观的组织,以邻里为单位构筑社区地域特色。
外层(outer):即特色的呈现。特色的外在表现在建设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构想,但是对农村社区而言,理想的状态是建立起一个具有美泉特色的景观与建筑风貌的整体社区环境,从居民自身的日常生活中提炼最有展示性与参与性的部分作为美泉社区的特色,有别于统一化标准化的乡村建设的差异化发展。
3.“组合院落”设计模式
基于美泉社区“家家有树,户户有景”这一现状,以及面朝田亩背靠大山的自然生活状态,通过合理的整理与规划建筑形式,可通过组织现有的零散院落化零为整,提出“组合院落”这一设计模式,以根据不同的院落特点整合为不同的主题区域,根据主题区域来安排不同的农业生产服务,并充分发挥当地的产业特点,探寻农业旅游产业的可能性。
(1)建筑的组合
通过组织相邻的建筑及建筑周边空间,在不刻意改造建筑的情况下,使临街式、开放式住宅通过院落整合到一起,形成建筑的小群体,将零散的建筑与房屋个体,转化为2~3栋小房屋形成的建筑群组,居民可共同使用并安排空间内的建筑功能。
(2)空间的组合
基于建筑群所围合出的公共空间,可为被群组的住户们所共有,由于原社区住户中没有典型的活动空间,相较之前零散的住宅单体而言,群组后的住户获得了更大的活动区域,并且由于部分住户会在自己的院子中进行作物的加工、制作等生产活动,组合后的院落能够更好地组织当地农户的生产,提高社区空间的使用效率。
(3)主题的组合
过去的美泉社区往往以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要产业,由于社区原生自然资源的景观价值较低,因此较难以开发出其它产业,但从社区当地农户的生活习惯、湖南地区人文、美泉自然资源特点出发,以农家生活为大主题,以社区生产为小命题,在组合院落中按农家生活生产构建不同的主题性院落,如充分体现湖湘地区特点的辣椒生产院落,以畜牧养殖为主题的活力院落,以寺庙建筑构建的地域文化主题院落以及以经济作物生产种植表现的收货主题院落等,通过发掘农户生活生产特色有机的组织社区环境,为美泉的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三、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与设计构想,在考察了美泉现有的人文、自然环境后,提出可通过组合美泉社区现有的建筑与公共空间,以组合式主题院落的方式将社区原居民群体在保持其原有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更紧密地组织起来,并以此作为当地特色进行创造式建设,在保持社区的完整风貌现状的同时也为美泉社区的旅游经济这一发展方向带来的新的可能,为实现美泉社区振兴提供了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