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治理有关问题的思索
2021-04-01石磊陈伟祥
石磊 陈伟祥
随着国家交通基础建设日益剧增,生产建设势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伴随着人们对周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在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考究反思问题根源及采取的解决办法,为今后同类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逐渐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并以智慧高速建设引领发展,以治理能力建设保障发展,以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发展,由单纯事前审批或事后评价向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考核转变,实现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服务能力、行业形象、群众满意度四个提升。本文在管理过程中深刻认识、认真反思现场实施及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今后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一、背景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精准发力、务求实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防范风险逐步增加。基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严峻事态及自主验收政策变化,结合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及参建单位现场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借鉴经验。
二、问题和困难
(1)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是各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跨专业管理,对法律、法规及标准理解的深度不够,缺乏相关经验,工作开展成效不显著。
(2)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职责侧重点不同,主体监理机构与环保水保监理监管方向不同,各方衔接不紧、职责缺失、分工不明。
(3)主体设计单位与编制单位因设计任务、设计领域的差异性等方面不同,造成主体设计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业设计阶段衔接成为薄弱环节,理解深度、方向差异较大,导致设计缺失,后续设计服务很难一次性优化完善。
(4)施工单位重生产、轻保护观念未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未跟进新时代要求,防治目标落实标准参差不齐。
(5)责任防范意识淡薄,对项目交叉工程责任范围确权或报备不及时,纠纷频发,未能实现“谁破坏谁治理,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
(6)未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监督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协调沟通不足,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小事变大,大事变炸”,直至追究责任阶段才引起重视,造成治理难度和费用大幅度增加。
(7)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与文明施工管理混为一谈,形成保障机制不健全的短板,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未达成共识。
(8)监管体系、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未全面普及,耗费大,形式简一,效果不显现。
三、考究
高速公路建设从立项、设计、建设、运营等涉及全过程实施,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主管系统外对知识、政策、意义掌握较少、专业技术服务委托滞后、设计专篇、专章与方案报告存在不足、方案措施布局与施工实际存在诸多矛盾、临时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效益等,对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制度虽在不断健全完善,现场实施中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变成了空白,理解方式不同、说法各不相一,如何才能做好、如何才能弥补空白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对策与建议
1.制度健全保障落实机制稳步开展
健全的管理体制、制度、保障措施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导书。生产建设项目应将环水保工作纳入主体工程管理体系,与主体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同等重视,建立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将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量化考核,便于操作,纳入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切实引导相关单位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落实的重视。
2.加强宣传与培训,广泛交流学习
宣传培训教育是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诊断书,建设单位可利用信息化平台、邀请专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短期培训、技术交底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政策,督促贯彻落实国家部委的决策部署,使参建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具体工作内容、问题所在、标准和注意事项。同时,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样板”,通过“样板引路”“亮点工程”推进标准化施工作业,相互交流学习,全面推广好做法、好经验,提升参建人员意识和业务能力,为后续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3、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强化后续设计服务
环评报告、水保方案编制完备具体、可操作性是贯彻新时代环水保管理理念和落实“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设计单位需根据方案报告深化设计,做好气候、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等情况的调查、钻探、检测工作,结合现场实际加强设计深度,强化防护效果,引入成熟的经验措施和技术支撑,将方案内容切实融入主体设计中。同时,后期须根据现场进展情况,提升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优化完善各项措施,实现互惠互利,真正体现工作目标不仅仅在于还绿于山,更在于还富于民!
4.强化监督检查的效力,落实奖惩激励机制
各参建单位尤其是建设单位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主体责任意识,统筹考虑项目全过程管理,不仅要在招投标阶段落实从业单位责任,在建设阶段落实参建单位防治责任,更要纳入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之中,理顺工作思路,规范程序,制定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对外协调机制,合理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依法合规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目标责任考核的奖惩机制,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要合理合规、便于量化、切合实际,不仅宣传了政策及意义,也发挥了应有的效能。
5.发挥服务作用,加强专业技术指导与政策帮扶
在开展技术服务招标前,应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引入信誉高、声誉好、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对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动态监控、监管及指导,使项目全程处于监管状态,不仅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及时发现问题,利于加强现场管理力度,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在贯彻落实各项措施、新政策及程序合法化等方面发挥专业服务作用。
6.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推动、联系联动的监管良好局面
建设单位要做好“领头羊”的角色转换,积极主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加强与地方各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起依法履职、逐级督查、联席检查机制,层层分解、考实监管责任,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反映,对症下药,保障监督管理工作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有序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7.明确各项标准指南,保障各项措施有据可依
高速公路建设势必会产生土石开挖弃方、破坏等,应本着最小化破坏、最大化利用、保护、恢复的方针,推广不同防治分区的基本作业程序和控制关键,编制切实可行的作业指导书,使防治向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如取土场按照“截排结合、规范取土、永临结合、刷坡整平、及时恢复”的治理规程,弃土(渣)场按照“先拦后弃、边弃边整、分级修坡、平整覆土、截排(水)相宜、坡面绿化、平台复耕”的治理规程,施工便道和临建场地按照“永临结合、严控范围、过程管控、工后恢复”的治理规程,总体按照“成熟一块、治理一块”的原则治理等。同时,实施中应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确保措施有效实用,并邀请行政主管、国土等部门“提前介入”,对完成治理的进行技术把关和初步核验。
8.防微杜渐,提升保护意识
高速公路项目普遍线路长,沿线涉及交叉点可能较多,各级部门衔接沟通存在一定的不足,各单位须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理清防范责任,掌握具体情况,加强特殊环境区域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发生推诿扯皮事件发生,应积极与主管部门建立联动联席机制,及时说明情况,全员共建生态环境保护大家园。
9.推进节能、环保“四新技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恢复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环保效果,实现再利用再循环,如临建工程产生大量的混凝土固体废弃物,推广采用可重复利用刚结构基座、混凝土再生循环等技术降低固废对环境的影响。
10.拓宽人才视野渠道,强化培养教育
参建单位应以更长远的眼光、更有效的措施持续发展,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以大力发现培养为基础,以强化实践锻炼为重点,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监督为保障,实现常态化培养、合理化储备、制度化运行,以解决人才断层和合理结构问题。
五、结语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管理风险一直存在,从源头抓起,合理规划,科学处置,践行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的理念,夯实事中监督检查与事后核查工作,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