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营养干预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2021-04-01张传雷王新亭陈晓琦冀爱英陈欣菊
张传雷,王新亭,陈晓琦,冀爱英,陈欣菊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
我国对肝性脑病(HE)的临床分类分为急性肝衰竭导致的A 型、由门体静脉分流导致的B 型及由肝硬化导致的C 型。C 型HE 有肝硬化的背景,可伴有门静脉高压或门体分流,为临床最常见类型[1-2],常规给予抗病毒、抗纤维化、降血氨、改善肝功能及营养支持治疗。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的过量摄入一直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最重要的基础措施,然而近年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得到重视[3]。肝性脑病和营养不良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两个并发症,两者对预后均有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营养管理在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中起重要作用[4-5]。
有研究表明,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明显降低肝硬化HE 患者的血氨水平,缩短数字连接测试反应时间,进而提高HE 临床缓解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6]。而肝营养素(钮娃)由超微蜂花粉、乳清蛋白、磷脂、富硒酵母、低聚糖等组成,已有研究显示其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临床可以将其作为肝病辅助营养支持的一部分[7-8]。
临床上常应用乳果糖、微生态制剂、利福昔明预防和控制肝性脑病,而采取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肝营养素为基础的干预治疗未见报道。本文探讨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肝营养素干预为基础,联合多种措施治疗C 型肝性脑病的效果,为临床C 型肝性脑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7 月—2018 年4 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0 例肝性脑病患者,其中男29 例,女11 例;年龄35~78 岁,平均(50.3 ±15.1)岁;其中乙肝肝硬化24 例,隐匿性肝硬化13例,丙肝肝硬化3 例。其中肝功能Child B 级16例,肝功能Child C 级2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肝硬化诊断符合2000 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0]及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9-10]。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神经病变;血液系统疾病;年龄大于85 岁。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颗粒(生产批号:H20090160,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3 g/次,3 次/d;联合肝营养素(钮娃:北京美澳嘉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5 g/次,2 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杜密克,批号:H20120387,Solvay Pharmaceuticals B.V),10 mL/袋,2 次/d;联合思联康片(批号:S20060010,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0.5 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护肝、对症支持等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Elisa 法检测肝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的变化。②记录肝性脑病复发次数。③营养状态:应用主观全面评估法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不良状况,根据营养状态不同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AST、ALT、TBIL 降低,ALB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ST、A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BIL、ALB 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2 两组复发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6 个月内肝性脑病复发的次数为43 次,对照组为79 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P<0.01)。
2.3 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营养不良率为85.00%(17/20),治疗6 个月后营养不良率为45.00%(9/2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营养不良率为90.00%(18/20),治疗后为75.00%(15/2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营养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
3 讨论
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病发病率高,肝硬化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因此肝硬化导致的HE 较为常见。HE 临床表现多样,可隐匿起病,预后差,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危害极大。“氨中毒学说”为目前普遍认可的HE 发病机制之一,该理论认为血NH3 水平升高,进而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传递,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11-12]。目前临床治疗HE 的理论基础大多建立在“氨中毒学说”上,包括促进氨代谢、改善氨基酸平衡、拮抗假性神经递质、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主要药物有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谷氨酸盐、精氨酸、支链氨基酸、氟马西尼、利福明、益生菌制剂等[13]。及早识别并纠正其诱因是防治HE 最基本的治疗策略,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的过量摄入一直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最重要的基础措施,但近期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伴有更高的蛋白降解,骨骼肌蛋白在肝性脑病患者的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低营养状态可能增加氨的水平,加重肝性脑病。而通过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使机体处于正氮平衡状态,有助于促进肝细胞再生,并增加肌肉清除血氨的能力,对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是有益的。
门冬氨酸鸟氨酸为左旋门冬氨酸和鸟氨酸的复合物,可促进尿素合成,并加强NH3代谢,治疗多种肝病具有良好的效果[14-15]。门冬氨酸鸟氨酸在体内主要裂解产物是门冬氨酸与鸟氨酸,鸟氨酸从根本上促进鸟氨酸循环的建立,加快肝脏合成尿素而降低血氨的浓度;而门冬氨酸则能够参与三羧酸循环并合成核酸,为能量代谢提供产物,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并增强肝细胞对于胆红素的摄取转化能力以及对于血氨的解毒能力。此外,该药物进入体内后可提高多种支链氨基酸水平,有效降低体内血氨浓度[16-17]。肝营养素是一种方便易行的肠内营养治疗措施,在本研究临床观察中发现营养干预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为基础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前改善,出现肝性脑病的频率较前减少,患者的肝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本研究发现肝病患者的肝病知识教育及督导治疗十分重要,而这对减少相关危险因素(如不合理应用利尿剂、不合理的饮食、细菌病毒感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肝性脑病是临床疑难病症,预后严重,总结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及实践,发现门冬氨酸鸟氨酸配合肝营养素持续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值得进一步实践,并对其发生机理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