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B1合甲钴胺注射剂低频超声导药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的疗效观察

2021-04-01毕聪聪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瘫注射剂

周 颖,苗 芬,曲 哲,高 甲,毕聪聪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江苏 沛县 2216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面神经管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类型,主要表现为一侧额纹变浅、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等[1],研究倾向于病毒感染、面神经本身或外周病变所致。本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甚至可产生抑郁。本病属中医学“口僻”范畴,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脉络亏虚,外邪乘虚侵袭,痹阻经脉,肌肉经筋失养,纵缓不收所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发病率高达4.25 %[2],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西医无特效药,针灸治疗优势明显[3~4],同时大量研究也表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5~6]。笔者总结我院近年来采用维生素B1合甲钴胺注射剂低频超声导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提出的标准[7]。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治疗学》中关于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8]。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③发病3 d内就诊者;④头颅CT/MRI检查排除继发性疾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②继发性面瘫,耳源性面瘫;③伴有精神疾患、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疾病以及肿瘤者;④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⑤接受过除本研究外其他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基础治疗,分急性期(一般7 d~10 d)和恢复期。

药物治疗:①急性期:a.激素:根据病情选择泼尼松片,连续7 d后逐渐减量至停药。b.减轻水肿、改善循环:七叶皂苷注射液20 mg,静滴每日1次,连续7 d;中药制剂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滴每日1次;地巴唑10 mg口服,3次/d。c.抗病毒:更昔洛韦注射液0.5 g,静滴每日1次。d.营养神经:维生素B110 mg,口服,3次/d;甲钴胺片0.5 mg,口服,3次/d;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20 μg,肌注,1次/d。②恢复期: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复方地龙胶囊2粒,口服,3次/d,继续使用地巴唑、鼠神经生长因子。

康复治疗:①急性期:a.针灸:取穴头维、阳白、攒竹、四白、鱼腰、迎香、地仓、颊车、牵正、合谷、太冲和足三里穴位,取仰卧位,用酒精消毒穴位,浅刺,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20 min,辅以红光照射。b.消炎物理因子:将超短波两电极分别放于耳后乳突区及耳屏前部之间,调整电容电极输出能量,每次10 min。②恢复期:a.针灸:取穴同上,采取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辅以红外线照射。b.中频:将两电极分别放于耳后乳突区、耳屏前部,调整治疗刺激量,每次20 min。c.面肌训练治疗促进神经再支配[9](运动疗法、手指点穴、面部推拿):嘱患者做皱眉、抬额头、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动作,主动活动困难者,以被动训练或辅助训练为主;点揉面部以上各穴位;用手掌根部自患侧口角向上方呈螺旋式推拿面部,每次30 min。

2.2 治疗组

基础治疗+维生素B1合甲钴胺注射剂低频超声导药治疗。

恢复期:选用低频超声导药仪,取两个超声耦合剂空白贴片,放入止水碗中,用5 mL一次性注射剂抽取维生素B1注射剂(安阳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 mL/支,国药准字H41023484)、甲钴胺注射剂(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 mL/支,国药准字H20044740)各1支,将混合液各1.5 mL均匀加至两个空白贴片上,患侧常规酒精消毒,然后将贴片分别固定于耳屏前上方、嘴角后上方(太阳穴至耳屏、下关穴至地仓穴),勿挤压贴片中间,以免造成药液流出,将贴片与止水碗充分接触,连接治疗头,调到治疗界面,调节电导脉冲参数,刺激量以患者皮肤表面感觉舒适即可,每次20 min,治疗后取下治疗头,保留贴片40 min后取下。

以上康复治疗均1次/d,每周6次,共治疗4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10]:将面瘫程度从轻到重分为六级。Ⅰ级:正常。Ⅱ级:轻度异常,大体:有轻度的面肌无力,可有非常轻的联带运动;静止:面部对称;运动:皱眉正常,稍用力闭眼完全,口角轻度不对称。Ⅲ级:中度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但无面部变形,可有联带运动;静止:面部对称;运动:皱眉减弱,用力后闭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轻度不对称。Ⅳ级:中重度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面部变形;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运动:皱眉不能,闭眼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不对称。Ⅴ级:重度异常,大体:仅有几乎不能察觉的面部运动;静止:面部不对称;运动:皱眉不能,闭眼不完全,口角轻微运动。Ⅵ级:完全麻痹,无运动。根据分级情况分别计为0、1、2、3、4、5分。②SF-36量表[11]根据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共36条目,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全面概括生存质量,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2]判定。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面部肌肉活动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基础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有效,联合维生素B1合甲钴胺注射剂低频超声导药治疗,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明显,SF-36量表评分明显提高,疗效显著,可改善面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讨 论

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现代研究倾向以下两方面:面神经本身原因,受凉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及面神经受压;外周因素,茎乳孔内骨膜炎,使面神经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导致[13]。本病虽为自限性疾病,有部分自愈率,但因发病在面部,影响容貌表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社会压力,影响正常生活,且其预后转归与恢复的早晚相关,一般来说,恢复得越早,则预后越好,后遗症越少。众所周知,因本病恢复期较长,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对出院后恢复期康复认识往往不足,后续缺乏有效持续的康复治疗,预后一般欠佳,因此提倡住院期间积极治疗,尽早恢复,改善预后。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效果佳,深受医患好评。康复治疗常分两期,急性期以针灸、物理因子消炎,改善循环,减轻水肿为主;恢复期多采用低频、中频、面肌训练等增加肌肉活动,改善循环,促进神经恢复。研究发现,超声波在经皮渗透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14],低频超声治疗仪综合了低频脉冲电流及超声波技术,利用电脉冲致孔以及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热效应,改变皮肤角质细胞的双脂层排列,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起到消炎镇痛消肿、兴奋神经肌肉的作用。临床配合导药时,可利用超声辐射压、对流转运及离子导入作用,使分子产生定向运动,将药性短时间内透入体内,直达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药物维生素B1、甲钴胺注射剂具有营养神经作用,恢复期低频超声导药,既能达到低频促进神经肌肉收缩作用[15],又能直达病灶,促进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我院采用维生素B1合甲钴胺注射剂低频超声导药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的疗效显著,可降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提高SF-36量表评分,改善面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临床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临床依从性好,疗效好,从而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是一种简单快捷高效、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出院后随访1月余,恢复快,远期疗效好,治愈率高。另外由于本病的特殊性,面瘫严重程度与预后有一定关系,不排除有部分自愈的可能,临床上尚缺乏高质量的对比研究;还有因其临床观察指标较多,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也不统一,尚需要有相对完备的主客观评价体系,鉴于本院为基层医疗单位,本文选取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可能有一定偏差,后续研究可以采取更客观的评估手段,比如采用电生理检查,如面神经电图(ENoG)和面肌电图(EMG)等,可为将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瘫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特发性腹痛一例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