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2021-04-01乐中云
乐中云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中医院 内科,江西 抚州 3318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也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对于合并偏瘫的脑卒中,经过专业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可以获得一定的改善,但仍需要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躯体功能、肌力等的恢复[1]。近年来,中医护理干预在提升脑卒中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2]。我院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护理,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治疗的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56岁~79岁,平均(66.61±7.58)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6岁~80岁,平均(65.89±8.7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康复护理: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和主动功能锻炼促进活动功能恢复,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①中药熏洗。方剂组成:伸筋草20 g,桑枝12 g,独活10 g,当归20 g,鸡血藤20 g,红花10 g,羌活12 g,路路通12 g,艾叶15 g,赤芍10 g,怀牛膝15 g,土元10 g。水煎煮30 min后使用中药熏蒸机熏蒸患肢,之后晾至水温适宜进行泡脚,1次/d。②穴位按摩。上肢取穴:合谷、内关、曲池、神门;下肢取穴:足三里、委中、承山、三阴交、太溪、涌泉。采用按法、揉法、拿法进行穴位按摩,按摩期间询问患者至其出现酸麻胀痛“得气”感,2次/d,每次40 min。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神经功能、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①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3]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分~4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②肌力采用肌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分值为0分~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肌力恢复越好。③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4],分值范围为0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④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5]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肌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肌力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肌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3.3.2 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4 讨 论
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或其他病变而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已有数据资料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因此,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治疗倍受人们关注。
常规西医护理虽然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有一定作用,但缺乏对病情的针对性。中医护理讲究辨证施护,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患者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为主要症候。中药熏洗和穴位按摩是中医常见的护理手段,其中中药熏洗主要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患肢进行熏蒸、淋洗,借助药力与热力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6];穴位按摩则通过特定的按摩手法刺激穴位产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7]。国内部分研究报道中也对中医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干预措施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中的积极效果进行了肯定[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肌力评分、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了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有良好的辨证护理效果,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的恢复,提升预后效果,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