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营卫法中药汤剂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4-01杨红周鸿飞
杨红 周鸿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根据临床症状归于“中风先兆”范畴,早在《内经》时期就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灵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独留,发为偏枯。”明确指出,营卫虚弱导致外邪有机可乘,从而发生中风[1,2]。张仲景在探讨中风根源时云:“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明确指出,营卫不和则中风发生。同时《素问·调经纶》论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即肢体麻木和失用。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营卫不和,清扬之气不能上升,导致浊气上扰,蒙蔽轻巧,发生中风先兆,因此治疗上采取调和营卫之法,使卫气外达,营阴内守,自然病去体健[3]。作者采取调和营卫法中药汤剂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三科收治的50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57.9~78.9 岁,平均年龄(67.9±3.7)岁,病程1.1~3.2 年,平均病程(2.4±0.5)岁。试验组男12 例,女13 例,年龄57.5~77.9 岁,平均年龄(68.8±3.8)岁,病程1.2~3.4 年,平均病程(2.4±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40 min;头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除外已形成新发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排除脑血管畸形和颅内肿瘤;排除既往有颅脑损伤、脑卒中史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排除脑缺血时间较长导致不可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即已形成脑梗死的患者;排除心肌梗死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接受随访患者;排除有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调和营卫法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黄芪20 g,白术20 g,桂枝10 g,赤芍10 g,虎杖10 g,制首乌10 g,酒大黄20 g,焦山碴10 g,薏苡仁20 g,甘草20 g。1剂/d,分2次温服,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反应指标、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抽取入组患者晨起3~4 ml 静脉血,检测炎症反应指标,包括TNF-α、hs-CRP、MCP-1、IL-17;凝血功能指标:F Ⅷ、vWF 的含量。取患者3 ml 静脉血,加入柠檬酸抗凝后,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量表,评价治疗后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消失,患者情况得到控制,且3 个月未发病;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改善,发作情况得到控制,治疗后3 个月发病≤1 次/d;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 Ⅷ(1.44±0.01)U/L、vWF(1.67±0.02)kU/L 低于对照组的(2.39±0.05)U/L、(3.33±0.01)kU/L,PT(11.72±0.51)s、APTT(27.2±0.5)s、TT(18.04±0.53)s 均长于对照组的(7.28±0.61)、(20.2±0.4)、(11.21±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TNF-α(4.30±0.50)pg/ml、hs-CRP(2.60±0.80)mg/L、MCP-1(129.95±25.83)pg/ml、IL-17(5.95±0.93)pg/ml 均低于对照组的(18.00±0.90)pg/ml、(5.10±1.30)mg/L、(384.28±53.90)pg/ml、(13.28±1.9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 d、14 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10±0.84)、(15.11±5.83)、(12.95±0.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12±0.78)、(19.42±5.90)、(15.28±1.9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是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上特殊类型,其与脑梗死等的临床表现类似。通常短暂性脑缺血是由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具有突发性的疾病,但短暂性脑缺血临床发病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12 h[4,5],但短暂性脑缺血非常容易迅速二次发作,且疾病进展快及无征兆,若未能及时治疗,易发脑梗死[6]。在临床上中风先兆与中风病机大致相同,《内经》认为营卫虚衰是导致该病的主要机营气气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营气根于卫气,张景岳云:“人身不过表里,表里不过阴阳营卫就是血与气。心主血,肺主气阴阳即营卫”,营卫来源于水谷精微,具有濡养关节的的作用,正如《内经》云:“营气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张景岳云:“营行脉中,故主于里而利筋骨。”因此肢体僵硬、不用的症状要用调整营气的方法来治疗,同时营气与血液运行息息相关,中风先兆患者往往因为血行瘀滞,阻碍经络所发病[7],《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以脉,化以为血”,强调了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营卫发生异常则会出现现清浊不分,浊气入脉,卫气留恋而不出,营气失却清纯,血液化生不利,进而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留于头部,发生中风先兆[8,9]。作者采取桂枝和芍药配伍,是调和营卫的经典组成。清代医家徐氏认为:“桂枝外证得之,解表和营血,内证得之,补虚调阴阳”。桂枝伤于外风可以解表和营血,伤于内风可以助阳而化气,起到通达营卫的作用。芍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及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病瘾,止痛,利小便,益气”可以调和营卫,活血化瘀,去除内生之浊气,此外,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生成营气和胃气对的基础,作者配伍黄芪、白术健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血生化有源,虎杖“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可以有效清除由于营卫瘀滞而产生的病理产物痰浊和血瘀。制首乌补益肝肾,为滋阴良药,卫气属阳,取其“善补阳者,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让卫气生化无穷。酒大黄、焦山碴均取其活血化瘀之性,薏苡仁健脾宁心,与焦山碴相配伍可以起到活血又可行气,使气行血行[10],祛瘀通络的作用。以上药物配伍,营卫同调,脾肾同补,阴平阳秘,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明显的改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从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 Ⅷ、vWF 低于对照组,PT、APTT、TT 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TNF-α、hs-CRP、MCP-1、IL-1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 d、14 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取调和营卫法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