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剖宫产产后DVT 的预防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04-01张颖魏顺英
张颖 魏顺英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剖宫产术不断完善及进步,大部分高危产妇倾向于剖宫产分娩方式,但相比起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后更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是DVT,若产妇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会引起肺栓塞严重症状,危害到产妇身心健康及机体恢复,严重时还会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预防DVT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预后康复尤为重要。低分子肝素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DVT 药物,近期报道发现[1],将其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DVT效果良好。鉴于此,本次研究对剖宫产产后DVT 预防应用低分子肝素展开相应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19 年1 月~2020 年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 例剖宫产产后DVT 高危产妇,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 例。观察组中初产妇40 例、经产妇30 例;年龄22~36 岁,平均年龄(28.46±2.53)岁;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9.12±1.01) 周;体重52~70 kg,平均体重(62.12±3.38)kg。对照组中初产妇38 例、经产妇32 例;年龄21~35 岁,平均年龄(28.10±2.55)岁;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9.48±1.03)周;体重52~69 kg,平均体重(61.25±3.54)kg。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相关检查符合《妇产科学》中剖宫产手术指征[2];②均为单胎妊娠;③产妇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④自愿接受剖宫产手术;⑤符合剖宫产产后DVT 防治指征;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术前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②对肝素药物存在过敏情况;③伴严重肝肾疾病者;④存在精神疾病及传染病者;⑤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预防治疗:①术后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观察腹部切口与子宫复旧情况,并协助产妇保持平卧姿势6 h;②帮助活动膝关节、踝关节,指导双侧足踝活动,对小腿肌肉进行按摩,由肢体远端逐步按摩到近端,6 h 后转为产妇主动运动;③及时补充适量的水电解质,避免血液出现高凝现象;④术后8 h 可进食流质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帮助产妇大便畅通,避免发生便秘,减少由于腹压增大引起栓子脱落造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⑤术后予以镇静剂、压力泵治疗,预防DVT。连续治疗3 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低分子肝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199)预防治疗:选择皮下注射给药方式,1 次/d,根据体重给药,体重<50 kg 给药3200 IU/次,体重50~70 kg 给药4250 IU/次,体重>70 kg给药6400 IU/次。连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 ①DVT 发生情况:治疗后对产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的DVT 发生情况。②凝血功能: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产妇的空腹静脉血液3 ml,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器检测APTT、PT、D-D、FIB 水平变化。③不良反应:统计两组产妇在治疗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包括下肢苍白、麻痹、疼痛及发冷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DVT 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DVT 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DVT 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产妇的APTT、PT、D-D、FI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FIB 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产妇的APTT、PT 长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APTT、PT、D-D 及对照组产妇的D-D、FIB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PT 短于对照组、FIB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APTT、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剖宫产产妇产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最典型的为DVT,会直接对产妇生命安全及产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3],剖宫产产妇产后出现DVT 主要与产妇妊娠晚期硬膜外麻醉与凝血因子增多存在密切联系。产妇血液中血小板会产生异常改变,使得机体血液内血浆凝血因子、FIB 含量上升,导致产妇血液处于高凝血状态,尽管血液高凝结状态可增强产妇血小板凝聚功能,但在发挥凝血、止血作用时,也相应增加了产妇DVT 危险因素[4]。此外,剖宫产产妇自身原因,如高龄分娩、肥胖、伴血栓史、吸烟等,加上产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相对外出活动时间较少,下肢静脉血液难以循环,从而导致DVT 发生率上升[5]。
以往临床对于剖宫产产妇预防DVT 多是采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及下肢按摩等常规预防治疗方式[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后,DVT 发生率为21.43%,说明常规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大大提高。王晓永[7]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在脊柱手术术后预防DVT 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机体恢复。王凯等[8]研究提到,低分子肝素可通过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血液循环,发挥防治DVT 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低分子肝素在预防DVT 中的可靠性。低分子肝素作为临床常用的肝素药物,能够在不影响机体血小板结合、凝聚共及FIB 基础上,通过拮抗Ⅹa 活性,对产妇机体内外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抑制,并且相比起普通肝素而言,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也更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分子肝素预防DVT 安全性高。同时,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FIB 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产妇的PT 短于对照组、FIB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低分子肝素不会对产妇APTT、D-D 造成过大影响,低分子肝素可通过加快优球蛋白及纤维蛋白的溶解速度,从而发挥抗血栓与抗凝作用,观察组FIB 降低也就说明在防治DVT 中效果明显。对于剖宫产术后高危DVT 产妇而言,不仅需采取药物干预,还需加强术后护理,故在术后注意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帮助缩短产妇产后康复时间,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产后DVT 高危产妇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