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电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2021-04-01谢勇辉陈巧群
谢勇辉 陈巧群
尿失禁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其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在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腹压突然增加或者休息时候尿道和膀胱颈无法维持一定的压力导致尿液溢出。目前,临床上针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Kegel、电刺激疗法以及磁电刺激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磁电刺激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依从性好、简便的治疗方式,对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发挥积极作用[1]。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0 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磁电刺激疗法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7 月~2020 年2 月龙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20 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诊断标准[2],且患者均为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轻度表现为打喷嚏、咳嗽时发生尿失禁,每周发作至少2 次)、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快步行走等日常生活时发生尿失禁);②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磁电刺激相关禁忌证,患有盆底急性炎症、水肿、活动性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等;②严重基础疾病,器官功能障碍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0~68 岁,平均年龄(46.35±10.56)岁;病程5~27 个月,平均病程(11.35±5.22)个月;轻度压力性尿失禁34 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26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68 岁,平均年龄(45.67±7.45)岁;病程6~28 个月,平均病程(11.43±5.53)个月;轻度压力性尿失禁32 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2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Kegel 治疗,具体方法为:尽量吸气时持续5 s 收缩肛门,呼气时进行放松,尽量避免臀部及腿部肌肉和腹部吸气加压的参与,反复进行练习直至熟悉、掌握锻炼方式。进行3 次/d 的锻炼,锻炼时间约为15 min/次,可在坐位、站位及卧位时候进行,随着锻炼的进行,可逐渐延长患者每次收缩肛门、会阴的时间以及锻炼时间,持续进行锻炼3 个月。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磁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患者在排尿后坐在治疗椅上,开启磁电刺激治疗系统。第一阶段磁电刺激频率为5 Hz,5 s“ON”、5 s“OFF”间歇性刺激10 min,第一阶段刺激完毕后休息约2 min 开启第二阶段的刺激治疗。第二阶段磁电刺激频率为50 Hz,5 s“ON”、5 s“OFF”间歇性刺激10 min。逐渐将磁电刺激的强度调整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强度,随着治疗的进展及患者最大耐受磁电刺激强度不断增加,每次治疗前调整至上次磁电刺激最大耐受强度。治疗的时间为20 min/次,2 次/周,共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盆底功能、PFIQ-7 评分、ICI-QSF 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尿失禁相关症状消失,1 h 尿垫试验<2 g;有效:尿失禁相关症状有所缓解或者有效尿失禁次数减少≥50%;无效:尿失禁相关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尿失禁次数减少<50%。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包括肌肉静息状态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及协调能力。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FIQ-7、ICI-Q-SF 评分变化。PFIQ-7 评分通过对尿道、膀胱、大小肠、直肠、阴道、盆腔等部位的不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ICI-Q-SF 评分通过对尿失禁的发生频率、漏尿量及尿失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肉静息状态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肉静息状态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FIQ-7、ICI-Q-SF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FIQ-7、ICI-Q-S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FIQ-7 评分、ICI-Q-SF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FIQ-7、ICI-Q-SF 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FIQ-7、ICI-Q-SF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尿失禁属于一种与临床当中关节炎、慢性肾炎、脑卒中等疾病相类似的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属于尿失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3]。压力性尿失禁常见病因有盆底肌、筋膜、韧带松弛及尿道高活动性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压增高如打喷嚏、咳嗽或者运动时候出现不自主漏尿现象[4]。随着盆底康复的兴起,女性尿失禁的防治越来越备受关注,因为这不仅涉及患者个人身体健康问题,也同时影响着患者的家庭及经济负担问题。
目前,针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Kegel 运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以及磁电刺激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方式因其有效、无创和安全而广受欢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自主进行Kegel 运动治疗从而加强盆底肌的张力,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尿失禁症状[5]。然而,由于Kegel 运动治疗的周期比较长且需要患者的坚持训练,倘若患者无法坚持训练会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此外,骨盆肌肉比较抽象,临床上发现大多数女性在自主进行Kegel 运动时会错误进行收缩臀大肌和腹部肌肉,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症状。电磁刺激疗法基于物理原理,产生电磁刺激效应,利用瞬间波动的电磁脉冲来使得组织产生感应涡电流,诱导神经轴突产生去极化,并将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近端及远端的神经,使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6]。如此,磁电刺激疗法通过改变盆底肌群的活动,反复地进行活化终端的运动神经纤维及运动终板从而增强盆底肌的强度、耐力,达到治疗尿失禁的目的。此外,电磁刺激疗法治疗过程中患者无需培训,只需坐在治疗椅上进行治疗,如此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由于Kegel 运动治疗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部分患者未能坚持导致最终治疗无效,因此本研究中单进行Kegel 运动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治疗无效的患者相对较多,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磁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磁电刺激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效果。此外,治疗后,观察组肌肉静息状态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盆底肌功能在经磁电刺激治疗后得到更明显的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FIQ-7、ICI-Q-SF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磁电刺激疗法在短期治疗内效果良好,起到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改善尿失禁症状的效果。
综上所述,磁电刺激疗法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及改善尿失禁症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