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1-04-01张华明
张华明
我国近年来交通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但高楼的兴起和交通工具在城市的频繁使用和系列的暴力事件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临床中一种对患者具有非常大威胁性的病症,患者往往会因为颅脑损伤有着强烈的疼痛感,甚至颅脑受损出现昏迷、呼吸受阻等,且患者的吞咽反射可能消失导致痰液堵塞呼吸道,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2]。重型颅脑外伤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包括进一步治疗中出现的细菌感染等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患者于现场及入院途中进行积极的院前急救就很大程度决定了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本文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经本中心转运的60 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经本中心转运的60 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年龄22~75 岁,男35 例,女25 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 例。纳入标准:患者属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愿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者不愿意参与研究。本次研究所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的研究得到本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为由现场送入医院,入院前未采取措施急救,在入院后采取相应医疗措施。实验组全程采取院前急救。①在接到患者后立即采取标准的急救措施,清理患者的外伤创口,及时包扎止血,对开放性创伤局部无菌敷料包扎。颈托固定,保护颈椎。如有鼻腔、外耳道流液则保持侧卧,避免回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舌后坠患者及时予以口咽通气道置入,严重者予经口气管插管,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如果患者颅内压过高则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若患者心跳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这些操作中密切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和瞳孔等。③在患者搬抬、转运至医院的路途中,对其他损伤处积极处理,进行包扎、外固定及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途中使头部抬高20~30°,避免行车因素导致颅内压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继续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④在途中医生、护理人员与医院通报病情,预约好绿色通道和准备好患者检查治疗所需的设备,在入院后第一时间开展医疗救治及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死亡率、救治时间。判定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进行,分为以下3 种:显效:患者的意识恢复,能够进行日常活动,生活工作影响较小;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好转,意识有恢复,生活工作需要别人的帮助;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好转,意识障碍或病情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死亡率比较 实验组死亡7 例,存活23 例,死亡率为23.33%;对照组死亡15 例,存活15 例,死亡率为50.00%。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救治时间比较 实验组救治时间(7.1±1.3)h 短于对照组的(9.1±1.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一般是受到撞击,如车祸、坠楼等导致的。患者的头部遭受重创,与其他遭受损伤的部位不同,因为是对患者的大脑造成的损伤,所以患者在经受重型颅脑外伤后可能会出现昏迷和痉挛,还会由于损伤导致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脑部血液供给出现问题进而引发脑梗死,严重者形成脑疝甚至死亡。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并且可以通过院前急救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后续的入院治疗打好基础[4]。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次之的导致患者四肢功能受限不能正常发挥肢体功能,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类危重症的治疗原则就是越快越好,特别是颅内压过高的患者,如果没有进行院前急救治疗,患者的颅内压过高,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患者有因此瘫痪、死亡的风险[5]。因此越早对患者开展急救治疗,进行必要的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的可能性就越高,后续的生活质量也更能有保证。院前急救从接到患者后立即采取标准的急救措施,清理患者的外伤创口,及时包扎止血,避免患者的呼吸道被堵塞,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如果患者心跳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这些操作中密切的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和瞳孔等。患者如果有舌后坠出现,则立即置入口咽通气管[6]。或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在患者送至医院的路途中,对患者固定制动,避免出现二次损伤。全程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途中医生或护理人员与医院预约好绿色通道和准备好患者检查治疗所需的设备,在入院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医疗救治并进行CT、MRI 检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7]。采用这样的院前治疗,在患者入院前初步控制住患者的病情进展,避免患者在期间的病情恶化。
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陈亮等[8]的相似研究中结果一致,即采用院前急救治疗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8.23%高于不采用院前急救的41.25%,采用院前急救治疗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25.26%低于不采用院前急救的52.65%,采用院前急救治疗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时间(6.8±1.5)h短于不采用院前急救的(8.9±2.1)h。以上研究表明在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院前急救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增加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临床入院治疗的时间。这与院前急救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及时清理患者的外伤创口,包扎止血,对开放性创伤局部无菌敷料包扎,颈托固定,保护颈椎,避免耳漏、鼻漏回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适时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以及通过药物、护理等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开通绿色通道及早治疗是有关的。
综上所述,以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现场及转运途中的积极治疗有利于治疗有效率提升,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患者救治时间,院前急救在临床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