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疼痛状况的影响
2021-04-01刘璐胡苹
刘璐 胡苹
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超过70 万例,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约为60万例,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临床根据病理学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85%,且多位局限性病变,多采取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而小细胞肺癌较早发生转移,临床治疗以放化疗为主[3]。相关文献显示[4],经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5 年生存率约为40%,但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限制肺功能恢复,进而引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临床常规术后镇痛以药物干预为主,如阿片类药物,但此类药物在镇痛同时也会引起如恶心呕吐、胃肠功能恢复缓慢等相关不良反应[5]。本研究对肺癌手术患者应用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探究其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疼痛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为肺癌,且确定行手术治疗;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及ⅢA 期;术程顺利,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能正常认知、沟通;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既往肺部手术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伴有心、肾、肝等脏器功能异常;伴有其他肺部或呼吸系统疾病;术后体征指标不稳定。依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46.34±5.25 岁;肺癌分类:小细胞肺癌12 例,鳞状细胞癌16 例,腺癌12 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19 例,ⅢA 期11 例;手术方式:开胸术12 例,胸腔镜28 例。观察组中男30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46.54±5.17 岁;肺癌分类:小细胞肺癌11 例,鳞状细胞癌16 例,腺癌13 例;临床分期:Ⅰ期12 例,Ⅱ期18 例,ⅢA 期10 例;手术方式:开胸术13 例,胸腔镜27 例。两组性别、年龄、肺癌分类、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后采用药物及镇痛泵镇痛、术后自主呼吸训练、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营养支持及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具体如下:
1.2.1 体外神经电刺激术后第3 天起,即可采用体外神经电刺激仪开展A-B 双通道刺激。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确定刺激部位为双侧膈神经投射点(a点)、中下腹腹直肌体表(b 点),使用医用酒精擦拭a、b 两点,静等1~2 min 后,取刺激仪A、B通道对应电极片,分别黏贴于a、b 两点(A 通道电极片—a 点,B 通道电极片—b 点),刺激波形为方波,刺激持续时间0.2 ms,刺激起始强度为10 mA,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仪器显示诱发动作电位,确定动作电位对应峰-峰值最大时,对应电流,增加20%后作为刺激电流强度(25~30mA),A、B 两通道交替输出。患者根据仪器的呼气、吸气信号提示同步练习,呼吸比例为1:1.5~1:2,呼吸频率为8次/min~12 次/min,每天1 次,每次20min,连续干预2 周。
1.2.2 针刺镇痛①穴位选取。主穴有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及三阴交4 个穴位,配穴有阿是穴、肺俞,随证加减穴位;②针刺方法。选取0.25 mm×25mm、0.30mm×40mm 两种规格的不锈钢毫针若干,取针对内关、合谷2 穴位实施直刺,刺入深度0.6 寸,选取三阴交、足三里2 穴位实施直刺,刺入深度1~1.2 寸;选取肺俞、阿是穴2 穴位实施直刺,刺入深度0.5~1 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1 次,每周5d,连续干预2 周[6]。
1.2.3 胸壁外敷镇痛术后第1d 起,针对患者实施胸壁外敷镇痛;护理人员取芒硝800~1000g,取大小为20cm×20cm 的双层棉布袋,将芒硝倒入双层棉布袋中,封闭布袋,放置桌面通过拍打使袋内芒硝均匀平铺以备用;护理人员取芒硝袋1 个,将其固定于患者术侧胸腔,并借助腹带固定芒硝带,每2 d 更换1 次,持续外敷2 周。
1.3 评价指标
(1)肺功能:干预2 周,评价患者肺功能状况,所涉评价指标有用力肺活量 (FVC) 、1s 用力呼气容量 (FEV1) ,护理人员借助仪器测定,每例患者测量3 次,取最大值结果作为肺功能数值[7-8]。
(2)疼痛状况:干预2 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法评估疼痛状况,以数字0~10 衡量疼痛程度,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状况选择评估数字,其中0表示无痛感,1~3 表示轻微疼痛,睡眠、饮食均未受到影响,4~6 表示中度疼痛,睡眠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在耐受范围内,7~10 表示重度疼痛,饮食、睡眠均受到严重影响,超出耐受范围。统计4~10患者的例数,计算中重度疼痛患者占比[9-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构成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术后用力肺活量 (FVC) 、1s 用力呼气容量 (FEV1)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肺功能比较
2.2 两组术后疼痛状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状况比较
3 讨论
肺癌术后疼痛与手术损伤、疾病等因素有关,文献报道显示[11],术后疼痛是影响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自主呼吸、肺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延缓术后康复进程。临床研究发现,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药物镇痛疗效出色,但患者易产生药物依赖,而其他研究[12-13]显示,将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小。
本研究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用力肺活量 (FVC) 、1s 用力呼气容量 (FEV1) 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A-B 双通道刺激,吸气时刺激膈神经投射点,可促进膈肌收缩,增强膈肌活动性,呼吸时刺激腹肌,能促进膈肌上移,可增大肺潮气量,配合声光信号提示性训练,有助于纠正异常呼吸运动模式,促进肺功能康复[14]。同时应用胸壁外敷镇痛,借助芒硝对胸壁实施外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力。芒硝能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本研究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针刺镇痛,内关穴有止痛安神、宽胸理气的作用,合谷穴有活血行气、镇静止痛作用,三阴交有镇静安神功效,足三里有调和气血作用,阿是穴是疼痛反映点与最佳刺激点,对上述穴位实施针刺,能调理脏腑、促进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镇痛目的[15]。综上所述,体外神经电刺激联合针刺外敷镇痛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实现对疼痛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