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录分析配合模拟应急演练应用于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对救治效率及应急救护能力的影响
2021-04-01田晓芳夏红惠张海英
田晓芳 夏红惠 张海英
突发性群体伤害事件时因为相同致病因素造成大于3 人次的病员事件,致伤原因包括火灾、交通事故、建筑工伤等,由于此类事件发生具群体性和突发性,因此危害性极大[1]。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突发群体伤害事件每年致死患者数在10 万以上[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明显增加,使得突发群体伤害事件发生率逐年提升[3]。急诊科是接诊此类患者的科室,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4]。目前对于群体伤害事件的培训方法主要为集中讲课、视频教学等,其内容枯燥,护理人员易产生困乏,学习效果不佳[5]。为探究有效教学和培训措施,在本研究中对医院急诊科护士实施工作实录分析联合情景模拟演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医院急诊科2019 年7—12 月实施常规救护培训后收治的63 例(12 起突发群体伤事件)患者作为对照组,63 例患者中男35 例,女28 例;年龄为21~58 岁,平均36.92±10.47 岁;创伤指数评分为11.96±5.02 分。将医院急诊科2020 年7—12 月实施工作实录分析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后收治的60 例(11 起突发群体伤事件)患者作为观察组,60 例患者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为20~60 岁,平均37.14±11.41 岁;创伤指数评分为12.18±4.93分。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急诊科在岗护士41 名,其中男7 名,女34 名;年龄为25~39岁,平均30.48±4.92 岁;工作年限2~19 年,平均8.28±1.04 年;学历:大专19 名、本科22 名;职称:主管护师3 名、护师24 名、护士14 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培训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护培训,所有护士均接受集中口头宣教,结合视频、图片资料等方式,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固定、转运等,并要求护士反复练习。观察组实施工作实录分析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具体如下:
(1)建立培训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教学干事作为培训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临床工作时间为15.83±2.36 年,主要职责为培训方法的制定、分工及考核内容的制定等。
(2)选取和处理视频: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所有突发群体伤害事件中的典型案例,需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两条:①群体人数在5 人及以上,且其中至少1 名以上创伤指数评分在17分及以上;②抢救护理过程中包含动静脉采血、开放静脉通路、术前备皮、开放气道、留置导管及心肺复苏等10 项内容;③涉及欠费办理、行政部门介入、绿色通道等情况。最终选中3 例典型事件作为教学案例。用监控录像系统调出各典型事件发生时的工作录像,并导出视频为医疗护理质量改进的基础参考,删除与教学无关的片段,同时为保护隐私将可辨别身份部位打上“马赛克”。
(3)工作实录分析:小组为干预人员循环播放每个典型案例的视频,并集体讨论视频中各护士面对突发群体伤害事件的处理及救治情况,然后提出需要改进之处。如气管插管时发现需多次取东西,在讨论后提出可设计气道抢救箱从而节约取东西的时间。
(4)模拟应急演练:在实施工作实录分析后,小组设置仿真情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3 个案例情景再现,角色设计抢救护士、分诊护士、辅助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等。在情景演练中注意规避一些供应问题,并采用改进方法替换原有措施。所有干预人员分组演练,一组演练的同时其他小组在一旁观摩,所有小组演练完毕后再进行下一个典型案例视频演练。每个案例培训时间为4 周,共12 周。此外,小组可根据时间推移不断挑选新的典型案例,从而形成科学、动态培训模式。
1.3 观察指标
(1)救治效率:记录两组预检分诊时间、生命体征采集时间、基本信息采集时间、首次处置时间、标本采集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总急诊停留时间。
(2)急诊科护士应急救护能力:采用医院自制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救护流程量表对两组急诊科护士应急救护能力进行评价,共10 个条目,每个条目0~10 分,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则应急救护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效率比较
观察组除影像学检查时间、总急诊停留时间外,其他各环节流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效率比较(min)
2.2 急诊科护士应急救护能力
两组急诊科护士除准确身份识别、接诊及时、人文关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应急救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科护士应急救护能力(分)
3 讨论
急诊科救治能力是衡量医院医疗、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6]。在发生突发群体伤害事件时,因为短时间内入院大批患者,医疗需求陡增,大大超出现有医疗资源,因此由于医院人力资源缺乏而出现抢救混乱情况,不仅会延误患者救治时间,并且会影响其他急诊患者的有序救治[7-8]。所以迅速、高效接诊和救治患者,对于患者预后及避免急诊科无序和拥挤具有重要意义。急诊科护士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科学、有效的培训措施对于提升抢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9-11]。在本研究中将工作实录分析配合模拟应急演练应用于突发群体伤害培训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除影像学检查时间、总急诊停留时间外,其他各环节流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工作实录分析配合模拟应急演练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分析原因主要为,该培训方式传统培训教学方式更能吸引护士学习,其通过挑选过往突发群体伤害事件中的典型案例[12-13],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护士分别扮演角色,并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和改进,应用于情景模拟中,从而能够明显提升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护士工作和学习的激情[14-15]。护士在情景模拟训练中能够充分锻炼到分诊、抢救操作、辅助护理等多个岗位的各种操作,从而有效提升其抢救患者能力,并在反复练习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最终有效提高救治效率[16-17]。本研究中,两组急诊科护士除准确身份识别、接诊及时、人文关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余各项应急救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工作实录分析配合模拟应急演练可明显提升护士应急救护能力。分析原因主要为,小组成员均为高年资、经验丰富者组成,其确保点评及最终改进方案的科学系及选取视频的典型性[18];通过情景模拟抢救场景能够使护士在紧张气氛中不断训练,学会处理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使其逐渐提高实际应对和处理能力;在模拟情景中知晓任何操作细节的疏忽均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其身心损伤,从而帮助护士提升其工作责任心[19-20]。
综上所述,工作实录分析配合模拟应急演练应用于突发性群体事件中可提升救治效率,增强急诊科护士应急救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