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肌力训练对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肌群肌力改善及Cobb 角的影响

2021-04-01邓丽丹冯晓艳丁燕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具肌群肌力

邓丽丹 冯晓艳 丁燕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10~16 岁人群最常见的脊柱侧弯类型,发病率为1%~3%[1]。由于此年龄段骨骼生长较快,若治疗不及时,侧弯畸形将迅速加重,甚至压迫内脏器官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碍。根据侧弯程度,综合考虑骨骼成熟度、脊椎位置、躯干平衡等因素,轻中度AIS 以随访为主;Cobb 角为25°~45°的中度AIS,通常建议佩戴支具配合康复锻炼;Cobb 角>45°的重度AIS 以手术矫形为主[2]。核心肌力训练是指对人体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进行训练,而核心一般指人体肩部以下,髋部以上包括脊柱和骨盆的区域[3]。本研究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肌群肌力改善及Cobb 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儿98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实用骨科学》AIS 诊断标准;均经临床诊断、X 线检查确诊为AIS;未接受物理因子、穿戴支具等方式治疗;患儿及其家长均知情并配合本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先天性脊柱畸形;先天性心肺功能不全,无法承受核心肌力训练;合并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5 例;年龄6~15 岁,平均10.16±2.30 岁;体质量31~51kg,平均41.07±3.17kg。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4 例;年龄7~16 岁,平均10.13±2.29 岁;体质量30~52kg,平均41.26±3.08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纠正患儿错误的走、坐姿势;指导患儿及其家长正确的走、坐姿势;胸腰骶支具疗法。支具疗法:根据侧弯类型进行支具类型的选择, 主胸弯型、双弯型与胸腰弯、腰弯型患儿分别采用Milwaukee 支具与Boston 支具。前3 个月佩戴支具时间为每日22 h。支具佩戴后每3 个月进行1 次门诊随访。随访期间测量侧凸Cobb 角, 根据Cobb 角变化情况以及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对支具佩戴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如连续6 个月检查侧凸Cobb 角稳定,每日佩戴时间减至18h;若Cobb 角降低不明显,每日支具佩戴时间保持22h[4]。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支具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共计分为3 个阶段:

(1)第1 阶段:指导患儿背部贴墙站立,使其臀大肌紧贴于墙壁上,双腿保持中立位,由家长帮忙,固定患儿患侧处,并以此处为运动支点,指导并协助患儿先从凹侧处上肢部位进行伸展训练,伸展长度要越过头部位置,然后缓慢向对侧弯曲。当患儿弯曲到可承受最大角度时,持续保持10~15s,然后可休息5s,继续重复该动作3~5 次。

(2)第2 阶段:依据PNF 螺旋对角线原理,训练患儿脊柱生物力线,以提升其躯干的牵张力。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分开,足底紧贴墙面,指导患儿先从凹侧患肢进行前屈伸展运动训练,前屈至最大角度时保持25s,下一步,患儿脊柱凸侧进行前屈伸展运动,前屈至最大角度时保持25s,左右交换,重复6~8 次。

(3)第3 阶段:主要利用器械辅助训练,可选择平衡板、Bobath 球、平衡气垫等器械。患儿取仰卧位,将双脚放置于辅助器械上,利用身体的力量,使臀部抬高离开床面,保持下肢与身体呈一条直线,膝关节需伸直,注意患儿双肩切勿离开床面,保持10 s 左右,重复3~5 次。治疗时间:患儿第1 个月进行第1 阶段训练,35 min/次,1 次/日;第2 个月进行第2 阶段训练,45 min/次,2 次/日;第3个月进行第3 阶段训练,20 min/次,1 次/日。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肌群肌力:采用肌力评分表(MMT)[5]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肌群肌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共计18 个条目,分值为0~4 分,其中0 分为正常;1 分为轻度无力,相当于正常肌力75%;2分为中度无力,相当于正常肌力的50%;3 分为重度无力,相当于正常肌力的25%;4 分为不能完成相应的动作。

(2)Cobb 角角度:分别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进行X 线复查,测量其X 线下Cobb角角度,测量方式为:在患儿侧弯的上下端椎体边缘划出一横线,然后各做一垂直线,测量此时所构成的角度值。

(3)疼痛程度:干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6]对两组患儿干预前、3 个月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别记录患儿休息、活动与按压时的疼痛程度,分值越高,则表示疼痛情况越严重。

(4)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MA)[7]评定量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肌群肌力比较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肌群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肌群肌力比较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obb 角、VAS 评分、F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obb 角、VAS 评分、FM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obb 角小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obb 角、VAS 评分、FMA 评分比较

3 讨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病因不明,多认为与染色体异常、激素异常、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外观畸形、疼痛、气短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胸腔变形,造成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对患儿外观、运动、心肺等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威胁患儿生长发育[8-10]。支具疗法是通过持续对脊柱牵引而达到治疗效果,并不能改善肌肉的平衡性,肌力也没有改善,而肌力是维持脊柱的可靠支柱,也就是说,脊柱并没有处于正确的力线下。另外,必需确保前3 个月每日佩戴支具时间22h,而青少年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加之舒适度体验欠佳,导致佩戴依从性往往不佳,支具治疗结束后侧凸Cobb角增加是影响AIS 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既无法改善患儿肌群肌力的平衡性,Cobb 角改善效果也不明显,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肌群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Cobb 角、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表明AIS 患儿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效果确切。分析原因在于,核心肌力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式,是通过对患儿的核心肌肉力量进行训练,达到纠正其脊柱生长方向的目的。观察组患儿依据动物解剖学原理,即“核心肌群”的核心肌力发挥保持脊柱稳定性的作用,通过激活腹斜肌、多裂肌、腹横肌等多个肌群,促使各肌群可进行持续性收缩,帮助患儿完成伸展运动,保证患儿在坐位与立位时保持身体平衡性,有利于改善患儿肌群肌力;核心肌力训练过程中,患儿需始终维持正常体位,可有效维持脊柱处于正确的生理力线上,使其保持更加稳定的状态;核心肌力训练中加入PNF 螺旋对角线的手法,可将患儿长期处于萎缩状态的肌肉尽可能的进行伸展,可有效剥离韧带软组织的粘连,促进肌肉血流循环,肌肉弹力得以提升,而韧带也可得以软化,有效达到镇痛、提升运动功能水平的作用[13-14]。

综上所述,核心肌力训练根据脊柱侧弯的特点,为患儿制定适宜患侧生长的矫正方式,可有效阻止或减少脊柱侧凸进展,并预防呼吸功能障碍、脊柱疼痛等,可有效提升患儿肌群肌力水平,改善Cobb角,降低疼痛感,有利于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达到良好的改善患儿外观和形体的作用。

猜你喜欢

支具肌群肌力
膝关节减压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康复支具设计与应力应变分析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