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间歇充气加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4-01黄琴陈红秦祖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充气神经功能肢体

黄琴 陈红 秦祖杰

脑梗死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中老年群体高发,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1]。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由于患者自身患病程度与身体素质不同,其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也不同,为减轻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自身的影响,应重视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通过持续性较强的肢体康复工作,帮助患者实现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疾病对家庭所带来的影响。目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性的康复护理工作,同时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尽快改善自身的肢体功能。为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给予患者辅以间歇充气加压护理,从而实现患者肢体功能快速康复,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间歇充气加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且经CT 检查予以确诊;生命体征平稳,可接受康复干预;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条件:合并意识障碍;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53~65 岁,平均59.41±2.21 岁。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52~66 岁,平均59.49±2.25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措施:

(1)推拿:对患者各个部位进行推拿操作,控制推拿力度,对患者肩部、肘部、手腕部、关节等部位进行推拿;对患者下肢、手、足、臀等部位可进行按摩,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按摩手法,也可行穴位按压,达到舒筋活血、改善临床症状、加快康复的目的[2]。

(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摆放合适体位,为患者制定运动锻炼方案,从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运动,在锻炼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其增强主动锻炼意识;在患者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控制其训练量,运动锻炼初期,应制订较少的训练量,随着患者身体功能的改善,逐渐增加运动训练量,使患者逐步适应;指导患者练习翻身运动,且进行背伸牵引腕关节、踝关节等训练,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3]。

(3)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方案:选定FK998.G型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基础参数:强度28mA,波长800ms,间隔3s。护理人员将患者固定在架上,依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确定电极部位,避免电刺激损伤周围皮肤组织,诱发其他并发症;电极选择应以患侧肢为主,确定前肢伸肌肌群附近的运动点,利用弹性束带固定电极,确保电极与电刺激部位充分接触,避免电极对周围部位皮肤组织造成损伤。电刺激强度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随时调整电刺激强度,以患者适宜为标准[4]。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间歇充气加压康复方案。选择间歇充气加压康复的仪器,即DL-2002D 型IPC 治疗仪,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选取合适的体位,帮助患者穿戴肢体气囊套,设置相应参数,给予患者缓慢增加压力,在增压过程中,询问患者感觉,主要以患者舒适为主,压力参数设置范围100~300mmHg[5]。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神经功能指标主要选取S100β(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MBP(髓鞘碱性蛋白;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UCL-L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经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

(2)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50分,依据患者评分分数确定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患者FMA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患者BI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100β、NSE、GFAP、MBP、UCL-L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100β、NSE、GFAP、MBP、UCL-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BI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脑梗死疾病属于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不仅患病率较高,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也大。急性脑梗死的坏死病灶周围存有部分存活神经细胞,其可以保障患者机体具有一定的功能,为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应帮助存活神经元建立功能联系,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水平。在临床上,重视老年患者的治疗工作,但患者经过高效的治疗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对患者预后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6]。为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可为患者制订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大脑组织建立侧支循环,实现脑组织的重塑;另外,通过康复训练防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实现患者肢体肌肉健康状态的有效维持,常用的康复护理方案主要由推拿、运动锻炼为主,通过推拿改变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通过运动锻炼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肢体功能障碍[7]。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方案是一种辅助康复护理方式,护理人员主要利用电刺激疗法实现肌肉运动点的刺激,对加快患者的功能康复有重要意义。通过一定强度的电刺激刺激患者肌肉,促使肌肉收缩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患肢肌肉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大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8]。现阶段,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康复护理中,为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得以改善,且较之护理前有良好的转变,由此可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9]。且同时也要重视康复护理措施的落实时机,早期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进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患者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有重要意义[10]。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为患者行间歇充气加压康复护理干预,其康复机制在于能够利用压力实现静脉的间歇性挤压,促使静脉血的流出与动脉血的流入,对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有重要意义[11]。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康复中,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利用间歇充气加压康复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管血栓的形成,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12]。另外,间歇充气加压还具有“肌肉泵”的作用,可以诱发骨骼肌进行收缩,且将收缩所产生的能量传递给循环系统,实现血液的循环,促使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患者机体运动时肌肉的供血量,对减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13]。已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方面充分利用间歇充气加压,可以实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康复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S100β、NSE、GFAP、MBP、UCL-L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100β、NSE、GFAP、MBP、UCL-L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MA、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实现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应为患者采取持续性的康复护理方案,即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间歇充气加压,在实际的运用中,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参数,确保参数设置符合实际,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现实意义[15]。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期间,为患者制定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康复方案,对缓解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增强其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充气神经功能肢体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充气恐龙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