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暗示对骨科全身麻醉患者希望水平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1-04-01詹舟茹李婉珊陈时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骨科

詹舟茹 李婉珊 陈时锋

骨科手术作为应激反应源会导致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导致神经功能失衡,从而影响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并可能引起麻醉躁动[1-2]。此外,骨科手术复杂,耗时时间长,长时间的麻醉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麻醉躁动,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3]。有研究认为[4],围手术期期不良情绪是导致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重要因素之一,围手术期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减少患者麻醉躁动的发生。希望是指个体对未来目标实现的信心,也是个体应对外界刺激时的态度及信念,患者希望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负面事件,缓解不良情绪[5]。积极心理暗示属于心理干预方法之一,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指导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6]。因此,本研究将积极心理暗示干预应用于骨科全身麻醉患者中,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12 月于医院接受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60 例,依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 例。纳入条件:均为骨科肿瘤手术,具有明确手术指征;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意识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均签署手术同意书,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条件: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全身性感染;合并精神类疾病、老年痴呆。对照组:男46 例,女34 例;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46.22±3.58 岁;文化程度:初中18 例,高中34 例,大专或以上28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6 例,Ⅱ级34 例;术后应用镇痛泵46 例。观察组:男48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45.88±3.38 岁;文化程度:初中15 例,高中35 例,大专或以上30 例;ASA 分级:Ⅰ级38 例,Ⅱ级42 例;年龄21~64 岁,术后应用镇痛泵45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麻醉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术前1d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麻醉健康宣教,讲解骨科手术相关流程、麻醉注意事项、麻醉苏醒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讲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给予情绪疏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暗示干预。 患者手术前由2 名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护士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健康知识宣教、面对面交流、音乐疗法及视频宣教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具体内容如下:

(1)正确自我认知: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通过视频宣教向患者讲解全身麻醉方案、麻醉注意事项、麻醉相关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提高患者对麻醉的认知,并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麻醉的危害,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

(2)榜样暗示:责任护士向患者展示麻醉效果良好的病例,使患者能直观了解良好的情绪对麻醉及手术预后的影响,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

(3)社会支持:充分调动患者身边的家属及朋友参与到患者疾病管理中,指导患者家属及其朋友给予其语言鼓励及支持,以增强其面对疾病的信心。

(4)暗示性冥想: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冥想性训练,选择安静、舒适的会议室为冥想训练场所,根据患者喜好选取背景音乐,每次训练时间为20~30 min,每天2 次。训练时嘱咐患者取舒适卧位,轻闭双眼,依次放松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腹部及上下肢体,并指导患者排解紧张情绪,同时指导患者腹式呼吸,经口吸气至腹部,然后经鼻腔缓慢排出,使身体保持放松状态,反复训练10 次。

冥想结束后指导患者平静躺10 min,放空记忆,并通过缓慢吸气及呼气放松全身,然后缓慢睁开眼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不良情绪、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质量。①希望水平,应用王艳华等[7]编制的Hearth 希望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括3 个维度,即采取积极的行动、对现实及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合计12 个条目,每个条目1~4 分,总评分12~48 分,分值越高提示希望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 系数为0.849~0.912,重测信度系数为0.832~0.945,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②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抑郁自评量表(SDS)[9]进行评价,两个量表均包含20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 分,总评分0~80 分,>50 分提示存在抑郁、>53 分存在焦虑情绪;③应激反应,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插管后5 min(T2)、拔管时(T3)、血肾上腺素(AD)、皮质醇(CORT)、去甲肾上腺素(NE),AD、CORT、NE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④麻醉苏醒质量,包括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时间、苏醒延迟、躁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及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希望水平总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总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T0 时段AD、CORT、N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 时段对照组AD、CORT、NE 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4。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及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AD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CORT 水平比较

2.3 两组麻醉苏醒质量比较

表4 两组NE 水平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而观察组苏醒延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麻醉苏醒质量比较

3 讨论

3.1 积极心理暗示可提高骨科全麻患者希望水平

希望属于一种信念,可以使个人认为当前状况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增强个体治疗信心,缓解个体压力,缓解个体不良情绪,增强个人适应能力[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希望水平较对照组提高(P<0.05)。这是由于积极心理暗示基于积极、乐观理念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通过多媒体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对全麻手术的认识,减轻患者的手术恐惧感,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对预后的希望水平[12]。

3.2 积极心理暗示可减轻骨科全麻患者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

研究指出[13],手术作为二次创伤性治疗会增加患者痛苦,导致患者对预后的不确定感,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增加神经系统兴奋,影响患者内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不利于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应激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积极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这是由于积极心理暗示干预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而引起的恐慌[14]。另外通过鼓励患者家属及其朋友参与到疾病管理中,给予患者更多支持,从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缓解不良情绪[15]。此外,通过冥想暗示可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配合音乐干预可有效调节机体循环、呼吸及内分泌等系统,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机体精神状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16]。

3.3 积极心理暗示可提高骨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质量

研究指出[17-18],麻醉躁动的发生与患者应激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围手术期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可降低麻醉躁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苏醒延迟发生率、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麻醉前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暗示能有效提高骨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质量,降低麻醉躁动发生。考虑可能由于积极心理暗示可提高患者对麻醉的认识,从而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抑制神经系统兴奋性,有利于患者术后麻醉苏醒,降低躁动发生率[19-20]。

综上所述, 积极心理暗示能有效提高骨科全身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希望水平,减轻围手术期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缩短麻醉复苏时间,降低躁动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植物人也能苏醒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