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怀天下”视阈下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困境与出路

2021-04-01魏小飞王玉云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话语权优化路径

魏小飞 王玉云

[摘要]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仅有利于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有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格局,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提出,在新时代“胸怀天下”视阈下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善用网络技术拓宽传播平台,建立人才智库培养后备人才以及通过“他塑”来“自塑”等多种方式。

[关键词]胸怀天下  国际传播能力  话语权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6-0031-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6.007

马克思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坚持全球视野和格局,是无产阶级政党内在属性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起,就不仅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还肩负着“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1]64的历史使命。为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1]68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下,面对西方建构的国际传播话语霸权体系,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还有提升空间。一些西方国家依靠着在传播上的霸权地位,频频对我国进行抹黑,发布莫须有的污名化报道,在世界认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上设置了严重障碍。

由此可见,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关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传播学、政治学、新闻学等各自专业领域的微观层面,视野难免受限。对此,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从“胸怀天下”这一视阈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实逻辑

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

(一)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2]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呈现真实的客观的中国。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漫画、电影等多种宣传手段对中国进行歪曲的宣传,以致部分西方国家的人民很难从这些媒介、报道中认识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尽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并且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偉大转变,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一些西方媒体却继续编造关于中国的不实报道。在当今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之下,中国亟须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全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展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际传播能力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外传播话语的广度与信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我国曾创造了无数个令中华儿女骄傲自豪的奇迹。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末年,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血腥野蛮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文明式微,“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3]2。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作出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数中华儿女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制度和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和借鉴。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显著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发展理念,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也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阐述中国理论,消除世界对中国的误解,正视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为我国的和平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三)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交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国际形势走向和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以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应当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抓手和必然要求。

在当前的国际传播格局下,一些西方国家依靠话语霸权,多次侵害他国正当利益,损害国际公平正义。相比之下,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国的强大必将壮大世界和平的力量。历史已反复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3]16,“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3]17。因此,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新国际传播格局,打破西方国家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地位。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1]68,从全人类利益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当前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情境检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之下,我国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进行一番情境检视。

(一)国内媒体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

传播学理论认为,接收信息者是整个传播效果实现的出发点,而在这整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知名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大;可信度知名度越低,传播效果越小,这就是传播学中的“信源效应”。[4]在国际传播中,旗舰媒体、权威媒体具有引领性、标志性作用,最易令受众信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国际传播媒体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全球舆情竞争思维有待加强

在传播心理学理论中,作为一个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接受最先传达到的信息,并以此为建构,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结构,对后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即用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这便是传播学中的“首因效应”。[5]因此,在国际传播中,率先报道、优先发声者便更容易抢占国际舆论制高点,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创设民众的第一印象,之后报道的媒体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我国的国际传播中,对于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有时缺乏全球舆情竞争思维,没能第一时间报道,从而使得国际传播处于弱势地位。

(三)国际传播专业媒体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

我国国际传播领域的专业媒体资源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国际传播经验。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领域发展时间更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在全球各地培养了一大批专业记者;我国这一领域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专业记者较少,人脉欠缺,这就使得我国在全球传播中處于劣势。另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方面善于运用强大的宣传科技手段,在获取新闻、研究新闻和报道新闻中科技化程度高,相比之下我国在境外的新闻获取能力不强,科技水平相对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受到限制。例如2014年震惊全球的马航MH370事件,中国新闻团队积极采访报道,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推动此次事件进展关键报道大部分仍然来自西方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联系相关卫星公司后发布了“马航MH370失联后继续飞行5小时”等报道。[6]

(四)国际传播专业人才队伍偏弱

人才是第一要素,国际传播人才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往往能获得更多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地位。当前我国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处于紧缺状态,一方面是缺乏顶级国际传播从业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是从事国际传播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不仅要懂得传播学,还需要对具体的领域有专门研究,对外语的要求也很高。

三、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优化路径

在“胸怀天下”视阈下,国际传播能力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际影响力、国际号召力、国际塑造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我们既要从党的领导这一宏观层面着眼,又要从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专家智库和人才队伍、通过国际朋友的“他塑”来“自塑”等微观层面着力。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也明确指出:“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1]46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坚持正确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道路,推动我国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确保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善用新型网络技术,拓宽传播平台

在国际传播中,少量新闻媒体的意见难以构成合力,因为合力的本意是指众媒同声的舆论效应,这种效力不单是一种强大的意见,而且是数千种甚至上万种媒介传播共同意见造成的强势。[7]因此我们必须要善用网络技术,拓宽国际传播平台,形成舆论声势,多渠道全方位全时候影响受众。

当今世界,传统国际传播渠道式微,“互联网+”发展迅猛,国际传播渠道呈现出网络化、虚拟化趋势。西方国家凭借现存的国际传播格局及科技优势,在网络化虚拟化的国际传播中依旧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以Facebook和Twitter等全球主流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但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VR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网络传播领域呈现出新趋势,“可视化”“沉浸化”特点就是其中尤为突出的趋势。[8]在传播领域新发展态势的推动下,国际传播结构、国际传播产品以及国际传播秩序等面临新一轮建构,传统国际传播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新兴流行传播媒介之一的短视频播放器中以Tik Tok为突出代表。Tik Tok凭借着趣味型、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中成功突围,跻身全球化受众的主要传播平台之一。因此,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善用网络技术,拓宽传播平台,顺应潮流加速发展。

(三)建立国际传播专家智库,培养后备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2]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作用。

一方面,要将现有的国际传播专业人才集中起来,建立中国国际传播人才专家智库,聚而用之,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建立专家人才智库,首先可以辅助媒体机构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在重大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有利于把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脉动,抓住发展机遇;第三是有利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观点,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立场。专家人才智库的建立,有助于引领和把握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方向,同时构建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使中国国际传播人才队伍长青。放眼未来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强不强,关键看人才多不多、人才强不强。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不断进步的保障,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后備人才。一是高校和专门机构要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理论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2]二是要加强国际传播对外交流学习,学习国外在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消化吸收,用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水平。三是要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内部培养学习机制,已有的国际传播专家智库成员要多向后备人才传授经验和技巧,提升后备人才培养水平,使我国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实力越来越强。

(四)善交国际朋友,通过“他塑”来“自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2]在国际传播领域,自我形象的传播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传播渠道使自我形象展示在世界民众面前,即通过“他塑”来进行“自塑”。通过“他塑”以“自塑”,有利于增强传播的受众度、可信度和多样性等。“他塑”是国际传播重要途径之一。[9]回望苦难辉煌的历史可以发现,历史上我国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他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所到之处他都积极向当地宣传汉朝文化。民众在接触了解汉朝后口口相传,使得西汉时期的国家形象得以树立和传播。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人聚集在长安,回到各自国家后也会自发地传播盛唐气象,例如日本的遣唐使对建构日本民众心中的中国形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延安时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延安考察后撰写的《西行漫记》也成为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此书在建构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团结抗日的形象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今国际传播形势下,“他塑”依旧是“自塑”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的外国媒体很多,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资源,多向外国媒体朋友讲述中国故事,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通过“他塑”以达成“自塑”,建构运行良好的国际传播能力体系。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传播格局也随着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人民正呼唤和期待崭新的、公平的、正义的,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国际传播格局。进入新时代,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逐渐使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与国际实力地位相匹配。在新的国际传播体系中,我们要寻求人类利益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示中国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理念,不断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2021-06-01)[2021-8-23].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23.

[5]马燕.浅析“首因效应”[J].科教文汇,2009(11):62.

[6]封春生,刘世军.提升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闻战线,2020(8):82.

[7]李晓婧.主流媒体抢占舆论制高点探析[J].军事记者,2020(9):7-9.

[8]任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J].中国传媒科技,2020(7):37.

[9]敖带芽.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涤荡污名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8):58-59.

责任编辑:黄玉娇

猜你喜欢

话语权优化路径
网络圈群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破圈困境与路径选择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