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双节段颈椎病△

2021-03-31汤立新李显博叶向阳赵玉果王华磊郭雄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节椎间隙颈椎病

程 省,汤立新,李显博,马 远,叶向阳,赵玉果,王华磊,郭雄飞,王 挺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南阳473000)

颈椎病是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中双节段颈椎病的病情进展迅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其治疗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1]。双节段颈椎病常需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既往以笼架-钢板系统的应用最广泛,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术后易合并内固定断裂、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临床稳定性较差,需考虑进行术式的调整与优化[2]。近年来,随着融合技术的改进,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固定系统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推广,但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尚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3]。本研究在双节段颈椎病的患者中采用Zero-P固定系统,并与笼架-钢板系统进行比较,旨在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双节段颈椎病;(2)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自愿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系统疾病史、畸形史或手术史;(2)存在神经系统并发症、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

1.2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共120例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和发病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比较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全麻,取仰卧位,选取颈部右侧入路,透视定位椎间隙后将椎体撑开钉置入椎间隙,安置撑开器后撑开椎间隙,完全切除椎间盘以及周围增生骨赘以彻底减压。

Zero-P组:选取与椎间隙相互匹配的试模,透视下调整试模,再选取匹配的Zero-P后使用自体骨以及人工骨进行椎间隙填塞,整个手术过程需在透视下进行确认。将螺丝钉在导航器的帮助下置入椎体并锁紧,逐层缝合。

笼架钢板组:采用笼架-钢板系统固定,取合适的笼架高度,在透视辅助下置入人工骨笼架并调整位置,选用合适长度的颈椎前路钢板完成螺钉置入。

1.4 评价指标

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颈椎前凸(C2~C7)Cobb角、椎间隙高度[7-8],观察融合情况和内置物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两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Zero-P组出现2例神经损伤、1例硬膜破裂;笼架钢板组出现3例神经损伤、1例硬膜破裂,均实施对症处置后好转。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见表2,Zero-P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Zero-P组62例患者中,术后发声嘶哑1例,吞咽困难2例;笼架钢板组58例中,术后发声嘶哑4例,吞咽困难6例;经对症处置,术后7~14 d症状缓解;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脊髓、神经根损害加重,切口血肿,呼吸困难和深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Zero-P组62例中,切口甲级愈合48例,乙级愈合12例,丙级愈合2例;笼架钢板组58例中,切口甲级愈合28例,乙级愈合17例,丙级愈合13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结果(±s)与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结果(±s)与比较

指标手术时间(m i n)切口长度(c m)术中出血量(m l)术后引流量(m l)下地行走时间(d)住院时间(d)Z e r o-P组(n=6 2)7 1.8 2±1 3.2 7 2.3 1±0.8 5 5 0.6 8±1 0.3 5 7 5.2 6±8.7 4 1 0.2 5±1.8 9 1 6.7 9±2.4 3笼架钢板组(n=5 8)8 8.6 7±1 5.1 8 4.8 9±1.3 5 7 6.2 7±1 3.2 5 9 4.5 3±9.4 7 1 8.3 4±2.0 7 2 2.0 9±3.1 3 P值<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

2.2 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5.52±3.41)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害症状加重,均无手术翻修者。

两组患者随访资料见表3。Zero-P组术后恢复颈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笼架钢板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和SF-36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JOA和SF-36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VAS、JOA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随访资料(±s)与比较

指标时间点P值完全负重活动时间(d)V A S评分(分)<0.0 0 1 0.1 6 4<0.0 0 1 J O A评分(分)0.1 3 0<0.0 0 1 S F-3 6评分(分)术前末次随访P值术前末次随访P值术前末次随访P值Z e r o-P组(n=6 2)2 6.8 9±4.9 7 6.1 5±2.1 4 1.4 2±0.8 6<0.0 0 1 9.5 3±3.3 2 1 8.2 9±6.7 4<0.0 0 1 3 2.5 3±7.3 2 5 7.2 9±1 1.7 4<0.0 0 1笼架钢板组(n=5 8)3 8.5 4±5.3 7 6.2 1±1.5 6 3.6 5±1.4 8<0.0 0 1 9.1 4±3.9 3 1 1.6 3±4.4 9<0.0 0 1 3 3.1 4±7.9 3 4 8.6 3±9.4 9<0.0 0 1 0.1 3 0<0.0 0 1/

2.3 影像评估

两组患者影像学测量结果见表4。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椎前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颈椎前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Zero-P组患者的上述参数的改善显著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测量指标(±s)与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测量指标(±s)与比较

指标时间点P值颈椎C o b b角(°)0.1 6 4<0.0 0 1椎间隙高度(m m)术前末次随访P值术前末次随访P值Z e r o-P组(n=6 2)8.4 2±4.6 3 1 7.1 3±7.8 2<0.0 0 1 5.5 2±2.1 9 1 0.4 7±3.6 3<0.0 0 1笼架钢板组(n=5 8)8.2 9±4.5 7 1 2.5 3±5.7 8<0.0 0 1 5.9 4±2.0 2 7.4 5±3.8 4<0.0 0 1 0.1 3 0<0.0 0 1/

融合间隙达到影像骨性融合时间,Zero-P组62例中,<10周39例,10~16周15例,>16周8例;笼架钢板组58例中,<10周22例,10~16周19例,>16周17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Zero-P组未见内置物松动,笼架钢板组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Zero-P组典型病例影像见图1。

图1 患者,男,52岁,双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Zero-P固定系统治疗 1a,1b:术前MRI及三维CT示C3/4椎间盘突出,硬膜脊髓明显受压 1c:术后12个月正位X线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 1d:术后12个月侧位X线片示颈椎前凸角良好,椎间隙高度恢复,已骨性融合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Zero-P组的围手术期参数均明显低于笼架钢板组(P<0.05)。Zero-P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笼架钢板组(P<0.05),与El⁃lingson等[9]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揭示了Zero-P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手术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原因在于颈椎病手术的主要出血来源是椎体骨质及附属组织,Zero-P固定系统无需损伤椎体,无需充分剥离肌肉及切除韧带等深处结缔组织,因此其手术时间短而出血量较少;而笼架-钢板系统置入需对椎体及周围组织进行充分显露,因此其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多[10]。

本次研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椎疼痛及功能恢复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疼痛、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Zero-P组均明显优于笼架钢板组,表明Zero-P固定系统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进程并提升融合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与Reddy等[11]学者的报道保持一致。分析原因在于Ze⁃ro-P固定系统并非置入钢板,充分减少了对邻近节段的刺激及置入物与生理性阻滞的直接接触,规避了因接触性刺激而引发的吞咽困难,此外还可减少邻近节段椎体结构性退变的风险[12-13]。

本研究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Zero-P组改善明显优于笼架钢板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Zero-P固定系统具有较好的生物亲和性,其材质、弹性等特征与生理性组织较为接近,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加速融合进程,此外还可有效规避固定系统的下沉,改善影像学指标[14],与Noguchi等[15]学者的影像学分析一致。

综上所述,在双节段颈椎病的治疗中使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固定具有安全、高效、低创的优势,在改善颈椎矫形效果、恢复颈椎生理功能并缓解疼痛症状等方面疗效满意。建议依据病情优先选择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固定。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1)样本量一般,可能存在选择偏倚;(2)随访时程有限,未对远期效果进行随访评价,有待于后续继续改进治疗方法,行进一步长时程、大样本量研究。

猜你喜欢

双节椎间隙颈椎病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艺术为媒“侨之缘”云端献礼贺“双节”——兴化“侨之缘艺术团”精心编排中秋国庆在美云端演出节目
鹧鸪天·庆“双节”
“双节”长假,带动消费旺起来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