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业态下泸州地区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2021-03-31张琳娜夏京亮冷发光
李 立,张琳娜,李 卓,夏京亮,冷发光
(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泸州 646000;2.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以混凝土行业代表的建筑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多年来混凝土行业在生产、管理上却始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即混凝土原材料大量消耗土壤和矿产资源,粗放式管理造成能源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些弊端正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1-4]。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泸州地区因混凝土企业技术门槛较低,目前粉尘污染和污水乱排等现象突出,行业发展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在此形势下,泸州混凝土企业如何寻求绿色发展、环保发展、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5-7]。
该文通过对泸州地区33家商品混凝土相关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及个别现场调研,针对当地环保政策,调研当地市场环境和区域资源优势,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发现该区域内混凝土企业的提升空间,以助力当地混凝土企业走绿色与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宗旨,最终为泸州混凝土企业的发展从技术、市场、政策等层面提供相关建议,同时也为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混凝土企业绿色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1 泸州市近年来环保相关政策
2017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发文《关于持续做好环境保护督察有关工作的通知》,构建全省环保督察基本形势。2018年3月,四川省住建厅到泸州督查“混凝土搅拌”清理整治工作,督察组明确提出住建部门要以环保督查为契机,加大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升级改造的力度,环保力度空前,泸州区域混凝土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同年5月,泸州市政府出台《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首次建立起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一系列制度机制体系,将成为指导泸州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题的城市发展规划。
在2019年泸州市政府财政支出预算中,全市投入42亿元,支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支持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同时,在2019年1月,由四川省住建厅牵头,四川省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推广发展协会和四川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编的《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正式发布,标准在站区布局与设备设施、环境建设与质量监控、原材料采集与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做出细致规定,并对绿色环保搅拌站考核列出评价明细。同年5月在四川省进行实施,此地方标准为混凝土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升级、应对环保要求提供指导。
2020年4月,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促进建筑工地管理加快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泸州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四川省散装水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实际,决定划定建设工程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区域:“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禁止使用袋装水泥、设置移动式搅拌站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县城规划区、园区、国家重点镇和“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禁止使用袋装水泥、设置移动式搅拌站和现场搅拌混凝土;县(区)可以结合实际,在上述区域之外,扩大禁止使用袋装水泥、设置移动式搅拌站和现场搅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区域;交通、水利、能源等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配套设置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临时搅拌站仅限于为该建设工程项目提供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并应当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由项目主管部门督促拆除。”
2020年12月,为进一步提高泸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四川省散装水泥管理条例》、《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函【2016】183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2018,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使用“泸州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动态监管系统”。该系统通过动态监控,实现了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智能化监管。它规定,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将有关质量信息录入动态监管系统,并录入设计或验证配合比信息,对实际投料数据偏离配合比、水泥用量低于各等级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等情况实施自动预警。同时,它要求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在每批产品生产前,应在动态监管系统中录入相关生产信息。同一生产线、同一工程的配合比、生产流水号和试件编号等对应,并将生产数据实时上传。
2 泸州地区商品混凝土企业规模
2017 年,泸州建筑业总产值达1 021.81 亿,增速34.49%;完成税收22.22亿元,增速18.57%,成为四川省除成都之外首个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的市州,同时,也是泸州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泸州区域近年来混凝土需求量稳定在800万方左右,且需求类型集中以C30为主,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仍处于概念期,应用范围窄。同时,近几年泸州区域整体建设行业有下滑迹象,根据未来泸州区域未来整体规划建设,整体基建等投入资金601.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4%。截止到2019年5月初,泸州规划区内已建成混凝土搅拌站32家(全市73家),大部分搅拌站为2条180生产线。规划区内混凝土搅拌站年产能约2 600万m3(全市4 300万m3),实际产量约800万m3(全市1 200万m3),产能利用率约30.8%(全市27.9%)。价格约420元/m3(以C30为例,下同)。2019年初,泸州市制定了预拌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专项规划,对全市预拌混凝土的布局做出了规划布局。到2025年,规划全市共有预拌混凝土93家,年产量5 290万m3。
建设一个规范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一般需要40~50亩土地,2套180生产线(需全密封),3 000 m2左右的实验室和办公室。3 000 m2全密封料仓,运输车辆和泵送设备若干。不含土地、运输车辆和泵送设备(可以对外租赁),投资约1 500万元。因预拌混凝土的主要需求方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市政道路桥梁等,主要原材料砂石的供应方大多位于宜宾和叙永方向。泸州市目前开发量较大的区域是城西和城北,因此建议选择距离城西和城北较近的区域建厂。
3 泸州地区混凝土企业技术水平
我院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对泸州33家商品混凝土相关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及个别现场调研。在企业类型上60.61%(20家)的企业主要从事混凝土搅拌站的业务,21.21%(7家)的企业主要开展施工的业务,其余18.18%(6家)的企业主要是政府机构和从事工程检测业务。在技术水平上,75%(24家)的企业有实验条件进行技术研发,而53.13%(17家)的企业技术人员的占比在5%以内,34.38%(11家)的企业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5%~10%,只有4家企业技术人员的占比在10%以上。
据统计,泸州地区砂石主要采用机制砂,少量采用河砂,并且大部分企业反馈,由于当地环境问题导致砂石采购难。通过调研发现,36.17%和34.04%的混凝土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石粉,17.02%为矿渣粉。而大部分企业(74.07%)表示在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监测和鉴定方面没有技术或标准规范的问题。70%的企业表示,针对C60以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没有实际工程应用,而45.45%的企业具备的是抗渗混凝土技术,25%的企业具备自密实混凝土技术,15.91%的企业具备轻骨料混凝土技术,9.09%的企业具备抗冻混凝土技术,而极少部分企业具备耐磨混凝土技术。而对于构配件养护问题,63.63%的企业采用的是蒸汽养护方式,22.73%的企业采用无压养护方式,3家企业采用常压养护方式,没有企业采用高压养护方式。其中,37.5%的企业运用混凝土热养技术出现过开裂情况。经调研发现,78.57%的企业没有过典型混凝土配合比(开展混凝土早期收缩、干燥收缩、徐变等长期性能试验和电通量、碳化、抗冻、抗硫酸盐侵蚀等情况),37.04%的企业表示常规检测项目和特殊检测项目存在技术难点。
4 泸州地区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情况
4.1 砂石骨料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泸州区长江流域砂石全面禁采,以前主要依赖长江流域鹅卵石、河沙等为主要原材料的混凝土企业造成“断粮”,原材料使用开始转向机制砂,且以石灰石机制砂为主。然而,本身砂石矿山存量不多的泸州区域,因国家“绿色矿山”的环保建设督察,不少当地矿山企业被迫关停整治。因此,混凝土企业若自身无砂石原材料等储备,则不得不转向省内如宜宾,省外如贵州、重庆等区域进行机制砂采购,机制砂供不应求的局面不断扩大,价格突飞猛进,成倍增长。
通过我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泸州区域当地有70%以上混凝土企业反映采购砂石难,原材料价格高。据当地一家混凝土企业介绍,该司采购最近的机制砂需在其距离70 km的地方,运输成本进一步提高泸州地区砂石骨料采购成本,而且在骨料卖方市场下,混凝土企业基本处于现买现付的情况。而且,机制砂由于砂厂制砂设备和工艺的不同,机制砂的粒型和级配存在一定的区别,颗粒级配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同一个砂厂有时稳定、有时不稳定。同时,因企业使用机制砂的时间较短,应用经验缺乏,时常造成混凝土质量不稳定的现象。
4.2 水泥
水泥行业在全国环保整治错峰限产、集中停产、优化产能结构和加强产能置换等政策推动下,水泥价格一路上扬。泸州区域水泥价格也是一路攀升,也早已成为卖方市场。据了解,2019年当地水泥均价达458元/t,较2017年上涨100元/t以上。当地技术水平欠发达,一线人员认为混凝土强度达不到标准的唯一方法即提高水泥用量,造成混凝土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
4.3 化学外加剂
因目前普遍使用机制砂,且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石粉波动较大,当地混凝土企业均有添加、使用增效剂、聚羧酸系减水剂(PCE)等化学外加剂来保持或提高混凝土质量。其中,问卷显示,九成以上的企业通过外部采购外加剂,约15%的企业在购买外加剂后再进行合成或复配。
5 泸州地区混凝土企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5.1 一线员工技术意识较低
因近几年泸州区域内增设不少新的搅拌站,不少原企业内部员工流失严重,造成企业内部不稳定。受员工培养成本增加等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受阻。泸州地区属于内陆混凝土技术较不发达地区,一线员工对于生产工艺等操作技术要求并未达到相关标准与要求,造成下游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严重拖累企业发展以及对客户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5.2 砂石采购难,原料价格高
根据上文调研及分析,泸州区域当地大部分混凝土企业采购砂石难,原材料价格高。且由于散装水泥及地材价格上涨,价格传导效应导致行业生产成本增加,推高了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市场价格。
5.3 预拌混凝土产能提升迅速,产能利用率提升缓慢
据住建局调查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达到25个,比2015年底增加 9个,生产能力1 840 m3/年,生产能力比2015年增加670万m3,增速为57.26%;2017年实际混凝土产量635.80万m3/年,比2015年增加了245.69万m3,增速为63%;2017年预拌混凝土搅拌产能利用率为34.57%,仅比2015 年提高了1.24%,全市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提升缓慢。
截至 2018年9月止,全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达到35个(不含拆除1个),比2017年增加了10个,生产能力2 480 m3/年,比2017年底增加了640 m3/年,增速为34%;实际混凝土产量达到553.93万m3;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数量和产能发展较快,将进一步影响全市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
5.4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局不合理
全市 73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县城区域,集镇区域缺少预拌混凝土站,不能有效地向农村供应预拌混凝土,影响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各县均已规定集镇规划区(泸县包含二级场镇)内禁止现场自拌混凝土,但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站服务半径不能全部覆盖,有的集镇需新增预拌混凝土站,才能满足集镇规划区全面禁止自拌混凝土的要求。
5.5 高性能混凝土处于推广阶段
高性能混凝土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建设项目中尚未普遍应用,推广方面有待强化政策引导。
6 泸州地区环保型混凝土企业发展建议
1)明确创建目标
作为混凝土企业,应以确保“环保达标”为管理目标,严格执行《混凝土搅拌站环保标准》,建立和健全节能环保型搅拌站建设的管理体系,完成无噪声、无粉尘绿色环保混凝土生产线和装备的改造,使噪声、粉尘、水质污染排放和能耗控制在国家、市有关环保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实现生产过程废料、废水循环再利用和“零排放”,不断改善生产基地、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为进一步推进搅拌站节能环保建设和文明形象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2)提高搅拌站经营者的认识水平
为创建环保型混凝土企业,混凝土企业首先要明确承担的社会责任,既要增强改善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充分认识环保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只有把创建环保型搅拌站看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企业开拓经营,打造品牌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才能解决好“要我搞”变成“我要搞”的思想认识问题,才能自觉地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科研开发、环保宣传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3)制订创建规划
树立战略发展眼光,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标准和经验,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制订出环保建设的创建规划,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分步实施环保型企业推进工作,创建目标要高一点,措施要强一点,行动要快一点。
4)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企业环保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资金投入、设备改造、科技进步和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一名企业领导主管环保工作,从搅拌站部门到操作人员都要明确各自承担的环保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做到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确保环保建设“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要把创建工作的过程作为夯实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形象工程,落实每个子项目的责任人,真正抓出成效。
实行绿色混凝土生产线和装备的改造。为了降低噪声、减少粉尘,混凝土企业在搅拌楼设备装置安装隔声墙板、添加先进的收尘装置,将露开拌楼筒仓、料场改造成封闭式,并采用隔声围墙、轻钢结构等材料对拌楼、筒仓实施封闭,同时在料场周围及顶棚上加装喷淋装置,辅助降低噪声、减少粉尘,这样既能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又能达到控制噪声、粉尘,净化环境的目的。
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环保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搞“一阵子”,企业必须树立起长期作战、不断完善的思想。即使是环保型搅拌站建成了,也存在一个日常管理和保持的问题。为此,必须建立环保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及预案,主要包括:设备环保改造日常维护和检查制度、环保工作日常检查和考核制度、搅拌站经营者和部门及其责任人的奖罚制度、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预警机制、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只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责任到人,才能使环保建设持久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