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适老性交通设计研究*

2021-03-31范金煜张博洋王佳蕾杨钧月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设施交通老年人

范金煜 ,张博洋 ,王佳蕾 ,杨钧月

(1.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 沙 4 10083;2.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 贵 阳 5 50025;3.贵阳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贵 阳 5 50005)

0 引言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达5亿,而出生率日益下降,老龄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出行已由生活基本需求转化为生活提质需求,出行距离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逐渐增加,出行需求及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关于交通适老性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积累。研究趋势上,特征研究呈现出从整体特征描述到对比差异分析的动态转变;研究结果上,将身体机能衰退密切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对接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得出相近结论;研究方法上,各类学科参与分析,定性与定量双重开展。设计理念需结合社会背景进行动态修正,因此,本文将对现有设计理念进行分析。

1 交通适老性的设计方法

1.1 基于上位规划统筹“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国外对于老年人出行的交通建设主要遵循“立法先行,行政跟进,机构建立,确保资金,引导公众”的路径,对于交通适老性设计策略集中于步行与小汽车出行。例如美国主打无障碍设施保障及推广,保障私人小汽车的出行。我国因国情不同,主要侧重于公共交通和步行研究。毛海虓从城市角度较全面研究了怎样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并提出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李锡然指出,老年人无障碍步行系统应与城市无障碍设施同步发展,创建完善而现代化的老龄化城市体系。对于住区内的道路交通,王春雷等提出“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加强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接驳设施建设;建立独立于机动车的信号系统,加快社区慢行交通体系的适老性建设。一些学者提倡采取人车系统分流措施,通过人车分流建立完整、舒适的步行系统,保证老年人人行系统安全性及住宅与各种活动场所的可达性。针对老年人出行,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保障老年人自主安全地出行。

1.2 基于使用者需求“自下而上”的方法

张炜从人行道、交叉口、建筑界面、功能设施、环境设施5方面提出了适老性街道的设计总则。魏佳继针对旧城区混合型社区老年人集聚区提出注重街巷道路断面适老性设计及改善和提升街巷绿化环境品质等设计要点。

2 基于现状的适老性设计理念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期盼生活品质提升的背景下,保障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优化交通体系的适老化建设是保障和谐城市建设的关键。因此,交通适老性建设的理论及方法研究是目前我国交通建设的迫切需求。总的来说,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从单一学科到多角度多学科合作、从定性研究到定性定量统筹结合是适老性交通体系研究方向的重要转变。因此,需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2.1 优化“自上而下”的传统思路,细化“自下而上”的规划技术

在现有适老性交通研究中,大量学者关注“自上而下”,从城市适老性建设的宏观角度提出发展公共交通、完善步行系统、建设无障碍设施等原则。而城市的发展定位存在较大差异,应从城市适老性实际需求分布出发。各年龄段老年人群需求各异,基于老年人微观尺度进行“自下而上”的针对性设计,更有利于适老性交通建设的供需匹配。随着科技发展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推广,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进行城市适老性建设研究,在宏观上将适老与智慧、智能城市建设相结合,利用人群分布数据进行经济性的设施匹配;在微观上基于城市适老性建设理念进行智能化设施细节研究,建立适老性设计方案数据库,为传统的适老性交通建设带来方法及理论上的更新。

2.2 注重地域性及区域性差异,关注城郊弱势群体

地域环境的差异导致出行行为差异,例如,平原城市的老年人出行使用自行车的比例及出行距离远高于山地城市,发达地域因生活水平较高,其老年人出行相对于欠发达地区对舒适性的要求更高。即使是同一城市,其老年人集聚模式也存在空间上的差异,城市旧区的适老性需求人口远大于城市新区。城市郊区与中心区的老年人经济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以地域环境及区域分布为关注点,分析不同年龄段及社会背景的老年人对交通服务设施的需求差异和规律,得出适老性交通设施构建需求及差异,从而制定适老性交通的评价标准,在理论层面上为解析老年人需求与适老性交通服务设施配置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方法支撑,得到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思路。同时,可揭示不同城市、区域的适老交通需求度,有利于实现按需配备。

2.3 突破传统研究尺度,注重区域与节点的结合

传统的适老性交通研究主要基于住区内部交通及交通服务设施点展开,鲜见以整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突破目前的研究尺度,从城市到片区,从整体到个体进行研究。宏观上利用实时数据进行动态监管及测评,微观上针对测评点进行整改。同时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场所,利用交通设施的便利化增加场所的最大化功能效益。以住区为起始点连接各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老年人的出行愉悦度,提升研究价值,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2.4 构建交通适老性评价模型,针对性进行测评及优化

城市是一个庞杂的系统,适老交通建设还受需求迫切程度、城市发展定位、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地域地貌等方面影响,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构建一套相对理性、科研数据支撑充足的交通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其具体区位环境位置进行评价,精确地对老年服务设施进行评价,为设施配套提供更加准确、动态、适宜、定量的评价体系,为交通适老性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同时,需反复斟酌与之对应的优化策略,针对现有的规划设计进行微更新与补充,根据需求变化优化设施的动态配置,有利于资源节约,也可为当前所倡导的公众参与、多元合作的交通治理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设施交通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民生设施非“摆设”
繁忙的交通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小小交通劝导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