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1-03-31孙业珍

工程与建设 2021年4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

孙业珍

(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91)

1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1.1 国外发展概况

18世纪后期,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预制木结构构件、预制钢结构构件和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被视为装配式建筑的前驱。而真正发展则始于二战后的欧洲,人民对住所的需求大增,家庭模式也有很大变化,这些都影响着建筑业。许多欧洲国家意识到,要解决需求引致的住房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房屋的建造过程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装配式发展体系,其中:美国的大城市以发展PC和装配式钢结构为主,小城镇以装配式木结构为主;日本的建筑部品部件十分发达,内装修采用SI体系[skeleton(支撑体)和infill(填充体)有效分离的体系];德国的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节能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零能耗。

1.2 国内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装配式建筑的最初探索——大板房。由于技术不成熟,大板房出现了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唐山大地震中,大量大板房倒塌验证了这次探索并不成功。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指导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但是装配式建筑发展仍较缓慢。

2016年2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和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并且划分了装配式建筑的重点推进区域、积极推进区域和鼓励推进区域。

目前,在全国和各地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工程项目快速推进。截至2016年底,全国新开工项目1.14亿m2,占新建的5%,较2015年提高了57%,累计开工的装配式项目数量接近1 000个,其中PC项目374个,装配式钢结构项目497个,装配式木结构项目26个,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国拥有预制构件生产企业611个,生产线1 786条,全国PC构件产能接近1亿m2,装配式钢结构构件产能6 000万t,装配式木结构构件产能200万m2。

1.3 安徽省发展概况

2006年,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

2008-2011年,开展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住宅性能认定、省地节能环保型建筑试点和全装修住宅试点建设;2011年11月,第三届中国(合肥)住宅产业博览会暨首届安徽省城乡规划与建筑展示会顺利召开,本次展示会是第一次以省政府主办、住建部支持的展会,也是第一次全省性综合性住房城乡建设成就展示,汇集了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16个市和2个产业集中区组织参展,以及台湾建筑中心、省内外115家企业参加展示会,吸引了约3万余人次前来观展。

2012年以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相继出台。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有1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3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7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和29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无论是装配式设计、施工和产业配套等技术方面,还是新建建筑产业占比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2 发展进程面对的挑战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质量和效益、环境保护。当下,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同时由于各方面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巨大的挑战。

2.1 技术体系不够成熟完善

(1)并未形成从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到质量验收的全产业链体系,且缺乏关键技术,集成度较低。

(2)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机电装修和运维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平台支撑。

2.2 工厂自动化生产和信息化应用程度低

目前大部分的装配式项目是由传统现浇二维图纸进行拆分,并且是由构配件生产企业来完成的,这就会带来与设计、施工脱节的弊端,不是真正的自动化;同时基于传统图纸的拆分,并不是真正的BIM技术,体现不出信息化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

2.3 工程成本略显偏高

由于装配式建筑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工程成本偏高,主要表现在:

(1)企业建厂成本较高,特别是构配件的建厂资金摊销在了初期的装配式建筑成本。

(2)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推行得还不到位,资金得不到合理有效分配。

(3)既有的装配式项目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产能不能有效地转换为实际项目。

(4)装配式建筑在开发企业及公众层面的推广与认可程度不高,尚未大规模推广与建设,降低了各层面的认可程度,市场又反作用于建设与生产的各方面,工程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2.4 人才队伍亟待培养

(1)复合型人才稀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设计、生产、装配、机电安装和装修等多专业的集成发展,需要多方团队均对装配式全产业链有所认知,以便协同合作。但现状是无论设计、生产、施工各个环节各自为战居多,各方团队复合型人才均较为稀缺。

(2)装配式建筑产业梯队机制并不完善。行业对施工队伍专业技能由传统建造方式向装配式生产方式的转型不够重视,现有施工团队处于适应阶段,还不能熟练应对标准化、自动化的装配模式。

3 关于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路径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八大任务:一是健全标准规范体系;二是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三是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四是提升装配施工水平;五是推进建筑全装修;六是推广绿色建材;七是推行工程总承包;八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安徽省在政策文件中也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力争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15%和30%的目标,并下达了与上述指导意见相对应的重点任务。结合安徽省具体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工作。

3.1 指导各市做好发展规划

根据全省总体部署,指导各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包括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的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实施能力培育等具体措施,尽快形成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划体系。同时按总体目标分解年度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日常跟踪问效,并于每年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监督考核。

3.2 科学引导产业布局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省信息统计和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各方协同办公。通过信息平台,摸清全省发展底数,掌握各地发展概况,及时向市场释放政策规划、投资条件、产业配套、项目需求、物流服务等资讯,科学引导产业布局,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扎堆投资等盲目的市场行为。各级政府要以规划为引领,以政府项目为切入点,做好产业配套、完善产业支撑,积极培育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带动技术、产业和能力的提升。

3.3 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

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建造方式的革命且各省发展水平不一,标准仍然严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使用,应在满足国标大框架的前提下,抓紧组织编制关于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质量检测、验收,相关标准设计(图集)、施工工法等,规范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发展。

3.4 发展适宜的建筑体系

住建部提出要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体两翼”,其中“一体”是指成熟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建筑体系。要结合各地实际,发展适宜的建筑体系。比如,合肥在近年来大力发展PC的基础上,可以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关键节点技术和加强产业配套等;马鞍山在拥有钢产能钢结构加工的基础上,可以探索钢结构住宅及“三板”(钢结构住宅的墙板、楼板和屋面板)体系的发展;黄山、宣城等地可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探索装配式木结构、轻钢结构在旅游地产中的应用等。

3.5 加大EPC和BIM技术的应用

EPC和BIM是“一体两翼”中的“两翼”。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从,传统现浇下的设计改革、构配件生产、施工彼此割裂的管理模式,实现设计、采购(生产)、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的EPC模式等方面完善。同时利用装配式建筑的天然伙伴——BIM技术,在总包单位的总体牵头和协调下,采取“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和“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的建造方式,充分发挥设计的引领作用,充分考虑施工、构件生产的需要,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真正体现装配式建筑的造价可控、工期可控和质量可控。

3.6 加强装配式建筑人才队伍培养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紧跟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步伐,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结合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度改革,构建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职业院校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并将人才管理与行业管理工作进行衔接,为装配式建筑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7 提升建筑品质和综合效益

目前我国的材料和装备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装配式建筑相比较误差较大的传统现浇建筑,能够更好地搭载多项先进技术,如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零能耗的被动式住宅技术、SI(结构与内装分离)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可以有效避免质量通病,全面提升建筑的品质和综合效益。

3.8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当下,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接近尾声,采用释放项目刺激市场的时机已经过去。为进一步激发商品住宅、大型公建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需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一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江苏每年安排2亿用于支持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安徽宜结合省情逐年增加;二是扩大奖补途径,如使用预制构件的项目,可以向建设单位按照用量大小进行奖补等。

4 结束语

当前,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要全方位地解决这些问题还有较为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是,在安徽省住建厅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住建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装配式建筑一定能够取得蓬勃发展,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做出建筑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