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繁殖障碍疾病及防治措施
2021-03-31张大华
张大华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 261100
0 引言
奶牛繁殖障碍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的现象,包括发情次数减少、配种时间推迟、受胎率降低、产犊间隔延长、生产性能下降等。目前,我国奶牛场,尤其是小型奶牛场该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的因素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主要指生殖器官疾病,通常表现为卵巢疾病、子宫炎症等;非疾病因素表现为遗传、营养、环境等。据统计,由生殖疾病导致的繁殖障碍占20.0%~40.0%[1]。因此,本文重点总结归纳了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疾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病因
1.1 隐性发情
隐性发情是指奶牛虽然在发情期卵巢内有成熟卵泡,也可正常排卵,但外表发情症状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多因营养不良、运动不足、产奶量高、年龄大等综合因素引起。奶牛场可通过检测奶牛排卵情况确定其是否为隐性发情。
隐性发情奶牛通常表现为分娩后一段时间后子宫恢复正常,第1次排卵的时间通常在15 天左右,此时排卵没有明显的发情表现。在产后1 个月左右出现第2次排卵,可观测到的概率只有50.0%左右;从第3次排卵开始,奶牛每隔3 周左右进行有规律的发情[2]。
1.2 卵巢静止
卵巢静止是指卵巢缺乏活力而表现出静止状态,是一种卵巢机能不全的表现。此情况多出现于高产奶牛或营养不良的头胎奶牛中。体况不良的奶牛产犊或泌乳后,体重下降过多,会引起能量负平衡,造成卵巢无法及时恢复正常而出现发情停止或不受精的现象。养殖人员可通过直肠检查进行诊断,患病奶牛的卵巢表面光滑,质地大小均正常,但无卵泡,子宫柔软、无黄体。其次,可通过实验室检测孕酮水平进行诊断,若血浆中孕酮水平低于1 ng/mL,则可判定为卵巢静止[3]。
1.3 持久黄体
持久黄体是指卵巢机能紊乱从而造成黄体持续分泌孕酮,抑制卵泡发育,导致奶牛不发情。饲料缺少营养元素、奶牛产奶量高或患产科疾病等都可诱发卵巢功能紊乱[4],而导致持久黄体。奶牛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卵巢体积增大。奶牛场可每隔1 周进行2 次直肠检查,若黄体位置、大小、形状等均无变化,则可确定为持久黄体。
1.4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存在长期不排卵的卵泡,影响正常发情。滥用抗生素、饲喂大量高蛋白饲料、奶牛缺乏运动等都可导致奶牛出现卵巢囊肿。另外,给隐性发情的奶牛服用过量雌激素也可导致卵巢囊肿,这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刺激垂体释放促黄体素,造成的奶牛不排卵现象[5]。养殖人员可通过直肠检查、B超检查或激素测定进行诊断。直肠检查通常可发现奶牛子宫松弛、肥厚、下垂;卵巢为表面光滑的圆形,有数个卵泡突出。B超检查后发现卵巢内卵泡直径较大,通常为3~6 cm。对孕酮进行测定,若为卵泡囊肿,孕酮浓度低于1 ng/mL,若为黄体囊肿,孕酮浓度高于1 ng/mL[6]。
1.5 子宫炎症
子宫炎症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通常由于卫生环境较差、胎衣不下、阴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发病率高达40%[7]。奶牛场可通过子宫直肠检查进行诊断,可见奶牛子宫壁增厚、子宫角变粗,子宫内有渗出物。
2 临床症状
2.1 隐性发情
隐性发情的奶牛发情时间较短,多出现在夜间,不易被发现。奶牛发情时常表现为鸣叫不安、爬跨,阴道内分泌黏液,外阴充血、肿胀,食欲、产奶量下降,而隐性发情的奶牛这些症状均不突出。
2.2 卵巢静止
奶牛患有卵巢静止疾病时,体表症状不典型,但是奶牛的发情时间会延后,发情周期也不稳定,即使发情,也不会出现典型的发情特征。
2.3 持久黄体
持久黄体可造成奶牛分娩后不发情,并特别容易误诊。因此,需要对奶牛进行直肠检查,若判断为未受精,则可确定奶牛患持久黄体。患持久黄体的奶牛会出现子宫收缩反应微弱的现象[8]。
2.4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主要表现为黄体囊肿和卵泡囊肿两类。黄体囊肿表现为奶牛长期不发情;而卵泡囊肿则表现为发情周期缩短,发情次数增加。另外,出现卵巢囊肿的奶牛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且产奶量严重下降。
2.5 子宫炎症
通常子宫出现炎症的奶牛在分娩后1 周内发病。病情轻者不表现全身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加快、食欲下降、反刍功能降低等现象。另外,奶牛还可排出大量胎衣碎片和腥臭味分泌物。
3 防治措施
3.1 隐性发情和卵巢静止
对于发情症状不典型的奶牛,可能患有隐性发情或卵巢静止,若症状较轻的奶牛,可通过对卵巢、子宫皮肤部位进行按摩缓解症状,每天按摩5 min,连续按摩7 天。另外,也可通过肌内注射20 mL苯甲酸雌二醇+25 g己烯雌酚+40 g己烷雌酚进行治疗,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 天,可有效改善发情不明显现象。也可以用复方中草药进行治疗,方剂为蒲黄40 g,柴胡、益母草、川芎、黄连、黄芪、覆盆子、淫羊藿各50 g,白芍、香附、赤芍、黄柏各60 g,莪术、三棱各70 g,地丁100 g,车前150 g,蛇床子180 g,上述中草药研磨粉碎后,以每头150 g/天剂量添加到日粮中,连续饲喂2 周[9]。
3.2 持久黄体
对于患持久黄体的奶牛,可通过子宫注射或肌内注射前列腺素(PGF2α)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剂量为4~6 mg,一般注射1 次后,3 天后可以开始发情。也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取100 g淫羊藿、90 g益母草、100 g阳起石、80 g枸杞子,赤芍、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熟地各75 g,给病牛灌服,每天灌服1 次,连续灌服3 天。
3.3 卵巢囊肿
对于患卵巢囊肿的奶牛,可通过肌内注射垂体促黄体素进行治疗,单次用量为300 IU,连续注射3~6 天后,卵泡通常可正常排卵形成黄体,经15 天左右可正常发情。
3.4 子宫炎症
对于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可使用土霉素、青霉素混合后进行子宫注射,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5 天。同时可选用黄芪、当归、川芎各15 g,白芍、赤芍、白术各10 g进行煎煮,用药液冲洗阴道和子宫,每天冲洗1 次,连续冲洗5 天[10]。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环境卫生
一是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环境干燥,温度适宜。夏季需做好防暑工作,冬季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冷、热应激造成奶牛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注意牛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以及奶牛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牛舍和运动场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每周1 次,场内环境和污水池等用漂白粉消毒,每月1 次。
二是做好产房的清洁和消毒。奶牛转至产房前1 周用0.1%次氯酸钠(或0.1%新洁尔灭)喷洒消毒,并对产房的助产用具进行清洗和浸泡消毒(0.3%过氧乙酸溶液)。
4.2 加强营养管理
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配制不同的饲料,并保证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泌乳初乳、泌乳中期、泌乳后期精粗饲料比分别为5:5、3:7、2:8[11]。同时,还要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从而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产后奶牛机体虚弱,应以提高奶牛身体素质为目标,从而保证其后续产奶和繁殖性能的正常。研究发现,在奶牛产后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400 mg/头·天,可以缩短发情时间,提高受胎率[12]。在奶牛分娩前饲料中添加叶酸2.6 g/头·天,每周累积添加10 mg/头维生素B12,可显著提高奶牛和犊牛的抗病力(P<0.05)[13]。若在奶牛饲料中添加2 g/kg富硒酵母,可显著升高奶牛血浆中的孕酮浓度,还可降低奶牛繁殖系统疾病的发生[14]。
4.3 加强围产期奶牛的监护
需加强分娩前后奶牛的监护工作,维护其较好的生产能力。一是分娩过程中需加强消毒工作,助产人员动作需要轻柔,减少奶牛产道的损伤。二是做好奶牛产后检查工作。奶牛产后应立即检查胎衣脱落情况以及恶露排出情况,并密切观察奶牛采食情况及精神状况,避免炎症发生。三是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注重饮水的补充,保证充足的运动和休息;奶牛分娩1 h后可饮用温开水,注意不能饮用冷水,水中可添加适量食盐;注意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和刺激;加强运动,通过适量运动可帮助奶牛更好的排出体内的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