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管控
2021-03-31钱宛辰
钱宛辰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02)
1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概述
1.1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从线下纯人工模式逐渐向电子商务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运用实现云对接和云传输,从手工线下处理转为线上多系统共同完成融资业务,通过在线融资、在线支付等手段,商业银行及时获取货物和资金的信息,愈加高效快捷地处理企业融资问题[1]。
1.2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1.2.1 融资流程标准化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具备自偿性原则,整个运作过程一环扣一环,资金和货物从始至终都有一方在银行的管制下,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在上一个环节准确完成之后进行的。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流程标准化作为一大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和各企业的投融资成本。
1.2.2 融资周期短、效率高
商业银行在线上对融资企业以及链条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大大节省了时间[2],线上签约也因为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出现而得到了法律保证。网上银行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以及企业的运营和资金命脉通过互联网相互打通并联系起来,商业银行审批合格放款,完成整个供应链交易内容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缩短了融资周期,交易可以不断进行,提高了融资效率。
2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
2.1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线下供应链风险管理不同,资信评估多依靠线上系统,没有了人工实地调查,尤其是对于跨省市跨国境的客户,无法掌握最真实的企业状况。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触及的线上平台也系统复杂,线上供应链整体风险容易发生[3]。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是参与线上供应链的各家企业未能按时履行合约规定好的还款条件,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2.2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来源
2.2.1 流程设计漏洞
流程设计问题是风险产生的源头,而且线上供应链金融为新融资形式,服务产品注重创新,流程设计上容易存在法律漏洞,而目前的法律无法妥善解决,法律风险进一步升级,侵害银行权益。
2.2.2 平台信息不准确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运作的基础是真实的交易,商业银行通过各参与方交给线上平台的信息来决定授信,因此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企业谎报捏造虚假数据来获取更高贷款额度的情况,此时比线下供应链模式中的造假更难察觉,而商业银行也很难再将信息进行线下确认。假如不能确保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信息的准确与否,商业银行将承担较大风险。
2.3 商业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特点
2.3.1 扩散速度快
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商业银行提供的网络服务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小企业信用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够强,风险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扩散,从而很容易影响到供应链整体的安全[4]。而且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链条企业,如果发生风险都很容易波及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
2.3.2 隐秘性强
商业银行基于线上供应链平台的信息进行资信评估授信放款,行为大多依靠系统判断,虽然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但工作人员无法直接接触核心企业以及链条企业,如果有数据虚假隐瞒,企业人员有意操作,无法及时发现风险。
3 风险管理的问题
3.1 商业银行对线上供应链风险控制意识和识别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时间不算太长,对风险的预警、识别、管理都不完善。银行工作人员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认识深度还不够,对其风险特征了解也不深,导致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不相符,不适合业务模式。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的重视不够,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和担保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大多只依靠平台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没有足够认识到真实票据及内部管理的重要性。
3.2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度和技术存在缺陷
商业银行基于真实交易背景、交易各参与方的授信审批流程比较复杂,很多时候最底层的部门会更重视业务量而非防控风险。商业银行授信结构也不够完善,评价方式也不是很严谨,不能像以前一样单纯看企业资产负债来衡量授信额度,而要将供应链中的每个企业都整合为一个整体,基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对象、交易数量进行授信审批工作[5]。商业银行授信机制不完善,对抵押品的敏感性不够,缺乏最有效衡量抵押品价值的方法。
3.3 外部环境有所欠缺
我国商业银行近些年来努力提高信息化程度,但与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力不够。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混乱,不利于商业银行做最精准的判断,法律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合同法》《担保法》《无权抵押登记办法》等过于分散,没有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法律。商业银行所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也需更完全。
4 对策和建议
4.1 提高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设计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线上供应链金融中信息的真实性、交易的时效性都比传统业务更为重要,因此依赖线上平台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确认业务的真实性和资金运转的正常,使商业银行风险可控。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完善风险指标。衡量风险需要复杂的系统,供应链上存在各种变量,平台系统也复杂,再加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操作的标准性,这些都是识别和衡量风险时要考虑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不再像传统融资方式,单一注重融资企业授信,而是更加借助线上平台整合整体数据,设计的范围更加广泛,风险衡量管制需要更加复杂的系统。
4.2 完善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
在线上供应链中,所有的操作都线上化,所有的信息都通过平台透明化,风险管制也是通过电子量化进行的,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完善平台建设,构建先进有效的平台,防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首先,要对平台技术进行升级,使网上业务更具有操作性,完成所有流程和对接过程的线上化,提高对电子订单的处理效率。其次,要提高平台系统的稳定性和普适性,跟上互联网不断更迭的速度,建立多方接口,加大信息透明度,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最后,商业银行要加强平台对数据的整合分析能力,可以与外部数据系统相连,直接获取税务和海关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当下融资企业的信用水平,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6]。
4.3 建立严格准入条件和良好环境
商业银行需严格审查核心企业和链条企业的信用等级,设定严格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准入退出条件和程序,企业信用高,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自然就小,这样还有助于商业银行排查具体的风险发源点。商业银行还可利用信用舆论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与社会责任捆绑,制定奖惩制度,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减轻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建设社会协调沟通记录机制,对企业和个体信用进行登记,建立信用档案,并对违约逃避商业银行债务的企业严加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