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老矿区转型发展新篇章
2021-03-31孙守仁
文/孙守仁
(作者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矿区推动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形势、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美丽和谐矿区,形成新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煤炭行业老矿区高质量发展新路,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推进煤炭行业老矿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煤炭行业老矿区曾是新中国煤炭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能源基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引领者和见证者,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但是也要看到,随着长期超强度、粗放式的开发利用,部分老矿区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始集中显现。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推进煤炭行业老矿区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格局,实现老矿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推进老矿区转型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提出系列重要观点和指示。2017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视察时,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8年9月,习总书记考察抚顺市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他充满深情地说,“我一直牵挂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发展怎样、人民生活怎样,我早就想来看看。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发展转型是一个大课题,要认真研究,不能急,要一步一步来。在找出路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特别是要保障最困难群体的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都要过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煤炭行业的深情厚谊,饱含着对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殷殷重托。推进老矿区转型发展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2.推进老矿区转型发展是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老矿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好老矿区独特优势,加快煤炭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积极发展先进产能,关闭退出落后产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战略转型,激发内生动力,推动老矿区振兴发展。
3.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是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主要产煤省区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全行业持续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超额完成《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奋斗目标。但必须看到,老矿区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一方面,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煤矿的加快退出,老矿区发展面临煤矿产能退出比重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欠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矿区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欠缺,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降低等诸多新的困难。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老问题更加突出,人民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预期更高。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只有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才能为老矿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未来十五年是中国发展极为关键的阶段,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老矿区作为中国煤炭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将影响着中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决定着中国煤炭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决定着中国煤炭工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老矿区应自觉承担起转型升级发展、建设煤炭强国的历史使命。
4.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煤炭高碳、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测算,2020年,全国煤矿产生的煤矸石、洗矸、煤泥约9.3亿吨,风排瓦斯和抽放瓦斯排空折纯量合计超过200亿立方米,煤炭开采引起的土地沉陷110万亩左右,煤炭采选业、现代煤化工、低热值电厂年CO2排放量约6亿吨左右,煤炭粗放式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矿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老矿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高效利用煤炭资源、严格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矿区。
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煤炭老矿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转型发展模式
近年来,一批老矿区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能源发展规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坚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发挥长处,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推动老矿区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绿色低碳、质量效益型转变,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
1.优化资源开发布局,筑牢产业发展之基
一些老矿区面对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挑战,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煤炭开发重心西移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获取优势煤炭资源,加快形成本地生产与域外开发相互促进的新开发格局。山东能源集团在高效利用省内煤炭资源的同时,成功布局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贵州和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开发,截至目前,集团拥有省外(国外)煤矿44处、产能2亿吨/年左右。淮河能源集团在鄂尔多斯建成现代化煤矿3处、核定产能7610万吨/年。徐矿集团在西部地区新增煤炭可采储量20亿吨、煤炭产能1110万吨/年。盘江煤电集团推进国企战略重组,加速全省煤炭资源整合,新增48亿吨优质煤炭资源。优质煤炭资源的获取,有效破解了煤炭产业接续难题,夯实了老矿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2.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优势产业引领
一些老矿区坚持“高端、数字、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加快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数字强企、智能矿山,着力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国家能源集团、陕煤集团等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通过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建成了以大柳塔、红柳林煤矿为代表的一批千万吨级矿井群和以锦界、黄陵二号井为代表的一批数字矿山和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引领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平煤神马集团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亿元,打造豫西南煤基先进材料工业长廊,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陕煤集团总投资1262亿元的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稳步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打造了老矿区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3.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
一些老矿区坚持“腾笼换鸟、换道超车”,抢抓大数据战略、新材料产业机遇,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坚持走碳基材料和数字资产两条路径,加快培育功能性纤维、新能源蓄能和石墨烯新材料、5G智能矿山等七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平煤神马集团发挥高纯硅烷技术优势,形成“硅烷—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切片—光伏电站”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国家能源、郑煤机、徐矿集团、淮河能源、中煤装备、天地科技等老煤炭企业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老矿区与新科技深度融合、新动能牵引老矿区整体跃升的转型新路。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宽企业发展新空间
一些老矿区面对“矿关了、人怎么办”的重大难题,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发挥人才、技术、管理、数据、装备等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徐矿集团开展专业化的煤矿地质勘探、开拓开采、电力运营维护等生产性服务,服务外包产业涉足6个国家、9个省区,承包矿井生产原煤近4亿吨,分流安置职工近万人;其中,徐矿集团自行设计、建设并承包运营的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多次得到孟加拉国政府、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的高度赞誉,不仅提升了徐矿集团海外品牌影响力,也为我国煤炭行业赢得了荣誉。山东能源集团依托自有医疗资源丰富集成独特优势,注资30亿元成立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形成医疗服务、医养结合、医疗器械、医地协同、医药产销、医保融合“六医”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5.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瘦身健体增效益
一些老矿区审时度势、超前布局、精心筹划、争取主动。陕煤集团实施去杂归核战略,在全国率先推进“去产能”工作,主动淘汰落后产能1815万吨/年,核增6个优势煤矿项目,增加优质产能6000万吨/年,通过老区减量和增量置换,优质煤炭产能占比提高到95%以上。中煤能源集团五年累计关闭11座煤矿、退出产能2450万吨,核减6座生产煤矿、产能2306万吨,退出产能总计4756万吨;全面完成77户“僵尸”特困企业清理处置工作,累计分流安置人员5.9万人、完成资产清理处置10亿元;全面完成7万户“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完成8户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任务,2020年资产负债率降至62.86%。通过压减工作,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化解了潜在债务风险,降低了企业成本费用,提升了运营效率。
6.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一些老矿区立足自身优势,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凝聚科技创新人才,着力打通科技强支撑企业强、产业强的通道。国家能源集团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拥有4家直属研究院、1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智库+前沿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院+研发平台”的自主研发体系,攻克了8.8米大采高、二次再热、低风速高效风机、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400万吨级煤间接液化、重载铁路运输等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示范工程。中煤科工集团实施“创新驱动、聚焦主业”战略,构建了涵盖煤炭行业全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战略新兴技术、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在智能煤矿建设、矿区生态环境整治、煤矿灾害防控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的科研成果。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了服务生产、促进发展、提升管理、培养人才和引领未来的作用,为老矿区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7.深入推进矿地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地方共同繁荣
一些老矿区坚持把关闭矿井闲置资源作为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区域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加强与区域发展规划的衔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安徽两淮老矿区利用昔日的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实现了储水灌溉、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综合利用。晋能控股集团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100MW光伏电站,与大同市共同建设云冈矿北大巷废弃巷道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利用废弃煤矿巷道作为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效实现资源枯竭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徐矿集团与徐州市贾汪区合作,利用原权台矿、旗山矿工业广场,建设了生态文化特色小镇,盘活徐州地区120公里铁路专用线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矿地融合盘活了老矿区闲置资源,释放了企业发展潜力,实现了企业与地方互利共赢。
8.推动老矿区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
一些老矿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殷殷嘱托,推进老矿区绿色低碳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美好新家园。开滦集团深挖百年开滦文化资源,建成了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主体,开滦博物馆主馆、井下探秘游、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蒸汽机车观光园合理布局的生态文化景观。神东煤炭集团创建了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技术模式,将矿区周边沙漠变成绿洲。徐矿集团在采煤塌陷地基础上建成的潘安湖、安国湖、九里湖等国家生态湿地公园,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相互交融,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生态高地、国内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区域最佳旅游目的地,实现了老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发展、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在此进程中,东部、中部、西南、东北等一批老矿区煤炭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端产业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探索形成了“以煤为基、理念创新、产业引领、矿地融合、山水共生”发展模式,为全国老矿区转型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为推动煤炭行业老矿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新时代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老矿区高质量发展
1.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走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对推进煤炭行业老矿区转型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面对新阶段、新使命、新要求,全煤行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老矿区转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煤炭产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一要坚持以矿工为中心。坚守为矿工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把矿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放在首位,提高收入水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创业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转型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矿工。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机制,提高矿区资源配置效率。把创新摆在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要坚持统筹谋划。立足矿区实际、着眼长远发展,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需求为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老矿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使老矿区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发展进程相协调,推动老矿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是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持续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煤炭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矿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生态协调发展。
五是要坚持两化深度融合。突出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牵引、支撑作用,深化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在矿区的集成应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煤炭经济向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提高老矿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开辟老矿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是一项关系煤炭工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老矿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老矿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没有先例可循,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全煤行业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转型发展的全过程,推动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全面创新,以新思想新方法主动求变、科学应变,锻长板、补短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老矿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新格局。抢抓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充分利用老矿区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优势,加强与区域重点乡村、城镇、城市群合作,研究建立能源保障、科技研发、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产业升级、园区建设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搭建产业合作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矿区与区域间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协同互动,推动矿地深度融合、共同繁荣。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建材、现代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提升煤炭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发展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老矿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煤炭主业为牵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着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把创新作为培育老矿区发展新动力的主要着力点,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健全完善老矿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技术创新示范引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构建开放合作创新生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支撑老矿区转型发展。
四是着力推动老矿区绿色低碳发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积极推动实施煤炭行业碳减排行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升煤层气开发利用效率,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严格限制劣质煤销售和使用。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推进碳排放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老矿区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五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用全球视野谋划未来。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及国际贸易政策,系统梳理对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影响。深入研究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方法,把握时间和节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研究如何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提升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的设计、咨询、技术、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