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艺术思潮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2021-03-31张欣雨

西部皮革 2021年20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思潮当代艺术

张欣雨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当代艺术思潮和艺术设计是不可分割的。当代的艺术设计不再是技术的叠加,也更加要求设计者具有审美的高度,带有设计者的情感,这样才能为社会设计出更具美感的作品。当代艺术思潮中的“当代”是时间的概念,所以当代艺术思潮首先包含了一个时间范畴,其次它代表了这个特定时间范畴内的一种艺术理念。所以,人们对当代艺术思潮的认识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指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另一类则是指20 世纪60 年代末至21 世纪初的艺术。如果提到后者,当代艺术也可以理解为后现代艺术,但是使用“当代”一词更为恰当,因为它更加具有包容性。所以,若要研究当代艺术与设计相互的关联,就必须重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有着复杂的倾向。比如许多作者总是将自己对于丑和恶的理解表达在自己的作品里。他们认为,个人是无法改变世界的,所以在作品里表达出颓废或者厌倦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这些作者总是表现出荒诞、混乱、猥琐、邪恶、丑陋等意识,使作品中的场景总有梦魇的特征。他们的理由是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他们肯定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又不愿意用简单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的事情总是带着双面的,事物的发展也总是带着利弊出现,所以现代主义强调“从着魔状态下清醒过来”,以“天真状态的结束”。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师则开始拒绝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的艺术特征,他们开始不断地寻求简单的形式和装饰来表达各种设计风格。同时,艺术也开始不断向设计转移,艺术与设计紧密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与艺术正在从对立关系向融合关系过渡。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现代主义的继承和超越,而且通常都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并显示出强烈的反抗传统文化倾向。后现代主义在理论上很难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也因此大部分的后现代论者都反对以不同的传统形式对教学加以定义或规范。从启蒙运动开始,现代哲学就将理性看作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后现代主义则将对理性的质疑看作最主要的标志。十九世纪末,尼采所提倡的非理性主义,对于现代理性哲学展开了更全面的抨击,于是产生了更激进的反传统、反理性、反整体的后现代哲学。在二十世纪,这颗种子已经演变成数百个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议状态。为了质疑现代主义的局限性,艺术和设计艺术家们共同参考了当代的各种学说,如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解构主义、时间因素、媒介效用和唯物主义。这些观点强调,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评价没有单一的、绝对的答案或标准,在情感上与成品、作者、观众、展览地点和环境是分离的。对于“整体”概念的排斥以及对异质性、特殊性和独特性的强调,使得后现代主义装饰在气质上具有批判性和讽刺性[1]。

一切的思想或意识形态在历史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种艺术发展多元化的时代,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对设计的实用功能要求高,也更加关注于心灵体验。而艺术设计之所以进展很快,也是得益于技术、人文与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西洋现实主义时期到当代艺术发展时期,东方的传统美术形式和新兴媒介相互融汇,艺术发展思想也在不断更新,也越来越多样化,逐渐突破了传统时代、空间与思维上的禁锢。这种现代艺术发展思想在悄无声息地渗透着、扩散着,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当代艺术设计的目的,也就不再只是局限于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更主要的是承载了对人类各种不同的精神与心灵状态的慰藉。各种当代艺术思潮都呈现出了开放性的表达方式,在既有的当代艺术思潮上,又融合了更多画家与设计者的当代艺术理念和经历,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视觉享受与美学感受,当代艺术思潮对艺术设计也有了全新的启发与借鉴。

1 思想的融合

传统文艺蓬勃发展以来,已经经过了历史文化的考察和沉淀,并充满了文艺哲理和智慧,如伦敦有一类传统手工艺人——轮匠,乔治·斯图尔特就对这种工艺作出了充分的说明,并把手工业看作一种以实践、历史经验积累和悠久的地方传统文化为基础的非科技的民间产业,在这个环境之下,马车可能成为一种很美好的事物,能够媲美小提琴或者帆船。各个细部都有一定的原则,连道路硬痕大小也要保持一致。马车制造商需把握轮子、轴、车厢等等的各方面分别要做什么。应当注意,这些技术无法在书中习得,而非科学的,反言之,也从来没有一位通过经验就掌握了马车制造知识的人。如果想要使马车良好地运转,则需要以特定的方法来设计,这些“特定的方式”就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当代艺术的包容性,又让这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发挥的可能性,比如利用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向公众介绍这种精确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等,又或者是用于机器的设计等领域[1]。

2 方法的借鉴

当代艺术中观众广泛参与的特性为许多设计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启示,也因此,很多设计评价学者都认为,对设计艺术作品的评判不应当只是站在专业的视角,更重要的还是从使用者和大众的视角来看。

3 设计的过程

产品设计流程也十分相似,即获取素材、信息,再通过分析、提炼产生概念,最后再使之表达出来,因此当代艺术涌现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正是设计所最需要的,所以对当代艺术的创作研究有助于激发设计过程中产生创意。

4 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也有了新的理解,对于艺术设计作品也不再仅仅注重作品的功能性,也逐渐开始注重作品的审美性。“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是艺术的来源,人们开始在生活中追求艺术之美的存在。”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细致,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表面上,而是追求更高尚、更细致和更舒适的生活方式。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的追求也不仅仅是考虑它的实用性、功能型,对于它的审美也有了更高程度的追求。许多当代画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发展方向都有着一独无二的看法,而这种思考方式所产生的社会性话题对设计艺术的影响也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设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设计师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技术性创作活动。设计的任务不仅是为生活和工作服务,更要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创作。而艺术,包括了文字、绘画、雕塑、建筑师、乐器、跳舞、话剧、电影,以及其他一切能够表现美的事物。因此,从人类古代文明的第一种媒介的创造开始,艺术和设计就开始出现了。不管是从艺术、自然,还是从艺术设计来说,艺术和设计一直都是同步发展的。但是设计注重生活的工具,艺术注重人的心理,所以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设计是理性的,更多的需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而艺术则与感性联系在一起,它更强调作者的情感,带着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

当然设计对艺术也有影响。大多数艺术家在绘画中会结合简单、丰富、创造性的技巧,在绘画创作中发挥抽象思维的作用。例如,一些抽象绘画在自然场景中画上复杂的几条线和几种颜色,从而形成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抽象语言。与艺术创作相关的设计功能不仅是部分的,而且是广泛的、宏观的。事实上,艺术和设计的概念并不总是分开的。两者都像一棵树的两根树枝,各自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但在一个时代并存着。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设计和艺术形成了一个混合体。现代艺术和设计都被个性展示所吸引。经过几万年的发展,他们都进入了相当广阔的发展领域,没有空间的界限和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绘画形式都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不断形成新的发展。

现代艺术和设计都是以彰显个性为特点而存在,二者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后,都迎来了一个相当广泛的发展空间。现代艺术充斥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各种绘画形式标新立异,都希望能够突破前人,求得新发展,因此很多艺术品只考虑一味的创新而忽视了审美;艺术设计手法则是繁复多样,出现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因此,设计也需要避免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设计[2]。

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每件工艺品都是一种潜在的激励物,能给人以最深切的生命感受的工艺品就应该算是最崇高的工艺品。艺术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想象,还可能发展成为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让人终身获益。艺术抉择,从根本上就是人们自身的视觉文化、精神意识的趋向性。从创作与鉴赏上来说,美术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便是要培育这种意识,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周围各种文化的精神世界,以便更好地认识自身[3]。而当代新艺术思潮下的“艺术设计”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美学的结合活动,而并非一种科学的实践活动。产品设计原则是通过将人们的预期目的与观点系统化、实体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的物质与精神功能需要。对于具体的产品设计项目而言,技术的可规范性与艺术作品的原创性是为了实现产品设计目标所产生的两种基本要素,它们共同组成了实现产品艺术最终形式的物质与精神功能需要的总体。生产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而设计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设计并非直接地进入生产,而是通过创造和思考并巧妙地引发另一种全新的设计。所以艺术相对于设计更主要的含义还在于,艺术在产品设计活动中能够打开设计师的创作思路,扩大其想象空间,开拓无限多的创作可能性,并不断地克服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结语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设计和艺术表现形式也沿着多样化发展的路线不断进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设计所用,而艺术设计的抽象表现形式同时也被美术家所借用。艺术与设计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艺术中有设计,设计中也有艺术,二者如同双生花一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相辅相成地向前迈进,在漫漫历史长卷中相互依存,所以不论是艺术还是设计,它最终是为人所用的艺术和设计,也都是人类漫长发展历史中智慧的象征。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思潮当代艺术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