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审美观念变化对近代中国服饰的影响

2021-03-31徐文洁

西部皮革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服饰服装

徐文洁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审美观念在服饰中的时代变迁

通俗来讲,“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最基本内容。其中“衣”放在首位,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人们对它的需求上。“衣”最原始的作用是保暖,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衣”的意味形式发生了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讲,穿衣变成了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审美观念,因此也会相应地形成不同的着装特点,我们可以从人们的穿衣风格看出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生活水平。[1]

20 世纪50 年代,大众普遍的选择是中山装。受到日本学生服装的影响,并且吸收了欧美服饰和中式服装的优点,中山装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服装之一。与传统的服装相比,中山装呈现出简洁、现代、便利的特点。而传统服装装饰繁复、工艺复杂,对图案纹样等有严格的规定,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矛盾,因此,简洁便利的中山装才能成为主流,这也是时代审美的价值取向的一个体现。到六七十年代,主流的服装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等颜色成为街头流行的颜色,这也导致了服装千篇一律,四季不分。当时人们的审美心理受到了压制,无色彩、无个性、无性别,使人们的服饰变得统一无趣。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时代,拥有一套军装是当时大多数年轻人的理想,由此看来,这一时期人们受到自然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相适应的审美观念。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穿着丰富起来。从颜色上看,原先单一的灰黑蓝被五颜六色取代。这是因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在审美的思想观念上有了更加开放的追求,由此,人们的服饰样式在不断变化,个性化和多样性成为服饰潮流发展的主旨。[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一特殊阶段,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的审美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它反映出民众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趣以及对时尚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良性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审美的追求不再仅仅是个性上的差异,更要注重个人的品位。这一时期人们耗费大量资金买衣服主要就是为了穿出属于自己的品位和档次。进入21 世纪,服饰审美变化得最显著的就是人们开始注重“场合”,即人们开始重视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合适的服装,使得环境需求与个人审美倾向得到很好的融合。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中国服饰审美趋向主要体现在:轻礼教、讲究美、求个性、重实用等四个方面。轻礼教,是针对传统的服装审美观念来说的,对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阶级特性约束的突破,是近代服饰审美价值观变化的重大突破。讲究美,这是基于人的本性提出的对服饰的要求,而这种美体现在追求平等的、和谐的、西式的美,具体来说,则是以穿着洋装,凸显人体曲线,符合大众流行为美。这一趋势让新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在消费经济的刺激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求个性,追求个性和追求美一样,都是对传统的革新,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碰撞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撑,人们逐渐正视人体的美,比方说,女性身体的曲线,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避讳的话题,但在文化交融的刺激下,对人体美和异性吸引的审美意识已经蓬勃发展,以至于最能体现女性身体曲线的西式内衣被大量引进,还有旗袍也在吸收西方服饰特点后有所改良,减小肥袖,腰身收缩,更加贴合人体,展现女性身体的优美曲线。重实用,传统的服饰很难会注重三维的维度,基本一致。这种单调的剪裁手法只会让服饰功能单一,很难满足日常生活从事多样活动的要求。因此近代服饰开始朝着实用性方向改良,为了更好地满足审美观念的价值取向,正式开始从设计的角度去考虑衣服的穿脱是否方便,服饰的类型能否满足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甚至是服装的卫生处理等问题。

2 诱导审美观念随时代变化的原因

直观地讲,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对审美观念变化有极大影响。当人们还没有解决温饱等生存的基本问题时,对精神上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强烈,即便有一定的审美观念,也会更注重实用原则。就好比在20 世纪20 年代之前,国人服饰色调单一、风格朴素,缺乏活力。但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开始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求后,重视精神层次的寄托,就像之前说的,开始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回归自我。[3]

社会心理变化产生的审美观念的异同,也是重要原因。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服饰正是通过最直观浅显的方式来凸显社会各个角色的重要媒介,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之中,服饰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除了个人如此,放在团体中看,服饰审美的社会因素也有所展示,比如校服有团结规范之意,军装展现刚强与力量等等。

还有就是时尚媒体对大众有意的引导作用,时尚媒体的影响得以实现的起点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这会让时尚媒体的审美创造对受众审美价值观不断重构,以满足媒体生存的态势。

另外,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也是导致人们日常生活审美倾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服饰的制作工艺和技巧以及服饰的材料选择运用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比如具备多种科技功能的未来单兵作战系统在军装上的装配,使士兵拥有身体微环境调节、无线信息传输、视觉辅助等功能。传统服饰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为我们揭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人体、服装、环境之间的进一步认知。这也是科技美与其他形式美与众不同之处。[4]

3 当代审美趋势

工业化可以加速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生活质量,但同时它也是双刃剑,一般材料一样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服饰领域出现的“怀旧主义”“自然主义”得到重视。由科技研发的如植物纤维、有机棉等新材料是无污染且绿色环保的。那些以自然健康为主题的服饰,在引领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会对大众的审美观念进行有效地引导。

环保服装设计正是可以满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服装生态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展现面料原本风貌,在保持这一特征的基础上,用不一样的环保材料体现服装的肌理质感。如同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说的:“我总是把面料披在身上,让面料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设计。”以其作品三宅一生褶为例,由于服装材料折叠后会自然地形成褶皱,一般情况,我们对会选择通过熨烫的方式去消除抚平褶皱,但设计师敢于创新,把褶皱作为一种表达艺术美的装饰,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同时减少了使用环节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这是设计成功又一立足点。[5]

自然主义的审美意识,伴随着高涨的保护环境的提倡已成为当今人们新的审美潮流。人类回归到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必须以自然主义为主导。这种和谐的状态正是所有审美观念的最终目标。

4 小结

当代审美观念一方面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是外来文化的刺激,它呈现出多元化,具有民族特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我们的服饰审美意识形态中,民族性格外重要,它贯穿中华文明的古今,承载着深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寄托,这一审美观念在保留原有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丰富,通过对外来文化的良性吸收,使得本民族的服饰审美观念获得蓬勃生机。换一个角度来看,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产物,缺一不可,所以对自然的崇尚以及以人为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是从一而终的。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服饰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