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动画与传统皮影的结合与发展

2021-03-31姚立晨杨弋杰

西部皮革 2021年18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唱腔

姚立晨,杨弋杰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1 皮影艺术概述

1.1 我国传统皮影的起源发展

皮影艺术又称灯影戏,是将纸板或动物的皮进行雕刻、组装、上色等一系列操作而制成的人物剪影,多用于民间戏剧中表演故事,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它始于西汉,兴盛于唐朝,在清朝时期艺术成就达到顶峰,其中在元朝时期还传至海外,最远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皮影可追溯到2000 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当时因其爱妃李夫人病逝,而终日郁郁寡欢,不理朝政,大臣们为了讨皇帝欢心,将棉帛、丝绢等布料剪裁成李夫人的影像,并染上颜色,还在其手脚处装上可操控的木杆。等到入夜围起方帷,点上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皇帝看罢龙颜大悦,因此对其爱不释手[1]。到了明朝武宗时期,皮影正式加入官制的百戏大会,清朝至民初,皮影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清朝康熙年间特设8 位五品官员掌管影戏事务,上行下效皮影戏进入达官显贵、豪门望族、富户乡绅的府第进行表演,当时的风气都以私养影班为荣。在乡村民间中,每逢婚丧嫁娶、添丁祝寿、祈福拜神、庆贺丰收等等重大事件都离不开搭台唱影,一村一镇,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有二三十个也不足为奇,在庙会中一台连本戏要连明连夜,甚至连演一月不止,有时还会出现皮影戏班对擂唱影的盛状。但到了清末,很多的皮影艺人被逮捕,皮影戏班被查抄[2]。

皮影发展至今,艺术流派很多,沿着地域流传,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不同的流派,按区域划分有湖南、湖北、北京、陕西、山东、山西、唐山、四川皮影等,风格各异,各具地方特色,其中的音乐唱腔在各地的戏曲、小调等音乐体系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绚丽多姿的地方流派[2]。

1.2 传统皮影的衰落分析

受各方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传统皮影在当今社会并不流行,传统皮影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六个。

第一,制作工艺繁琐及保存条件苛刻。皮影的制作工艺复杂且繁琐,制作一个简单的影人就需要十几道工序,这还是在不包括上色和组装的情况下,这些工艺花费时间长,成品率低,并且在制作期间不能有失误,否则前功尽弃,不能成为优秀的成品。皮影受其材质影响,它的保存不易,受温湿度和日晒影响,须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并且即使进行了良好的保存,它的使用寿命也不长,因此与当今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格格不入[3]。

第二,自身舞台发展的局限性。因其舞台表演的特性,需要在表演过程中配合皮影艺人操纵皮影在幕布和灯光的配合下完成演出,正因如此它并不适用于大型的表演场地,例如:皮影戏曾受邀参加2008 年的奥运开幕仪式,但因其无法在大型场地表演,最终遗憾地退出了舞台[3]。

第三,传承人的减少。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处于老龄化加剧的国情,老一辈的皮影艺人在慢慢老去,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遍地开花,人们获得精神满足的途径多种多样,皮影艺术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有了更方便的替代品,也就变相导致了皮影艺人缺少收入来源,从而年轻人也不愿意学这种入不敷出的手艺,导致这门手艺后继无人[3]。

第四,地域与文化的局限。由于皮影流派众多的特点,各个地方的文化、表演形式、故事脉络、曲调唱腔等都有所不同。首先在语言方面,各地的皮影戏在唱腔时多采用本地方言、哩语、俗语穿插,令当地人深入其境、深受感染,若是使用的语言陌生,则导致观众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其次在演出的地点上,现存的皮影戏班一般在乡间演出,村里人用皮影戏来补偿精神生活的不足,但在精神文化丰富多彩的城市,鲜少有人会去偏僻的村庄观看皮影表演,导致皮影表演的传播不广泛[3]。

第五,电影等影视产业的冲击。皮影戏曾被冠以“电影的先驱”这一称号,这是因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是由公元前100 多年前出现的皮影戏发展而来的。电影与皮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电影以其更有趣的故事、更传神的人物形象、更壮观的场景为优势,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更容易被接受,而皮影戏的展现形式单一,与当今多元社会背离,无法满足观众精神生活的实际需求,所以随着时间淡出人们视线,退出历史舞台[3]。

第六,表演内容与时代发展不符。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鲜的故事诞生,每分每秒都有无数的信息被更新与遗忘。传统皮影表演的故事内容老旧,许多内容耳熟能详,没有吸引年轻人的内容,因此年轻观众也不会有好奇心去探索和钻研,在恶性循环下,皮影戏的内容愈发和时代无法接轨[3]。

2 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动画在19 世纪的英国诞生,在美国达到兴盛,在20 世纪20 年代传至中国。动画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发展至今不过100 个年头,发展势头猛进,拥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以及产业体系,因其特别的魅力深受观众喜爱。它作为一门综合类的艺术,是集合了绘画、摄影、电影、数字媒体、音乐与文学等灵活组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的广义解释是通过把客观事物的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动画的基本原理与电视电影一样,都是“视觉暂留”原理,即眼睛在看见一件物体后,0.34 秒的时间内会暂留大脑,不会消失,在这个时间段内看到下一个物体,就会形成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现今的动画已经不拘于创作方式和使用的材质,即只要符合动画的本质,满足以数字信息、录像、胶片等方式逐帧记录影像,再利用“视觉暂留”原理让人产生视觉上的“动态幻觉”的作品,都属于动画。

3 动画与传统皮影的结合分析

皮影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代表,以其俏丽多姿的形象、精雕细琢的工序将传统之美、艺术之美充分呈现出来,拥有超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但在精神文化发展日益丰富的当下生活中,皮影受多个因素制约,导致皮影艺术发展步伐停歇,甚至倒退。因此将皮影与现代动画灵活有机结合,用一种新型演出形式来表现皮影,皮影动画由此诞生。作为两者灵活结合的产物,不仅在传承上起到推进作用,还为具有民俗与社会特色的动画发展提供了元素。传统皮影还应从事物的雕刻塑形、色彩绘画、乐器唱腔等方面与现代动画进行灵活组合与有机结合[4]。

首先,雕刻塑形方面。皮影的人物与环境的雕刻在追求精细的同时,也强调装饰性,使用削、镂、刻、鞣等刀法,将人物线条雕刻得细致圆润,场景惟妙惟肖,皮影人物栩栩如生,曾有“方寸驴皮,尽显神奇”的赞誉,这些对皮影手艺人们自身的素质要求近乎苛刻,手艺人只有在经过严格训练和系统学习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掌握雕刻和塑形布景技巧,从而将皮影演活。但现如今我们将皮影与动画结合起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减少皮影塑型的时长,优化布景的艺术特征,例如:运用3DMax 将皮影建模,使用软件中特有的贝塞尔曲线来勾勒皮影人物的外形特征,在其帮助之下,一方面可以制作出复杂且细致繁琐的轮廓,另一方面由于拥有的历史记录和曲线工具,令影人造型能够反复调整,线条也光滑细致,从而避免了在手工雕刻时不可重复的难题[4]。

其次,色彩绘画方面。传统皮影在色彩绘制上多采用赤、黄、白、青、黑这五种代表五行的颜色,鲜艳多彩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但由于皮影受保存条件制约,导致其很容易褪色,而采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制作的皮影动画,可以选择上千种颜色进行灵活组合,不再拘泥于民间五行颜色,并且不存在褪色与使用寿命的问题,通过Photoshop 绘图类软件,可以完美复刻出传统皮影深浅得当的晕染效果和不同的纹理质感,因此这样的皮影动画一方面体现了动画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又能体现传统皮影浓厚的艺术年代感[4]。

最后,乐器唱腔方面。一个完整的皮影戏表演离不开唱腔、乐器、乐曲等方面的加持,通常采用民间乐器和乐曲,唱腔也多与地方的方言、戏曲、风俗、小调等结合。民间的乐器乐曲不下千种,各地形成的唱腔也不下百种,如此多的种类,若是皮影艺人想要全部学会,怕是穷奇一生也无法完全掌握。现在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将其合成,根据表演内容灵活多变地进行添加与组合,甚至=在唱腔中可以和外语结合,在乐器乐曲中添加西洋音乐元素和大自然的原生态声音,在内容上添加现代化热点,这样既能丰富皮影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又能在画面上增加无限生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欣赏皮影艺术[4]。

4 结论

总之,在动画与传统皮影的结合与发展中,要不失皮影的核心本质,两者取长去短,运用各自优点灵活组合,在形式上要展现出浓厚的民俗特色和浓郁的中国味道,让皮影动画艺术走向世界,让所有人领略中华民俗艺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唱腔
我们来演皮影戏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皮影戏
月光皮影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