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题与创造相结合的建筑设计入门教学思路初探

2021-03-3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砖瓦 2021年1期
关键词:入门手法思路

郭 磊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在低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中,教师通常倾向于展示与原理相关的设计案例来进行教学,即案例法教学——配合设计原理来进行大量的作品展示。而这些作品多从属不同分支流派,设计各有侧重与风格。对于尚未入门的学生来说,往往容易被其表象的纷繁复杂所吸引,未能深刻理解其形式形成的内在规律和理念。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在理论课结束后,面对设计任务依然不知从何入手。加之现在的招生以理科生居多,放宽对于美术功底的筛选,学生的形式美觉大多未经培育,初做设计或东拼西凑,或混乱或杂糅,往往需要通过2~3 个设计,才能解开混沌,慢慢摸索出正确应对设计题目的方法。而设计专题数量有限,每一门设计均有其针对性,若由学生自行摸索,前几个设计就很容易达不到训练目的,造成学习过程的缺失和遗憾。因此,设计入门的教学指导方法应更加直接与提炼。

针对建筑集艺术和技术于一身的特性,我们应锻炼学生作为设计者兼具充足的理性思考与富有艺术性的形式美创造力。相应的,设计入门教学就更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与其方法的传授,以及对学生造型创作能力的激发与提升。

1 强调解题思路的教学设计

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外表下,其核心始终是理性和严谨的。近十几年来,建筑设计的教育为了适应市场对于建筑造型的需求和偏好、为了使学生成为“创造者”而非“制图匠”,非常重视学生的在造型方面的创造力培养,却忽视了在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的合理性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合理的设计即是解题的结果。同时,在激发创造力的训练过程中,面对五花八门的优秀案例,如何选择学习借鉴的对象,也应当建立在对于设计合理性的准确理解之上。因此,在低年级的设计入门教学中,以解题作为思路开始入手设计,不仅是正确的工作顺序,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学习方式。

1.1 从场地入手解题

在一定的功能要求与规划条件下,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评判依据大多来自其所处的基地条件,建筑设计和场地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是设计题目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基地的先天特征,如区位、朝向、高差、道路、景观、风向、水文、不可拆除物等要素,往往决定了建筑形体的最终形态,甚至对于建筑的形式美创作也起到了重要启发指导作用。人们常谈的“宛自天开”正说明了这一点。在既有条件下寻求解法,在正确的设计方向上做出的艺术手段才是锦上添花。而这也往往是使学生能够快速、正确地入手设计的诀窍。学生在审题之初就尝试着用解题的方法看待设计,能挖掘出设计重点和特点,对于准确的筛选设计方向也大有裨益。因此,解题思路引导设计先行,能够快速找到设计切入点,避免学生思路不确定、想法太多而产生的变化和拖延,有效利用好每一个设计专题的学习机会。

1.2 “解题”的创新

提及“解题”,往往会让教师担心桎梏了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这是因为在传统意义里,所谓“解题”只是简单的寻求方法解决问题,是在用妥协态度对基地的不良条件进行补救,或一味地顺应现有条件。在这样的消极态度下,设计难免走向趋同,磨灭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观创新意愿。例如,在传统教学里教师往往强调,商业建筑的主要入口应当朝向既有十字路口,并在改图过程中统一化纠正,对于其他设计要点也是如此要求。于是设计作业成果千篇一律,学生对这样强硬的教学方法也会存有抵触情绪。

在此案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解题”并不是单纯的对现有场地进行妥协,它是重视先天环境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设计方法。如学生对商业入口方向有其他的想法,应积极询问,如其存在合理设计意图,则应对其阐述人流密度对于商业开口的重要性,在此理论指导下,分析现有情况是否具有条件来对现有场地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对人流重新组织,达到建筑与场地共同优化的目的。有时学生的设计想法未必是天马行空,只是欠缺一个能使其落地的手段。尊重学生的创新需求是设计课教师的基本素养,如何将学生的自主思路与理性解题融合才是教师应该对学生提供的指导帮助。

从此可见,创新与解题并不矛盾,解题也并非消极应对,其真正意义在于在设计中发扬场地的显著优势,挖掘场地的潜在优势,变场地的特征为设计特色,以及弱化劣势与解决矛盾,甚至变劣势为优势。这样的解题创新才是优秀的建筑设计的真正精髓,这样的解题创新是每个建筑师在面对任务时应当去积极寻找的设计思路。

2 培育形式美感与创造力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艺术、立体的文化”,这说明艺术与美的融入赋予了每个建筑独特的灵魂。做设计不同于做数学题,学会了解题仅仅找到了设计的方向,审美的培育和创造性的设计手法的训练也是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1 构成美的培养与升华

如果说理性解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都能相对轻松得到实施与实现,那么建筑的形式创作方法就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教授与传达。因为美感需要长期的针对性的培养,设计创作手法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体会。在艺术教育中通常用大量练习使学生达到感悟,来代替一味的抽象理论指导。而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相对于前者来说则更加的有迹可循。对于建筑设计的初学者来说,最简单的启发途径莫过于从构成的审美与构成的手法开始。以遵循构成的形式美原则、利用构成的几种基本手段来对学生的建筑形体和组合方式来进行指导,能使零艺术基础的理科生对美的原则容易理解和接纳,通常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沟通效果。

然而,让学生一直停留在构成的框架里做设计是不够的。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构成原则的指导下能够较好地完成第一个设计,但在之后的设计依然还是依赖惯性,重复采用基本的构成与组合方式,设计手法停滞不前,无法完成学进阶。此时的教学则应当着重指导学生从基本的形体单元与基础构成手法中进行深化与突破,让学生从更加广泛的案例中寻找基础构成手法的升华,收集语汇,思考建筑的表象与基础构成的关系,分析设计手段提升的途径,激发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创造手法的更新与提升。

2.2 建筑语汇收集归纳

所有学习的第一步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能力的锻炼也是以扩大见闻——感受认知——分析借鉴为这一基础过程为途径的。建筑案例的大量收集与分析是建筑设计入门的必经之路,设计手法的积累也是从不断的揣摩、记忆、提炼中才能最终获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建筑设计语汇的积累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基础学习任务。语汇的不断收集和使用在实践中逐渐达到融会贯通,逐步转化为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则相应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基础资料收集的作用并进行督促学生分析归纳,养成相关学习习惯,实现伴随设计课程进阶的长期积累与内化。

3 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上述同时强调解题与创作的教学思路的指导下,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且更加细化。

首先,要教会学生解题,那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就应当更加具体,激发思考。平坦、宽阔、空无一物的基地,看似简单,适合初学,实际上也容易导致学生的盲目与敷衍。真实的建筑设计从来并非毫无限制,适当的增加设计的制约条件和场地特性,更容易让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解题方法,从而找到突破口来入手设计。

其次,针对形式美培育和构建,促进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建筑设计作业中设置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要求的设计题目,例如某种设计主题的融入、特色美学与建筑流派的表达等。具体如设定一些民族、地域、既定主题、空间特色等,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加入相关手法呈现在设计中,以这个“支点”撬动设计产生突破,使其跳出拘泥在基础的几何构成框架中的重复创作。而这些“特殊要求”也能促使学生自发的去寻找相关案例,主动分析,扩展积累。

最后,建筑基础课程里的“大师作品分析”作业,给学生对于如何分析案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了使学生持续的探寻素材,得到设计手法和建筑语汇的长期积累,在低年级相对较长的一个时间段里,作品分析的教学任务可以简化并常态化。以教学周为单位,以线上教学、交流平台或软件为依托,定期查看学生的作品分析随笔——以手书手绘、图文并茂形式来进行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并回答学生的有关问题,提出指导建议。这一举措能尽快提升学生的建筑设计相关感知,更快地完成设计入门。

4 结语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对于建筑设计这样要求较高且较为复杂的学科,要让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尽快实现度过入门阶段,需要教师做出较为细致的教学思考与提升。本着既要直指目标,又不能产生桎梏的理念,教师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应当做到以解题思路为基本教学理念,以构成审美与手法为创作指导,化纷繁表象为简单原理,为学生指明入门途径。但同时又不可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督促其持续积累以达到创作能力的提升。

解题思路与形式创造,正如建筑是理性与艺术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都是教学中应当注重的方面。两者在教学中的融合,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度过初期设计课程,也能帮助学生在前几个设计专题中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从而更快更好的进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轨道。

猜你喜欢

入门手法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层递手法
注重细节,表现均衡的4K入门之选 Acer(宏碁)HE-4K15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学习和自己的相处之道 独木舟的入门 CANOE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几何入门,四个“重视”
拒子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