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文化影响下唐代金银饮食器的纹样设计

2021-03-31周馨怡

西部皮革 2021年23期
关键词:金银器外来文化金银

周馨怡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自古以来就有“美食配美器”,唐代因国力强盛,社会繁荣,饮食文化也随之丰富起来。唐在与粟特、波斯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饮食器的发展。在唐代,饮食器常由陶、瓷、金、银等材质制作而成,样式精美,装饰华丽。尤其是金银材质的饮食器,受到了王公贵族以及平民大众的喜爱。唐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创新以及设计中对人这个主体的重视都在推动着金银器的发展,使唐代金银器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唐代金银饮食器数量之多、品类之大、装饰之美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思想开放,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金银饮食器上丰富、多样、绮丽的纹样印证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过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1 唐代金银饮食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兴盛是基于先秦时期所积累的青铜工艺技法,随着青铜器逐渐衰落,金属制作的重心转向金银器。在汉代,黄金制成的金银饮食器被统治阶级作为可以延年益寿的器具使用,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喜爱。到了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思想开放,与其他地区、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多,金银器作为特产进入中国。同时矿产的大量开采,也为金银器的制作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唐代,金银器种类丰富,可分为食器、饮器、药具等,其中金银饮食器数量庞大,造型奇异,纹样精美。由于当时的人们把金银器奉为可以长生不老的器具,用金银器进食能够延年益寿,而且在聚会上使用金银器尽显奢华,更是财富的象征。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唐代金银饮食器在纹样设计上彰显出了中西方融合的气质。无论是纹样种类,还是装饰构图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唐代金银饮食器的风格焕然一新。

2 唐代金银饮食器装饰纹样的借鉴与融合

2.1 植物纹

葡萄纹是以自然界中的葡萄作为装饰的一种植物纹样,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种外来纹样。葡萄纹[1]最初产生于欧洲,古希腊人常将葡萄纹作为金银器的外观装饰。中亚地区正是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开始运用葡萄纹作为装饰纹样,而且这种纹样的流行与当时种植葡萄的风气的流传也有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粟特人向中国输入葡萄酒的同时将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的技术带到了中国,葡萄纹也随之进入中原。葡萄纹在唐代金银器装饰中盛行一是源于唐人对粟特文化的接纳,二是由于葡萄多子的特征与中国传统儿孙满堂思想相呼应,迎合了唐人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思想。唐代金银器对葡萄纹的使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用葡萄缠枝作繁复纹样,二是葡萄纹与飞禽走兽结合,如葡萄纹银带把杯、鎏金鱼龙戏珠纹银盘。

2.2 动物纹

中国古代传统动物纹有走兽、飞鸟等,到了唐代出现了不同于前朝的新装饰样式,例如翼兽纹、摩羯纹等。翼兽纹是指用长着双翼的神兽构成的装饰纹样,翼兽纹中的神兽形象与真实世界之中所看到的动物形象不同,是古人发挥想象力,在这些神兽的身上添加了翅膀。在整体构图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圆框式即在翼兽的周围加上一圈似麦穗状的圆框;二是单一式即在器物中心刻画大小适中的异兽形象,不再添加其他多余的装饰。其多装饰于器物的顶部、底部的中心位置,或在整个器身均饰有带翼动物,如独角兽纹葵花形银盘、凤鸟纹葵花形银盘等。

摩羯纹是由印度神话中一种龙首鱼身的神异动物演变而来的纹样,有吉祥如意、平步青云之意。如何家村出土的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2],杯内底部饰有圆目、牛耳、嘴大张、舌上卷、双须上扬的摩竭头,并以水波纹为底纹,这只银杯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各民族和东西文化的交流特点。摩羯纹作为一种外来纹样,在唐初期应用较多,到了后期逐渐从“鱼”向“鱼化龙”发展,实现纹样的中国化。

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动物纹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在唐初期,中国工匠对这类装饰纹样只是模仿,而到了唐中期,工匠们开始尝试将这些动物纹置换成中国传统动物纹样,以此来满足唐人的需求。

2.3 几何纹

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几何纹常常作为地纹,起到衬托主纹、丰富形式的作用。在唐代金银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几何纹——水波纹。如海兽银纹碗中以这种水波纹饰于内壁,有学者推测,这种纹样应是受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在4 世纪的拜占庭,水波纹最先出现在玻璃器皿上,此后这种纹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甚至在银盘上大面积出现。水波纹在唐代逐渐演变成了S 状的“花瓣纹”或“云瓣纹”,与多曲金银碗、盘的形制形成呼应。

2.4 组合纹样

联珠纹是由若干个几何圆形组合而成的装饰纹样,其中内置有动物纹,这是一种组合纹样,是粟特民族十分喜爱的经典纹样。联珠纹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之一,不仅应用在金银器上,而且在唐代的纺织品中也极为常见。其渊源主要来自粟特文化的输入。因此,它存在于粟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珠纹随粟特人的流动而传入中原,在唐代初期联珠纹圈内的主纹常常以波斯的翼马、萨珊的鸾鸟和野猪头为主要题材;盛唐时期,联珠圈逐渐被中国的卷草取代,圈内动物变成了中国的虎、豹、龙等题材。

缠枝禽鸟纹是由植物纹与禽鸟纹相结合的一种组合纹样,缠枝纹以弯曲的植物为主,再在主干上增添植物的叶、花等部分,形成一种随意组合而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而缠枝禽鸟纹则是将这种植物纹与鸟雀,装饰性更强。首先,弯曲的缠枝主干与各种花、叶的随机组合从形态上是承袭了粟特文化中的“生命树”的特点。粟特文化将本民族的信仰通过图案纹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了元素丰富、构图精美的装饰纹样,并传入中国;其次纹样中的鹦鹉等鸟类并非中原的本土鸟类,缠枝禽鸟纹中的飞鸟也多为外域物种。因此,在唐代纹样中流行的缠枝禽鸟纹,其原型是来自于粟特民族,这点从粟特墓葬石刻中均可得到验证。

3 唐代金银饮食器装饰构图的模仿与创新

3.1 单点式构图

在唐代金银器装饰纹样艺术中,其装饰纹样是对传统纹样的继承,在此基础上也有一些创新形式。传统装饰纹样中整体采用对称型的结构,“十”字、“井”字、“米”字型结构贯穿整个传统纹样的结构形式,唐代金银器装饰纹样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的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变化和演变,形成视觉上规整统一的装饰效果。除了传统的装饰构图外,唐代金银器装饰构图受到了波斯萨珊装饰风格的影响,以单个纹样形成单点式构图[3],装饰金银器,凸显局部纹样,达到“点采”的效果。通常用一个单独的纹样放置在器物的中心位置,不另加其他地纹,形成繁与简的强烈对比,增加金银器通身纹饰的视觉冲击力与对比。如何家村出土的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鎏金凤鸟与素净的银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凤鸟自由飞翔的形象。

3.2 区域划分式构图

在金银器上划分区域进行装饰也是唐代金银器装饰构图的时代特色之一。例如乐伎纹八棱带把杯[4],将器物表面按照S 型、U 型划分,每个区域有主纹和地纹,分区之间有棱,常饰以联珠纹。“徽章式纹样”[5],以几何图形围成一圈,中间饰以珍禽异兽的形象,这种饰样在萨珊银器上尤为常见。这种装饰构图形式通过中亚传入中国后,对唐代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工匠对金银工艺的熟练掌握,这种饰样在金银饮食器的装饰中逐渐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用唐代流行的宝相花等装饰来取代圆框中的动物形象,8 世纪中叶以后具有异域风情的元素逐渐消失。唐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吸收、融合促使本民族文化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代,随着开放、交流、融合的不断深入,此时的文化是包容的、开放的、自信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金银饮食器的装饰纹样在题材、构图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它是民族交流的例证,大量外来文化的输入影响着中原文化。金银饮食器中的纹样奇异、富丽,外来纹样不仅为金银器装饰提供了新的题材,而且激发了唐代工匠的创新思维,大胆地、综合地运用写实、夸张等手法,以千变万化的造型风格阐释当时审美意趣的多元化。

探寻外来文化对唐代金银饮食器的影响,从金银饮食器的装饰纹样中发现蛛丝马迹。当时唐与外邦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唐代金银饮食器的创新发展。对葡萄纹、摩羯纹等装饰纹样的借鉴,“单点式”、“徽章式”等构图方法的使用与创新都促进了唐代金银饮食器的装饰艺术的发展。从模仿到融合再到创新,唐代工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金银饮食器的辉煌时代。他们在设计、制作金银饮食器的过程中主动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地进行尝试,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唐风”。

猜你喜欢

金银器外来文化金银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文献综述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