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蕾丝发展研究
2021-03-31赵世强李正
赵世强,李正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
1 近代时间线的界定
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西方文化中对于近代的定义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认为于19 世纪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但因西方文明起源于欧洲大陆,两种界定范围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所以也将15 世纪作为欧洲近代史的开端,将而本文中研究的西方近代则是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的17~19 世纪的欧洲近代史。
2 17-19 世纪西方蕾丝发展过程
蕾丝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5 世纪的人物画中,画中人所着的服饰中就可以出现了以镂空元素为基础的“蕾丝”花边。17 世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各国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并且范围逐渐扩大到西北欧一些地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必然带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1688 年通过“光荣革命”率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标志西方世界近代史的开始,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了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经济政治的稳定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从16 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一种具有堕落瓦解的艺术分割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在17 世纪的西方到达了鼎盛,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崇尚高度华丽的年代,那时的服装大多采用优质的材料,丝绸带、大扣子、珠宝、蕾丝也作为装饰物大量出现在服装上。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以法国为首的资产阶级在1789 进行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此后,又有许多欧洲国家相继开始了政治革命,18 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进入到了大发展时期。英国因为提前完成了资产阶级改革,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在18 世纪晚期,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革命,机器的出现扩大了蕾丝在服装中的使用范围,低廉的价格让其在平民百姓中得以普及。在18 世纪的艺术史中,诞生了一种自法国、随后遍及欧洲的“洛可可主义”艺术风格,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在洛可可艺术风格中还极度推崇“暴露而优雅”,而蕾丝正好契合了享乐主义背景下色情艺术的这一特点,成为当时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和彰显自身优雅与性感的最佳选择。
19 世纪欧洲各国通过多次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的统治,相继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国家为迅速振兴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孕育出了新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其追求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出现也影响着服装的风格发生了转变。19 世纪初的服装面料多选用薄如蝉翼的面料,曾经作为装饰裙子花边的蕾丝等装饰物也大为减少,只作为服装的边缘装饰。19 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各国的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民主运动高涨,资产阶级为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推翻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的统治,解放人的思想。文化上,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出现了新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新洛可可风格,这两个时期都崇尚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新古典主义艺术中的刻板僵化,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欧洲社会艺术风格的转变促使服装由素雅转变为华丽,这一变化也为蕾丝重归历史舞台提供了发展契机,使其作为装饰物重新出现在服装中。
3 影响蕾丝发展因素分析
3.1 社会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决定服装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的政治决策以及变革往往会引起经济、文化的连锁反应。
在欧洲进程史中,直到18 世纪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前,贵族阶级一直是封建统治的掌控者,而蕾丝的出现最初的目的也是服务于宫廷贵族,不管是在巴洛克的金碧辉煌中,还是在洛可可的甜腻芬芳里,蕾丝从不缺席,也从未暗淡。在18 世纪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到来之前,蕾丝的制作都是手工艺人们单独耗时数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完成,这使得区别于机器生产的手工蕾丝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特征,但费时费力的生产过程决定了手工蕾丝的高昂价格,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蕾丝才深受贵族们的青睐。在西方文化里,蕾丝的高贵典雅一直都是尊贵的象征,而贵族们作为当时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服装中的蕾丝装饰更是其身份、阶级的象征,蕾丝在这一时期的存在也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义。
3.2 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作为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宗教在欧洲中世纪的影响力尤为突出,其不仅影响着文化发展,还成为控制人思想的枷锁,甚至影响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社会主要因素的变化也体现在服装中的变化,宗教对西方服装文化的影响的典型代表就是中世纪的宗教文化。中世纪文明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统治,宗教在这一时期成为人生产生活的行为规范,甚至渗透到人的思想之中,影响着人的道德观和审美观。而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样式也受到宗教的影响,体现在服装文化中的变现就是以拜占庭时期以掩盖人体、抑制人性不分性别的遮盖全身的长袖长衫,体现着早期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思想。在18 世纪出现的文艺复兴对宗教中对人性的束缚提出了质疑,禁锢的思想逐渐得以松绑,这也使的18 世纪的女性开始重视身体的线条美,“暴露而优雅”的美学风气应运而生,而蕾丝的镂空结构所带来的朦胧视觉感,正是女性们渴望借其表达人体曲线美的实用功能。宗教所带来的影响,除了对服装文化的变革,还对整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宗教的思想在某些时刻会一定程度的扼杀人性的表达,但纵观整个历史进程,其还是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3.3 社会经济因素
萧伯纳说:“经济造就大半人生”。服装的设计生产离不开背后经济实力的支持,从古至今,每一次经济变革必将带来服装生产方式、穿着方式的改变。
在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前,蕾丝由于编织工艺过程的复杂,需要经过手工艺人耗时数月之久编织,生产量少且价格高昂,这也就导致了蕾丝的发展普及受限。17 世纪以来,英国本土的资本主义思潮开始兴起,通过不断的海上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经济储备迅速扩张,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了工业技术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纺织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效率低下的手工纺织工厂,机织蕾丝开始大规模生产,由于其相较于手工蕾丝具有价格低廉且大众化的优势,蕾丝也从服装的边角装饰一跃成为服装的面料中的主角,出现在18 世纪女性的裙子、外套上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生活中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审美价值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也改变着人们服装历史的发展与服装审美的转变。
3.4 战争因素
战争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开始而同时出现的,战争是每个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而战争也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战争隶属于政治的范畴,在某些时刻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政治手段。每次激烈战争的背后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飞跃。
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与战争的发生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包含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宗教之间的矛盾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等等,欧洲文明的发展可谓是在战火中一路走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并逐步成为统治人们思想的宗教文化,基督教推行的禁欲主义道德观,使当时的西方人陷入了精神与身体、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之间多重矛盾的痛苦挣扎中,也使当时的服装外形逐渐向着遮衣蔽体的形态发展,5~10 世纪的欧洲陷入了文化的黑暗时期,封建国之间长期混战不断,导致政治冲突不断、文化支离破碎、民不聊生,这一时期的宗教已渗透至社会的各个角落,控制着社会的统治者思想,这也严重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前进发展;在11~12 世纪欧洲的罗马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已不能满足封建统治的需求,爆发了由天主教会和西欧的封建领主主导的持续近200 年的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这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意在夺回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殖民战争,虽然战争导致西亚和东罗马的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倒退,但同时也繁荣了东、西欧之间的经济往来,让东方的丝织物、棉织物得以传入西欧,也为蕾丝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进入15~18 世纪西方历史进程以来,由于长期受到基督教的思想压制,人性难以得到释放,西方社会因此爆发了多次阶级运动,在15 世纪初爆发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文艺复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思想文化战争,其倡导的人性代替神性的思想。把人从宗教的思想枷锁下解放出来,使人们从阴暗的宗教阴影下走出,社会艺术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涌现出了倡导精致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暴露优雅的洛可可风格,服装受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影响,也向着精致化、繁复化的方向发展,而蕾丝因精致秀美的装饰功能在服装中也迅速发展起来,迅速占领了男女服饰的领口与袖口,在洛可可时期还作为面料走上女性的裙子。19 世纪初,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由此爆发了法国大革命,这场流血战争推翻了封建贵族统治,资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这场战争带来社会阶级的剧烈变动,也必然映射到服装文化发展之中,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潮深刻的影响着社会艺术风格的趋势变化,新古典主义也应运而生,其主张摒弃18 世纪的服装繁复化、装饰化,意在追求服装本来的面貌,素雅、简单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服装风格,而蕾丝等装饰面料也失去了往日光辉,进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直到19 世纪后期,浪漫主义和新洛可可风格的兴起,繁复的服装、精致的装饰开始回归,也让蕾丝重归大众的视线。战争犹如历史文化的催化剂,让历史文化的发展走上快车道,使政治、经济并驾齐驱,并带动着西方服装的进步。
4 小结
纵观蕾丝在服装中的发展过程,可谓跌宕起伏式的前进,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都影响着蕾丝作为装饰在西方服装中的存在形式,但可以发现,不管服装的形态如何变化,作为装饰的蕾丝都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在西方服装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