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首饰分析与材料工艺研究
2021-03-31徐铭琦
徐铭琦
(1.常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000;2.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1 前言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大国,数千年来,汉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一起发展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而在文明到来之前,首饰就已经存在,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被创造、被流传、被改造。
少数民族在早期就十分注重装扮自己的身体,有些少数民族在旧石器时代就会将兽牙钻孔串联,制成类似现代女性佩戴的项链一样的配饰挂在脖子上,也会用兽骨、角、石、树叶等制成饰品装扮身体各部位。
随后通过不断的改造和物质生活的改变,少数民族对首饰也不断进行美化与创造,逐渐出现样式多样美丽的头饰、项圈、耳环、手镯等。
少数民族非常注重首饰的整体性搭配,少数民族首饰一般大且突出,其色彩也常常在整体搭配中起到强调与对比的效果。以苗族为例,苗族喜欢在领襟、护肩、袖口和裙子等处绣上颜色多彩的图饰,在头、颈、胸前、手腕上戴上各种银饰。苗族的银饰从头到手指,完全可以用“披挂全身”来形容,少数民族对首饰的佩戴以多为美、以重为美。如果说首饰对于我们来说是人体和服饰的配饰,在少数民族中就是美的主角。
2 少数民族首饰文化特色
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少数民族首饰记录着各民族人民的生存方式、民俗风情、地域文化等。
2.1 少数民族首饰的历史悠久
中华民族首饰的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18000 年前的“山顶洞人”的兽牙、兽骨、骨针等装饰品上。在四川巫山大溪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可以证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饰早已出现,出土文物中包括耳坠、玦、珩、璜等首饰。在湖南长沙树木岭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匕首柄上有一个大眼高鼻的人像,耳朵上挂着粗大的耳饰,据对比考证,柄上的人像形象的特点与南方少数民族极为相似。这些出土的文物都表明佩戴首饰这一行为有着久远历史。
少数民族首饰也给我们传达了远古历史的信息,为神话传说添加了不小的依据。如苗族头饰中的“高孚”被称为“蚩尤帽”,相传在远古时代,蚩尤作为苗族的首领在黄河流域建造京城,引来其他部落的攻占,苗族因醉酒而败,蚩尤被围困。王后为了能让蚩尤逃脱就将他的王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朝着相反方向逃跑引开追兵,蚩尤才得以脱险。自此,为了纪念王后,王冠便由妇女戴了,称为“高孚”。苗族现在还保留着关于佩戴“高孚”的习俗,苗族大女儿在生下第一个孩子以后才能回娘家戴“高孚”,然后再将“高孚”传给二女儿,接下来就再传给三女儿,主要依次相传。而由于战败,苗族人民迫不得已进行迁徙。而这一场无奈的迁徙也被苗族人民记录了下来,他们将十几匹马和骑士排列在一起,配上象征的浑水河的带饰,造就了现在苗族银冠上的“骏马飞渡”。为纪念家园还将苗族京城绣在衣服上,将城门绣在前襟,将寨子绣在护肩上,将京城的全景图绣在背后。从苗族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首饰承载着久远的历史。少数民族首饰的图案、纹样都存在着历史的意义和来源,形象地记载着历史。
2.2 少数民族首饰的地域影响
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所处地域的差异也影响着对首饰的要求。差异较大的所属北方与南方、山区与草原,北方居住条件恶劣,主要以狩猎、游牧为生,刻板印象好像就是披着厚重的兽毛,晒成高原红的脸蛋。大概与粗犷的性格有关,北方少数民族佩戴的首饰大多粗大厚重,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他们对于首饰的要求更多是要实用朴实;而与北方相比较之下,南方的生活条件较好,居住环境湿润、气候宜人,多以农耕养家,人们对南方女子的印象可能就是温婉精致,南方少数民族首饰纹路精美,工艺精湛。不同少数民族的首饰代表着其文化归属,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不同少数民族首饰。如苗族的银冠、藏族的巴珠、佤族的发箍等都有着明显的本民族的特色。
在同一个少数民族内部,区域不同,首饰也有所区别。以苗族为例,贵州凯里地区苗族重点在头饰,重点突出的是像水牛角一样的大小银角帽,而贵州从江县苗族通过颈部佩戴银项圈和银项链来展现自己的美。藏族妇女佩戴的巴珠在形状上也有明显的区域差别,以拉萨地区为主的前藏流行的巴珠形似三角形,而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流行的式样以弓形为主。不同地区的首饰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不同与审美不同。
由于与生态自然的长时间接触,少数民族的首饰样式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仿生现象。如佤族会颈部、手臂、腰、腿上佩戴装饰圈,佤族妇女每长大一岁便在脚上加一个脚箍,脚箍多由竹篾或细藤所作,与竹节一般,可以通过数脚箍知晓年纪。由于处于蚊蝇较多的湿热地带,彝族妇女在头帕上做了各色缨花和流苏状垂缨,既美观又能驱赶蚊虫。由此看出,地域的自然因素也影响着少数民族首饰的诞生。
2.3 少数民族首饰的宗教影响
我国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几乎包括了世界上各大宗教及其主要流派,有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冬巴教、原始宗教等,一般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的首饰很多都伴随着宗教影响。如回族服饰中的对于伊斯兰教的信奉就十分明显,因为伊斯兰教在拜功时不能将头部露出,磕头的时候前额和鼻尖都要着地,所以便有了无檐小帽,也发展成了回族服饰的显著特征之一。而水族人因为信奉的原始宗教主张“万物有灵”,所以在他们的银饰中有很多自然生灵的形象,如鱼纹、鸟纹、种子纹等。很多少数民族会用兽牙等做首饰,因为他们相信佩戴牙、骨、角、贝等物可以辟邪防身,消灾祈福。
有的少数民族原始的宗教信仰是图腾崇拜,他们相信自己氏族的来源某种动物、植物等,他们将这种想法与信仰转为图腾,信奉、祈祷。在自己的身体上绘制图腾形象、在衣服上绣上图腾形象、在首饰上刻上图腾形象祈祷着得到保佑。有些少数民族还会用兽牙等做首饰,因为他们相信佩戴牙、骨、角、贝等物可以辟邪防身,消灾祈福。
3 典型少数民族首饰的材料与工艺
少数民族首饰使用的材料范围很广,有金、银、铜、珍珠、玛瑙、绿松石、裴翠、兽骨、贝壳、竹篾等,对他们来说,只要是美的东西都可以用作首饰,少数民族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就地取材进行创造。首饰材料的选择也与少数民族所处地域特点和信仰风俗有联系,如南方地区盛产白银,苗族、傣族等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首饰多为银制品,而蒙古族的首饰中就常见玛瑙、翡翠等。
不同材质的首饰对制作工艺的要求也不同,北方少数民族多是直接对原材料进行雕琢后再在其上镶嵌珍珠等做点缀;而南方地区少数民族首饰就相对精美些,如苗族的银饰制作过程就复杂很多,要经过熔银、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过程,根据样式的不同还涉及到抽丝、雕琢等工艺。
3.1 苗族首饰分析
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都会佩戴银饰,而苗族对于银饰的佩戴可以说是最为突出。苗族佩戴的首饰几乎都为银制品,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就会将贵金属制成首饰,用银做首饰一是当时技术的不成熟,银子更容易成型;二是因为比起金子,银子价格更低。而苗族的银料充沛源于明朝时期日本通过降低银价来换取货物,少数民族又通过买卖木材收入了较多的白银。由于量多,少数民族将白银制成首饰,代代相传。
苗族的饰品一般都由本民族的男工匠制作。先将选好的银料放在坩埚里,再将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盖好后开始加温。等银料全部溶化后,将其倒在钢槽内等待凝固。凝固后趁热捶打,将其捶打成四方形长条后再捶打成圆柱状细条。将捶打好的银细条用拉丝眼板进行拉丝,经过52 次拉丝的银条可与人的发丝差不多粗细。之后将拉好的细银丝放在一起用木质滚条搓在一起。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纹案放入事先准备的银丝框内。整个掐丝过程中全凭银匠对本民族的习俗与审美进行创作,一步到位。而后镶嵌银珠,用焊枪加温加固。最后将整件饰品洗涤干净。
3.2 藏族首饰分析
藏族的首饰主要有头饰、项饰、腰饰。藏族首饰是主要材料可以分为三类:金属、宝石、有机材料。藏族人民素来喜欢用绿松石、玛瑙等各种宝石装扮自己,这些宝石也与其信仰的佛教有着特殊的关系,藏族人民也善将皮革加工用作腰饰。
在藏族首饰的加工工艺中,有三种工艺较为典型:模压、錾刻、镶嵌。
模压在小批量生产是比较便利,工匠将常用的图案制作成正形、负形两片锡膜,将银片或者铜片置于两片锡膜之间,用锤敲击从而得到大致的轮廓。
錾刻,也称为錾花工艺,用来制作首饰上的纹路。除錾刻的镂空外,錾刻中阳刻、阴刻是用来制作浅浮雕效果,平刻用来线描。
藏族用来镶嵌宝石的方法有些特别,是将宝石用松香胶粘住。首先根据宝石的大小著作一个周长与宝石周长一致,高度是宝石的三分之二的金属立墙,然后在放入宝石前往立墙中灌入融化了的松香胶。等冷却后,宝石就镶嵌好了。
3.3 满族首饰分析
满族是曾经统治中国长达267 年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化背景深厚。满族首饰的选材大多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水晶、珍珠、琥珀等玉石;更有鸟羽、象牙、犀角等天然材料。
满族妇女注重头饰,喜欢在头发上装饰各种金银制成的发簪。在清朝时期,满族首饰制作工艺就相对完善,已经能制作出立体的、有神韵的首饰纹样。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加热,使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然后将熔化的液态倒入模具中捶打;将薄金片切成细丝,按首饰式样粘在饰品上;将珠宝镶嵌在器物表面;黄金溶液在温水中可形成金珠,成为吹珠;将金片剪碎溶于水银中,涂在器物表面,烤火后可蒸发水银只留下黄金于器物表面;将金属放在錾具中敲打,形成纹路。整个过程下来,就可以得到富丽繁华的首饰。
4 结语
少数民族首饰是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录着少数民族的兴起与发展的“活化石”,是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表象,少数民族通过其各异的首饰体现着各自民族的风俗文化与审美特色。是对历史的一种传达与信仰的传承,可以说少数民族也让我们对于传说有迹可循,提供了对未知未参与的历史世界的构思与探索。
少数民族的首饰对于现代来说是一份文化悠久的宝藏,中国少数民族数量众多,种类众多,每个民族间都存在着差异,但却都是文化的传承。我们在不断发展科技的同时,也不可摈弃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少数民族拥有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可以提供很多参考与借鉴,而在古时,工具缺少的年代制作出的工艺品的巧思与技艺也值得我们佩服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