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向度研究

2021-03-31吉首大学硕士在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0期
关键词:土司民居传统

唐 静 吉首大学硕士在读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传统村落中仍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中的民居建筑的格局性越发显露出来。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对于现代化生活的多方面需求,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开始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使传统民建筑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概述

民居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最早正式出现的一种类型,是建筑史上对中国民间建筑居住地或建筑物的一种正式称说[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是广大劳动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而成的智慧结晶,是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产物。民居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各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傣族的吊脚楼以及蒙古族的蒙古包等。

下面以湘西土司文化城为具体典型案例展开详细描述。湘西土司文化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内,是原先汉族土司王办公、栖身以及生活的地方。土司族古城里面还有一座4 个屋顶高达48 m,共12层的藏式平顶吊脚楼,整栋藏式吊脚楼无一根一条黑色的大铁钉,堪称中国古代土家族在藏式吊脚楼和藏民族文化建筑史上的一大历史奇迹。另外有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登上楼顶,整个永定城一览无余。土司城历经百年,跨越了10 个朝代仍保存完好。它集聚了湘西整个土家民族历史民俗文化的精粹,是集我国土家族传统农耕民俗文化、兵战民俗文化、土司民俗文化、建筑艺术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文化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此楼于2002 年9 月被世界评为最高屋顶吊脚楼,荣获多项世界吉尼斯之最,为目前中国最大、最高以及最完美的三层木质框架结构屋顶吊脚楼[2]。

因为各种条件的不同,所以民居建筑者和使用者大都是统一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实践更富有经济性以及实用性。一个地方的传统民居建筑最能反映这个地方的民族特征和传统特色。可以说,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

2 现代都市居住现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提高,因此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旧建筑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北京市的情况最为显著,随着中国北京申奥的成功,来自全球各地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们纷纷涌入到这个新兴市场,各种风格的住房纷纷出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型建筑物的安排,尤其是对于小区房屋的建造,都严重地破坏了传统的城市生活环境和肌理[3]。

目前,房地产市场把“欧陆风”作为房地产的主要卖点大为推广,打出了巴比伦空中花园、罗马穹顶、希腊柱式以及文艺复兴等多种主题和风格的住宅楼建筑。中国的建筑从最初的砖木结构开始慢慢地被钢筋混凝土所替换。如上海的百乐门音乐会舞厅和大光明电影院等,这些建筑物的材料和形式都非常现代化。

再比如湘西土司城,如今景区内外各种现代建筑遍地可见,同时景区内部乱摆、乱搭的现象也相对比较严重,许多景区售票站直接设置在景区内,影响了土司城的景观大气恢宏,给游客带来了糟糕的视觉冲击和心里感受。这些严重影响了土司城的整体效果。同时土司城的文化文化综合性、立体性开发还不够,经营者和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过低,这都直接影响到了土司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由于当代社会新型欧式建筑的冲击,导致民居之间感情淡漠,缺乏相互帮助和关心。尽管各个小区都打出“人行设计”的招牌,但显然没有真正起到人文关怀的作用。加之住户与学术界对民居价值的认识浅薄、现代人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以及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不高,导致中国传统建筑迅速没落,有的甚至永远远离了群众视野。

3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措施

中国对传统风格建筑的修理和保护仍然存在着种种困惑和困难,如群众保护意识的缺失、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以及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互矛盾等[4]。为了不让昔日绚烂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失落,不让中国传统居民的智慧和结晶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现就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更新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完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

健全和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既是促使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的基础性保障,也是维持传统民居建筑安全运转的有效措施[5]。目前,我国加强对传统居民保护的重视程度,相关法律法规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如北京四合院和陕西窑洞等都已纳入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然而,许多地方性保护法规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对此需要有一部全面且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给它们保驾护航。例如,湘西土司城应该成立专门的政府部门来进行监督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另外尽快推出土司城管理的体制,整合土司城的立体性发展。同时也要加强村民内心的自我约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让人们可以从心底去保护、珍惜这些传统民居建筑。

3.2 进行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整体规划

政府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资源整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在开发传统建筑文化与历史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使得每个传统建筑都能形成其独特的发展趋势。比如可以将这些特色与当地旅游业结合,开展特色旅游业,既增长了当地经济发展,又能加强人们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传统建筑。

3.3 加大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资金投入

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充足的经费投入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是最为必要的举措。如果将政府分配的资金分配到传统建筑的维修以及旅游开发和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将会对建筑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汇入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激励社会经济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个人、集体等共同参与,把中国民居传统风格的建筑防火措施保护落实到每一个人。政府部门加大对土司城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工作力度,加大对景区及周边环境的修理和整改,拆迁、搬移了影响旅游景区规划的建筑物,加强对旅游景区管理和执行的力度。

3.4 提高人们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意识

传统建筑归根到底是为人而建,为人而用,所以对于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自然离不开居民的努力。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提高当地群众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意识。向广大的居民宣扬保护中国优秀传统建筑的重要意义和中国优秀传统的民居建筑所蕴藏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与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民居与旅游业结合固然有益,但游客的涌入也给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增加了负担,因此各单位应该注重提高公民素质,加强其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

3.5 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当代建筑风格相结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都有两面性。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弊端也在时代大潮中涌现,这是其落寞的原因之一。但若能将现代建筑的优势结合到传统建筑中,则对传统民居建筑良益颇多。现代建筑具有灵活性较强、体系多元化、施工方便、结构强度大、耐久性良好、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等优势,改变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板滞、不耐腐蚀、制作结构强度小等缺点,追求一种新的建筑制度体系和现代建筑风格,对传统民居建筑改革创新,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传统民居建筑也是如此。总之,要深挖中国民居传统建筑创造力和文化精髓,把握时机,打破传统建筑的局限性和束缚,探索创造新的空间,发挥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和传统民居建筑优势,保持其文化内涵。并按照当今时代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实践的演变与发展,对中国民俗文化创造力和传统民居建筑内涵的重要性进行补充、拓展和革新,走出传统民居建筑创造和文化创新的正确道路。

猜你喜欢

土司民居传统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