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及保护的数据化分析
2021-03-31汤雨平官紫玲宣阳
汤雨平,官紫玲,宣阳
(1.福州工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700;2.广州博厦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传统村落的科学研究呈现繁荣景象,主要集中对传统村落的价值、开发与保护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1]。在城乡融合建设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村落作为农业文明的象征、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乡村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空间,其开发与保护蕴含着深刻的重要意义。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给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以强大的冲击,其数量的锐减、空心化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能够促进其发展且保证其原有的文化内涵是重中之中的研究。以宏观角度刘沛林等,康璟瑶等,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景观意象[2-3]。李伯华等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构建了中国传统村落景观图谱[4]。从中观角度出发,郭亚玮研究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5]。对福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作出分析,并以闽侯竹歧乡的传统村落——半岭村为例,提出开发与保护策略,为福州市传统村落开发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1 研究背景
1.1 研究区概况
福州地处北纬20°15′—26°39′,东经118°08′—120°31′,全市拥有陆地面积为11 968 km2,海域总面积1.09×105km2,海岸线长为1 137 km。其地形地貌上四周环绕青山、形成河口盆地,海拔多在600~1 000 m之间。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山地、丘陵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68%。到2018年,全市共分为福州市区及6县,2019年常住人口达到780万人,城镇化率为70.5%。
1.2 数据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自福建省城乡建设委员会官网,取得福州市近年来的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共110个。部分半岭村传统村落资料来源于项目合作方。福州DEM数据(分辨率90 m×90 m)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福州市社会经济数据取自福州市统计局福州统计年鉴(2018)。采用百度坐标拾取器(API)进行计算,获得名单中传统村落的经纬度。利用ArcGIS和Excel等工具对福州市传统村落分布空间进行研究,选取最邻近距离、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研究模型,分析福州市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利用ArcGIS等分析工具进行模型叠加,对福州市水文、交通、社会经济等数据进行分析。
2 福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2.1 分布特征分析
宏观上可将传统村落看成点状分布,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6]。点状要素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均匀分布或者集聚分布三种类型[7]。通过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分析出福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状态。
2.1.1 最邻近距离
2.1.2 最邻近指数
2.2 分布均衡性
传统村落的分布均衡性以地理集中指数和不平衡指数作为评判依据。
2.2.1 地理集中指数
G代表福州市传统村落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G为福州市传统村落分布的平均地理集中指数,i为福州市县市的数量,Xi村为第i个县市区的传统村落数量,T为福州市传统村落的数量,n为福州地区总数,G取值在0~100之间,G值越小表示传统村落分布越分散,反之则越集中。公式如下
根据计算得出结果G=54.4,表明福州市传统村落分布状态是呈现集聚分布。平均地理集中指数=9.54。平均分布的理想状态的福州传统村落分布地理集中指数要小于实际的地理集中指数。可以看出福州市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较为集中。而从数量分布特征上可以看出,约74%集中在永泰县和闽清县。
2.2.2 不平衡指数
S代表福州市传统村落不平衡指数,i代表福州市县、市、区的总体数量,Yi表示福州的县、市、区范围内的传统村落数量的比例由高至低后第i位的累积百分比。S的数值在0~1之间,当S=0时,表示福州市的传统村落平均分布在整个研究范围。当S=1时,表示福州市的传统村落集中在某一个区域中。公式如下
经计算,S=0.61,表明福州市传统村落呈不均匀分布,集中于某个区域。由图1的累积百分比可知,44%分布在永泰,31%分布在闽清,9%分布在罗源县,其它4县只占了16%。
图1 福州市传统村落县域分布图Fig.1 County distribution map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zhou
3 福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地形地貌因素
通过ArcGIS计算出福州市区域的高程、坡度及坡向,并利用ArcGIS工具重分类及提取分析,计算出以海拔、坡度、坡向为条件的传统村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8%的村落海拔低于200 m,多位于河谷、山间、盆地及平地地带。由于福州山地丘陵众多,因此海拔200~800 m之间也存在57%的传统村落,这部分村落坐落于山地丘陵坡上,山地的坡度急剧变化,曲折蜿蜒。其它村落集中在小于15°的区域,32%的村落位于小于5°的平缓、坡度不大地带,坡度起伏变化大,33%位于坡度5°-10°之间,23%位于10°~15°之间,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福州山地丘陵区域的传统村落布局密集,当地建设技艺高超。坡度虽有较大的起伏变化,但也给传统村落带来了发展的有利条件。
表1 福州市传统村落地形地貌分布图Tab.1 Topography map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zhou
图2 福州市传统村落高程分布图Fig.2 Elevation map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zhou
图3 福州市传统村落坡度分布图Fig.3 Slop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zhou
图4 福州市传统村落坡向分布图Fig.4 Aspect distribution map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zhou
3.2 水文因素
利用ArcGIS工具对福州市水系以河流流量将河流分级,根据流量分3级处理,并以3级河流矢量为基础,分别以1.5、1.0、0.5 km为线性单位对福州市水系图层的进行缓冲区分析。最后结合福州市传统村落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有30%的传统村落都分布在河流的缓冲区内或附近,呈现随河流流向带着分布,尤以在河流分叉口地带聚集分布为较明显特征。
图5 福州市传统村落河流分布图Fig.5 River distribution map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zhou
3.3 交通因素
通过ArcGIS对福州市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及铁路综合分析,并结合福州传统村落点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看出:福州市市区及福清市市区地形平坦,道路密集,但传统村落极少。从道路密度上看,位于福州市西部的永泰、闽清地形崎岖,道路密度小,但传统村落较多,东面罗源县道路密度中等,传统村落数量也有不少。从结果可以看出,道路疏散、地形崎岖区域、海拔较高的区域虽然环境闭塞,但却更有利于传统村落的留存与保护。
图6 福州市传统村落交通分布图Fig.6 Communications distribution map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Fuzhou
3.4 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使用评估的因子能够客观的反映出福州各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借以分析出福州传统村落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传统村落的分布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8]。从表2中可知,传统村落较多区域的永泰县和闽清县的人口数量少,第二产为生产总值低,城镇化率也低,只有40%。而福州市区、闽侯县、福清市生产总值高、城镇化率高,其传统村落数量较少,只占全市的12%不到。
表2 福州市各县市经济发展指标统计(2018)Tab.2 Statist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Fuzhou(2018)
4 闽侯竹歧乡半岭村传统村落实践研究
4.1 项目背景
闽侯竹歧乡半岭村于2020年初被评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全村总面积7.5 km2,全村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条件优越。小目溪是沿线村庄通往县城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塅也成为整段流域中非常重要的集市,旧时街上店铺林立,有“小香港”之美称。
4.2 半岭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对策建议
4.2.1 优越的自然环境
半岭村山地面积约8.67 km2,森林覆盖广阔,气候适宜,生态保护良好,自然风景优越。基于原有自然资源,在规划方案中要明确生态红线范围、农业用地红线、建设用地红线,严格控制各项用地空间建设内容,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传统村落建,保持半岭村的山、田、林、水的整体布局。
4.2.2 良好的区域交通
从福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福州市周边及闽侯县仅有5个传统村落,而半岭村位于省、市、县交通干线附近,距离闽侯县城、316国道、福银高速出入口均不到10 km,且1 min内通达福州。经实地调研,福州至半岭主村段的道路全程平坦,海拔较低,无需翻山越岭。可见,半岭村在地理位置及地表特点上较其它偏远的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利于其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发展旅游。
4.2.3 坚持三产融合,导入社会各项资源
第一,传统村落往往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历史古迹待修复、人口流失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9]。村干部应当合理利用政府的财政拨款,并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丰富资金来源,首先完善主村域的各项基础设施,再逐步遍及各下属自然村。第二,面对空心化、人口流失问题,通过旅游业将半岭村农业、反季蔬菜等产业与服务业结合起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帮助当地村民再就业,打造传统村落特色农产品品牌等,实现三产融合的发展体系,促进村民收入,吸引创业人才,带动半岭村整体产业及经济的发展,最终带动半岭村实现乡村振兴。第三,引导村民建立自我主体意识,村落是村民生活居住的场所,村民是村落中最活跃的参与者,也是村落保护和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10]。
4.2.4 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
首先,从半岭村现有山水格局、人居环境、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出发,明确村落资源的保护对象,分类分级进行保护。明确村落中的核心保护区,严格控制与按理,旨在保护半岭村现存的历史村落格局、街巷肌理、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构成风貌等。第二、保护半岭村文化的整体性和独有性,在村落真实完整存在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前提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缮一定是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传统村落形态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等,合理控制商业开发面积比例[11]。第三,在以保护为前提下,改善半岭村的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传统建筑功能,美化居住环境。
5 结论
以上通过数据化的处理将福州市110个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最终得出的数据及结果上看,福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呈现集聚型分布,75%的传统村落分布在闽清县和永泰县。整体呈现不均衡,集中分布在西面山区多、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的山脉区域。38%的村落海拔低于200 m,61%分布在海拔100~400 m之间,87%的村落位于小于坡度15°地带。另外大部分村落背靠山体,47%为南向或者偏南向的村落,只有5%在山脉北面,而河谷地带的村落多分布在水文缓冲区上或者附近。总的来说,由于福建山水格局,在山地、丘陵等闭塞区域留存的传统村落数量大,而平坦地带交通密度大,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传统村落的留存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福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作了一些研究,仍有一些细节需加强:例如,此次选取的110个传统村落的名单为省级传统村落名单,而国家级传统名单并未采纳,因此平潭县的传统村落及行政面积并没有纳入计算。后期研究应当加入我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单,这样结果更客观及科学。另外,半岭村的传统村落的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传统村落的发展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指导实践,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