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创业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探讨
——基于山东东营创业项目调研

2021-03-31韩杰郑清兰孙颖宋华岭

农业与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存型创业项目变量

韩杰 郑清兰 孙颖 宋华岭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5600)

引言

创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1,2]。激励农民创业,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4]。相较于其他创业而言,农民创业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所要克服的障碍更多,因此,如何帮扶农民创业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农民创业的话题俨然成为“三农” 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农民创业尚未形成理论框架,正处在理论探索阶段[5,6]。农民创业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从微观层面来讲,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7-9]、农民创业绩效[10,11]、农民创业者个体特征[12]、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环境[13]等。从宏观层面来讲,学者们主要研究农民创业对农村经济增长[14]和农民增收2 个方面。虽然各位专家学者对农民创业的物质绩效关注较多,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农民创业所带来的精神绩效研究却十分匮乏。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了吗? 不同类型的创业行为是否都能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 农民创业者的能力差异和农村地区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对创业者生活满意度有哪些影响? 其中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利用对山东东营市“巾帼创业” 调研数据,重点探讨农民创业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2 个方面:本文基于社会学理论,衡量农民创业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丰富了农民创业的精神绩效研究;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团队调研的一手数据,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可靠。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1.1 农民创业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证实,农民创业对物质绩效(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 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衡量农民创业增收,土地作为农民创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流转对农民创业增收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土地流入和流出都对农民创业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土地转入的创业效应更大。电商平台作为农民创业的载体,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有助于农民创业选择,同时也会增加创业居民的收益。大量的文献已经证实,农民创业有利于农民创业增收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少量文献探究了农民创业对农民精神绩效(满意度和幸福感) 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显示,农民创业可以提高农民幸福感。基于中国千村调查数据研究分析认为农民创业能正向提高农户村庄社会地位,村庄社会地位的提高会对农民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农民幸福感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民生活满意度。

因此,提出假设1:农民创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

1.2 农民创业影响农民生活满意度的理论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相较于其它创业而言,农民创业比率较低,长期以来,受制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资本、创业环境、政策扶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中国农村居民很难获取到有效的社会资源,严重制约了农民创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创业的政策,部分农民依靠相关信息和资源走上了机会型创业道路,也存在部分农民为了生计进行生存型创业,总体而言,机会型创业的农民依赖社会资源所获得收入和闲暇时间要远多于大于生存型创业的农民。

因此,提出假设2:相比较于生存型创业,机会型创业更能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

2 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

2.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8 年6 月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利津县和垦利县) 针对“农村巾帼创业项目” 的调研。在东营市妇联“农村巾帼创业项目” 负责人的配合下,选择符合要求的农户,随机在各个区县选择5 个乡镇作为待调研的区域。根据分层抽样,各个县区同时选择了高收入农户与低收入农户进行调查,保证了数据的无偏和代表性。相关数据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投放,保证了数据的无偏性。各地投放问卷70 份,共回收有效数据315 份,样本有效率为90%。

2.2 模型设定

目前学者通常用序数效用来理解满意度,数字只是代表农民对满意度的不同排序,数字之间的差别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满意度不是连续变量,而是一个离散变量。所以,本文建立多元无序选择概率模型(Multinomial Logit,mlogit) 分析农民生活满意度。mlogit 模型在估计时通常将可观测的离散型被解释变量S 通过函数转换为不可观测的连续型变量S*,以消除估计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异方差问题。设定公式如下:

农民创业是农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民创业是农户根据自身特质和资源等相关因素而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农户潜在的自选过程而直接估计上述模型,结果会出现偏差。农民创业是内生的,后续需进一步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来检验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是处理自选择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采用PSM 方法处理农民创业的自选择问题,在每个非创业农民的样本上,为每个农民创业匹配一个非创业农民,使这2 个农户除了在创业外,其它方面特征均相同。具体而言,可以看作是一个农户进行2 次实验,分别是选择创业和非创业,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农户选择创业的净效应。对于参与创业的农民而言,这个净效应被称为平均处理效应(ATT),其公式为:

式中,第1 部分是农民创业与未创业的农民平均差异,第2 部分为参与者与未参与者满意度之差,即为平均处理效应。

2.3 变量选取

2.3.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民生活满意度,实际调研过程中对受访者生活满意度进行提问,通常衡量效用的标准采用的是李克特量表,该测度方法具有心理测量学的充分性,同时也是研究关于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通用方法。受访者需要从数字1~5 中选择,其中1 代表非常不满意,5 代表非常满意,数字越大,满意程度越高。

2.3.2 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为农民创业。若农民创业则赋值为1,否则为0。本文中农民创业是指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或创建新的单位,通过投入或整合各项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并谋求发展的过程。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带给创业者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将农民创业活动进行分类,根据创业动机将创业活动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机会型创业是农民捕获到发展信息而开展的创业,如政府组织技能培训和妇联提供的创业项目和启动资金等。生存型创业是农民面临就业阻碍和平衡家庭关系而进行的被动创业。

2.3.3 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分为个人禀赋、家庭禀赋、区域禀赋、社交禀赋以及政策特征。个人禀赋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党员、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量、家庭非农人口数量;其中,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家庭人口数量和非农人口数量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准,其它变量则定义为连续变量或虚拟变量。家庭禀赋主要包括农民是否领办合作社、是否加入合作社、农民2013年和2017 年的收入状况。区域禀赋包括农民家庭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交禀赋主要包括农民是否在村里担任村干部、是否组织广场舞、是否参加广场舞。政策特征中主要有创业项目资助、职业培训、直接补贴、货源或供货渠道、土地流转、贴息贷款和农村电商。由此可见,农民创业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差异是否显著,需要借助模型进一步分析。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

3.1.1 农民创业总体对满意度的影响

本文对原始样本进行相关性检验,其中因变量与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 系数小于0.2,表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1 显示创业对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可以看出,创业总体对满意度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著,也就是说,相比较于非创业行为,创业能提升满意度。依次加入控制变量,仍然能够得出此结论。假设1 得到基本验证。

表1 创业行为对满意度的影响

续表 创业行为对满意度的影响

3.1.2 不同类型的创业对满意度的影响

本文在农民创业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创业类型,将创业行为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其中,机会型创业是指农户积极主动创业行为,并且在创业过程中获得不同类型的资助,同时还会雇佣他人。相比较机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一般是农户为了生存采取的被动型创业,通常为自雇型创业。如表2所示,机会型创业相对于生存型创业而言能较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在1%统计水平下呈现正相关关系。生存型创业对农民生活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由此说明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应积极抓住创业资源,这样才能够在创业中提升生活满意度。假设2 得到基本证实。

表2 创业类型对满意度的影响

3.1.3 匹配结果分析

当控制了控制变量后,表1 和表2 结果能基本验证初始假设,但由于抽样数据中存在选择性偏误,因此需借助倾向得分匹配(PSM) 方法,在确保条件独立性假设前提下,满足共同区间要求。

基于稳健性考虑,倾向得分匹配研究分别采用近邻匹配(k=4)、半径匹配(caliper) 和核匹配(kernel),匹配结果如表3 所示。3 种匹配方法中ATT 值分别为0.323、0.256 和0.329,T 值为2.84、2.21 和2.75,均显示在5%水平上显著。3 种匹配方法结果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表明创业行为有助于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本文假设1 得到验证。

表3 匹配分值情况

3.1.4 匹配平衡性检验结果

表4 倾向得分匹配前后平衡性检验结果

由表4 显示倾向得分匹配前后平衡性检验结果,匹配前创业项目的平均标准偏差为19.3%,经过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3 种匹配方法后,平均标准偏差比例降低到7.5%~8.4%,差异性在缩小。同时LR 统计量P 值显示,解释变量的联合显著性检验在匹配后被拒绝,伪R2值与匹配前比较而言下降明显,进一步证实解释变量在创业行为和未创业行为之间的分布未呈现系统差异,样本匹配成功。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农民创业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农民创业总体上来说能够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也就是说创业的农民比非创业农民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并非所有类型的创业都对生活满意度呈现正向相关,相较于机会型创业而言,生存型创业对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生存型创业更多的是在追求物质财富,而机会型创业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而且会更大程度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生存需要属于低级需要,自我价值需要是高级需要,因此机会型创业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收入对农民创业生活满意度影响存在异质性,高收入组农民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于低收入组农民;政府综合扶持创业项目对满意度影响具有异质性,技能培训和发展农村电商对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作用,其它项目扶持影响较低。

本文的政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创业活动中来,对于提升农民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提供综合创业项目扶持,实施农民创业专项计划,为农民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识别、选择、规划、风险规避和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培训,同时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如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电商打破了原有社会资本的限制,降低了创业成本,增加了创业者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农村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得农民创业比例较低,因此应推进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提升满意度。

猜你喜欢

生存型创业项目变量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也谈分离变量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