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聚类分析法研究安神中药在治疗心悸病古代方剂中的地位

2021-03-31柳玉瑛魏陵博戎冬梅孙元元

西部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药学方剂安神

柳玉瑛,魏陵博,戎冬梅,孙元元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00;2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266033

心悸多因惊恐、劳累引发,时作时止,病情轻者为“惊悸”,终日悸动、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本病多因体虚久病、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所致,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标实为气滞、痰浊、血瘀、水饮等。心悸病属现代医学中的心律失常,由于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的各种副作用,中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收集古代方剂分析安神中药在治疗心悸病中发挥的作用,以探讨治疗心悸病的方法。

1 数据来源与规范

1.1 方剂数据来源方剂出处以《中华医典》[1]中民国以前(公元1911 年以前)的方书类书籍为查阅检索对象,并参考了《中医方剂大辞典》[2]。

1.2 心悸方剂纳入标准治疗心悸的方剂选择依据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3]心悸诊断标准:心悸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病情轻者为惊悸,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凡《中华医典》方书类书籍中能治疗心悸、怔忡、惊悸等症状的方剂,均视为治疗心悸的方剂予以收集。不同书中方名和药物组成相同的方子只收录时间较早者;方名相同但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子均收录;只有组成没有剂量的方子或药物剂量只标明等份的方子不收录。

1.3 中药名称及功效的界定名称和功效依据国家规划教材《中药学》[4],中药都使用正名;功效分类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理气活血药、化痰药、开窍药、收涩药等。其中安神中药的界定除《中药学》中安神药类外,还包含《中药学》中功效含有“安神”文字的中药。例如人参有“安神增智”功效,所以将人参分在安神药中。

2 研究方法

共搜集处方409张,分别见于22本古代方书,最早见于汉唐《华佗神方》,最晚见于清代《不知医必要》,将所收集方剂录入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收集的治疗心悸病的409个古代方剂中,所涉及的中药有229味,使用总频次为3456次,使用频次≥20的共有43味,按照中药学分类方法可分为8类,分别是:安神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理气活血药、化痰药、开窍药。安神类中药使用频次前10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参、茯神、远志、茯苓、朱砂、龙齿、石菖蒲、酸枣仁、柏子仁、紫石英。见表1。

表1 高频药物分类及频次分析

3.1 高频中药分类聚类分析第一类:补虚药、安神药;第二类:化痰药、开窍药、理气活血药、解表药、温里药、清热药。治疗心悸的方剂中补虚药和安神类药物常配伍使用。见图1。

图1 高频中药分类聚类分析树状图

3.2 高频安神药物聚类分析第一类:人参;第二类:茯神、远志、茯苓、紫石英、柏子仁;第三类:龙齿、朱砂、龙骨、琥珀、五味子、铁粉、石菖蒲、酸枣仁。人参与茯神、远志、茯苓、紫石英、柏子仁配伍较多。见图2。

图2 高频安神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4 讨论

收集的409 个方剂中,涉及中药229 味,使用频次超过20 的共有43 味,首位是安神中药出现1433次,占41.46%,其次是补虚药860次,占24.88%,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的使用频次分别为257次、203 次、190 次,分别占6.58%、5.20%、4.87%。本研究结果发现安神药和补虚药聚为一类,说明古代医生认为心的气血阴阳亏虚导致心神失养是心悸的基本病机。郭磊等[5]分析106 首治疗心悸名方,发现治疗心悸,安神药(重镇与养心)与补养气血药占治疗的主要部分”;肖玲等[6]分析582 个治疗心悸的古今医案发现使用频率居前5 位的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但是肖氏把人参作为补虚药,而本研究将人参作为安神药。古代方剂在治疗心悸时活血化瘀药使用较少,可能与古人对心肌缺血导致心悸的认识不足有关;张云等[7]发现活血药合用安神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安神药在古代治疗心悸方剂中占比最大,处于君药或臣药地位。

猜你喜欢

中药学方剂安神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张仲景柴胡方方族组方规律研究*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基层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探讨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