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文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档案部门开设档案通识课的SWOT分析

2021-03-31文/陈

陕西档案 2021年1期
关键词:通识档案馆文化

文/陈 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以及高校档案工作内涵与外延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档案相关知识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通识课开设的意义及现状,再通过“SWOT”分析法,结合“发挥优势、扭转劣势、拥抱机遇、消除威胁”的原则,对档案通识课的开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使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建立两者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1]通识教育是对自由教育的现代化改造,通过以素质文化教育为主的通识课培养,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弹性,打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形而上”的沟通桥梁,协助学生们开阔视野,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关注个体内在全方位的成长。档案通识课对提升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及文化修养,促进档案文化宣传,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对高校档案部门开设档案通识课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档案馆发展特点,提出高校档案部门开设档案通识课的战略方案,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做些有益的尝试。

一、开设档案通识课的意义

200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第三十五条明确提出,“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2]这为高校档案通识课的开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学者孙颖、朴雪涛在其《世界一流大学通识课设置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一文中谈道:“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这四所一流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具备两个共通点,其一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基本技能,满足所有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生活做准备;其二是不考虑职业相关性,培养学生各种生活中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学识,而不是简单地针对某一门学科或专业。”[3]档案通识课的开设理念与通识课发展的未来方向是完全符合的,对于大学生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档案具有实用性特点,档案通识课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档案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具体档案问题,正确认识社会信息价值并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和获取信息。笔者在高校档案工作一线工作多年,工作实践表明,大学生对于管档、用档概念依旧十分模糊,毕业后弃档情况时有发生。档案学作为专业性强且年轻的小学科,开设档案专业课的高校较少,而档案知识又是每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因此积极开设档案通识课,在毕业前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渗透,提升学生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敏感度,将对其个人今后学习深造、工作晋升、权益保障等方方面面造成深远的影响。其次,档案具有文化性特点,在宣传科学真理、传播高尚文化、倡导精神文明、弘扬优秀校风、塑造美丽心灵、服务社会文化等方面,档案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设高校档案通识课,凝练和宣传档案文化,有助于引导青年学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青年学子在对高校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充分感知、认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继承和弘扬,实现由个体到群体到整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愿景。第三,档案收集整理的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实践性,通过熟悉档案各个业务环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锻炼大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第四,通过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开设档案通识课的现状

通过在以“档案通识课”“档案选修课”“档案公选课”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查阅后,笔者了解到目前开设档案通识课的高校可谓凤毛麟角,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开设的《档案管理》通识课,该课程主要讲述档案管理、文书处理及档案文化等相关知识,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打下一定基础。2009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中国档案珍品与文化》通识课,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档案珍品的解读,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提升自身修养及文化品位。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分别于2005年前后开设了校史相关的公共选修课。[4]以上各高校开设的档案相关通识课的教学目标和侧重各有不同,但都在学生中博得了良好的反响。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高校授课教师均为本校档案馆或校史馆教工,其他几所高校为本校其他专业专职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

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档案大资源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档案文化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有条件开设档案通识课的高校越来越多。同时,高校图书情报人员为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学》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这为以高校档案馆为主体开设档案通识课树立了良好的范例和信心。

三、高校档案馆开设档案通识课的SWOT分析

目前来看,素质文化教育背景下开设高校档案通识课具有重要意义,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通过对高校档案馆开设档案通识课进行SWOT分析,可以使建设思路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1.优势Strengths

高校是广大青年学子学习生活的场所,是为青年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塑造思想人格、培植创新精神的家园,有着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等特点。

(1)高校基础设施完善、设备完备齐全,学习条件优越。

对于档案通识课教学来说,需要的教学场地及设备都是比较基础性的,没有过高的要求。若课程目标仅为普及档案知识,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即可;若想更深入地让学生了解老旧档案纸张微生物或控制温湿度对档案害虫、霉菌的影响,则需要显微镜等设备;即便需要涉及和其他例如管理、化学工艺、物理等学科的交叉内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可咨询或联合其他学院完善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由此说明,高校以其强大的师资基础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以容易满足档案通识课在不同教育目标和不同课程设置下的授课要求。

(2)档案馆有丰富的馆藏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开设档案通识课的需求。

高校档案馆开设档案通识课,有现成的馆藏资源可供充分转化利用为教学资源。高校档案部门掌管着自建校以来文书、科研、教学、基建、财会、外事等各类档案材料,档案本身既是文化贮存的载体,经过整理筛选和编研加工即可成为档案课上的宝贵资料和生动素材。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经验丰富,理论实践兼备。

随着高校建设水平和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少高校都要求档案工作者有相关学历背景,而且从业伊始就要接受上岗培训及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有的高校将档案人员的岗位聘任或绩效考核模式教师化,对其科研能力做了一定要求,因此高校行业内档案工作水平和其学术前沿性要求较企业更高,以此造就出专业素质过硬同时实战经验丰富的高校档案人,为档案通识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2.劣势Weaknesses

(1)档案通识课教材建设难度较大。

目前档案相关现行教材多是为档案专业学生或档案行业从业者学习与培训而准备,没有现成编排合理、成体系的档案通识课教材。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角度而言,档案通识课的内容需要体现其高度的文化性,而我国多数高校档案馆一直以来由于人手少,处在文化挖掘提炼少、编研程度低的状况,若以本校档案馆藏和档案文化作为课程内容重点则教材建设难度较大。

(2)课程安排设置及教学方式还需摸索。

部分学者提出高校档案通识课的教学目标是普及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熟悉业务环节、培养动手能力、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规意识。[5]目前来说,开设档案通识课的高校并不多,其中多数高校以介绍校史为主,距离以上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要想使课程更具特色课程、意义更为凸显,课程教学方式及安排设置也是课程筹备中一个颇有意义的思谋与挑战。

(3)档案管理人员讲授技能和经验欠缺。

授课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和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高校档案从业人员一般基础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然而由于档案部门本身是行政或教辅单位的属性,授课能力和授课经验相对专业教师尚有差距。

3.机遇Opportunities

(1)通识教育理念下,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要求。

历史是一面镜子,档案用文字、图片、音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着高校、城市甚至国家的建设发展,体现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深厚文化底蕴。因此,档案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校园文化精神凝聚、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认同与传承优良文化传统最具说服力的原始素材。前文提到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及《高校档案管理办法》都为档案通识课的开设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从根本上说,档案通识课的开设符合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要求,是档案部门发展的机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新《档案法》的颁布,进一步推动档案馆文化教育职能的扩展。

2020年6月20日最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下称新《档案法》)中第三十四条为新增内容:“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新《档案法》明确提出国家倡导各级各类档案馆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加大馆藏档案的开发利用,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事业属性,勇担文化传播重任。在任何时代,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主体都是人民,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在社会人口中的占比与日俱增,《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1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已高达2831.03万人,研究生273.13万人。[7]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青年学子在当今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之栋梁,作为社会公众中优良文化的继承和引领之英才,增强他们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高校档案部门而言,新《档案法》的颁布是开设档案通识课、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一个绝佳的时机。

(3)学分制度护航,选课自由度提升。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建立起以素质文化教育为取向的通识课选修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学校根据师资和选课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及规模,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课程。选课的自由性和学分制为开设档案通识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快捷有效的平台,极大提高了开课的可行性。档案通识课的开设一方面丰富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档案课的受众面,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

近些年高校档案行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多数高校档案馆已成为独立处级单位,但是档案馆非教学部门,对于以档案馆作为主体开设课程仍需争取校领导重视,与教务、待挂靠学院等多部门协调;档案通识课顺利开设的前提是全校档案意识的提高,而档案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校园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及档案馆综合影响力的提升。高校档案长久以来重藏轻用、不注重宣传所导致的师生对于档案的理解片面化、基础化,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联合各相关单位,在重要时间节点加强档案宣传教育,除普遍的做法举办展览外,高校档案部门需多平台创建档案宣传途径,例如深化档案编研,通过校报、电台等设立档案专题栏目,可命名为“历史上的今天”或“旧报新读”等;开设档案讲座,以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名师楷模、优秀校友等素材为主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切实感受档案材料的文化感染力和亲和力。

高校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中很多资料或文物来自于档案馆,因此档案馆和其他展馆的关系应是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国家档案局对新《档案法》的解读中提到,档案馆应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相互写作、联合举办展览、共同研究和编辑出版有关史料。[8]如今国内不少高校已形成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展馆为一体化、规模化的展群,例如西北大学博物馆、国立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等。合作可以带来信息、经验的共享,在共享中达到文化资源的整合并真正再现文化魅力,对于推广档案文化,为档案通识课打造立体的实践教育平台均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素质文化教育背景下,通过对高校档案部门开设档案通识课SWOT分析,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只有积极面对,勇于责任担当,拼搏奋力前行,不仅这一课题研究会有所深化,高校开设档案通识课实属大势所趋、践行势在必然。

猜你喜欢

通识档案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谁远谁近?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