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深山30年,只为给它一个家

2021-03-31付狄鹭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阁楼猫头鹰一家人

付狄鹭

有一天,袁林伟帮受伤的小猫头鹰抹完药,准备离开时,一只大猫头鹰从巢里飞出来,扑腾到他肩膀上,用尖尖的喙轻轻拉扯他的衣领,久久不肯放开。

家里来了“贵客”

天色渐暗,大地被朦胧的月色笼罩,一片寂静。袁林伟坐在阁楼上,吹着清凉的晚风,听猫头鹰“咕咕”鸣叫,感觉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身心格外放松。在他心中,住在阁楼上的猫头鹰像家人一样亲切,它们的叫声是那么动听。

袁林伟1981年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裕溪乡霭溪村田寮自然村。这是一个远离城镇、人口稀少的小村落,交通很是不便,但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村子南面是满山的苍松翠柏,北面是缓缓流淌的小溪。袁林伟的家坐落在溪边,单门独户,三面环山,隐藏于一片茂盛的竹林中,宛如人间仙境。

袁林伟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种着成片的梯田和偌大的菜园,还养了一群鸡鸭。虽然经济上不宽裕,但一家人朴实善良、和和气气,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1991年5月的一天,袁林伟放学回到家,发现地上趴着一只小小的雏鹰。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他悄悄地走过去,想要抱起面前的“小不点儿”,仔细观察一番。

这时,父亲突然走过来,严肃地制止他:“别碰猫头鹰宝宝,你抓走了它,它妈妈会伤心的。”

说完,父亲轻轻地蹲下身,小心地捧起地上的小猫头鹰,轻手轻脚地爬上阁楼,将它送回巢中。

原来,早在两个多月前,阁楼上就飞来了一对猫头鹰,它们在横梁一侧筑巢产卵,孵化了两只幼崽,“一家人”生活得十分愉快。袁林伟的父亲经常到阁楼上取家具,最先发现了这个猫头鹰窝,他生怕打扰到它们,悄悄将常用的家具挪到楼下,还特意叮嘱妻子不要随意进出阁楼。

一个月后,两只小猫头鹰已经长得羽翼丰满,每到黄昏,它们就会飞到门前的竹林中觅食。面对袁林伟一家人,小猫头鹰一点也不怕生,还时常飞到他们身边玩耍。6月上旬,两只小猫头鹰熟练掌握了飞翔和觅食的技巧,“一家四口”悄悄离开巢穴,飞回了大自然。

也许是因为袁林伟的父母给了猫头鹰充分的安全感,第二年早春,两只猫头鹰又飞了回来,住进了老巢。袁林伟的父母十分高兴,专门把阁楼腾空,让猫头鹰进出更加方便。小猫头鹰出生后,母亲还特意锁住阁楼的门,怕家里的狗伤害到它们。

让袁林伟和父母都没想到的是,此后每年春天,都会有一对猫头鹰夫妻前来造访,在阁楼里筑巢产卵,孵化幼鸟,然后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喂养。待到小猫头鹰学会飞翔和觅食,一家子便飞回山林。

年复一年,猫头鹰如期而至,袁林伟和父母也习惯了它们的到来。每到初春,一家人便开始盼望,每当听到阁楼上发出第一声“咕咕”的鸣叫,他们就像迎来了久别的亲人,激动不已,赶紧上楼迎接“贵客”。

把猫头鹰当“家人”

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喜欢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巢中,夜间出来活动。在哺育幼崽阶段,大猫头鹰经常外出捕食,尚不能独立飞行的小猫头鹰如果擅自离开巢穴,很容易摔落,或遇到危险。

每年,小猫头鹰出生后,袁林伟的母亲都会在阁楼的地面铺上厚厚的干草,作为它们活动的空间。一家人也会格外留心,一旦听到阁楼上有什么动静,立刻上去察看,若发现小猫头鹰掉了下来,就小心地捧起来,把它送回“家”。

日久生情,袁林伟一家人和猫头鹰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年春天,前来筑巢的猫头鹰总会飞到门前的竹林里,一遍一遍“咕咕”地鸣叫,好像在与久别重逢的一家人打招呼。每当听到猫头鹰的鸣叫,全家人都会格外开心,袁林伟和父亲将阁楼打扫得干干净净。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通往阁楼唯一的小门都是紧闭的,一家人心照不宣,誰也不去打扰楼上的“小家庭”。

为了更好地保护猫头鹰,袁林伟和父母达成默契,保守阁楼上的“秘密”,从不对外人说起。

有一年劳动节,袁林伟的表弟来家里小住,夜间听到猫头鹰的叫声,循声而去,发现了阁楼上的猫头鹰窝。喜欢喂养宠物的他,想把一窝猫头鹰带回城里去养。

袁林伟当即劝阻:“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当宠物养。再说,它们有好好的家,为何要打扰它们的生活?”

表弟听不进去,伸手就要去抓。袁林伟一急,大喊一声:“你若真敢抓猫头鹰,我就报警。”

表弟被袁林伟的话镇住了,没好气地说:“为了几只野鸟,你六亲不认了,真是不可理喻。”

2012年春天,一对猫头鹰如期来到袁林伟家,在阁楼的老巢安了家。两个月后,三只可爱的小猫头鹰出生了。每当夜幕降临,两只大猫头鹰飞进密林,为三个幼崽觅食。一天夜里,一只好动的小猫头鹰从巢里爬出来,扑腾到窗台上,不小心坠到一楼的地板上。听到响声,袁林伟立刻起床,冲到门外,蹲下身一看,小猫头鹰的翅膀和腿受了伤,已无法站稳。

袁林伟轻轻抱起这个小小的生命,既着急又心疼。他当即给做动物医生的朋友打电话,分析小猫头鹰的伤情,询问照顾它的方法。

有一天,袁林伟帮受伤的小猫头鹰抹完药,准备离开时,一只大猫头鹰从巢里飞出来,扑腾到他肩膀上,用尖尖的喙轻轻拉扯他的衣领,久久不肯放开。袁林伟知道,在长期的相处中,猫头鹰早已把他当成了“家人”,这份依赖和温情让他心里暖暖的,他轻轻抚摸大猫头鹰柔顺的羽毛,回应它的感情。

后来,为了创业,袁林伟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猫头鹰。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时,他都要问问猫头鹰的情况,有时在电话里听到猫头鹰的鸣叫,他就会觉得格外亲切。

30年守护共同的家

2014年年底,袁林伟创业失败,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很长一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见任何人,对未来深感迷茫,每天过得浑浑噩噩。

第二年初春,两只猫头鹰如期住进了老巢。每到晚上,它们就会蹲在横梁上“咕咕”地鸣叫,有时会飞到一楼的窗台上,看着屋子里的袁林伟,嘴里发出“咔咔”的声音,好像在跟他说话。

看着两个可爱的家伙,袁林伟的心里产生了一股奇妙的力量,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走出失败的阴影,重启新的生活。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都要爬上阁楼,看看巢中的猫头鹰。看着它们机灵可爱的样子,他的心情渐渐明朗了,对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

四只乖巧的小猫头鹰出生时,袁林伟已经走出了情绪的低谷,在村里谋得一份会计的工作,开始了新生活。每天早上,他總要去阁楼上看看小猫头鹰,晚上睡觉前,也要看一眼才安心。

2016年春天,在国家扶贫搬迁政策的推动下,田寮村很多村民开始往环境更好、交通更便利的地方搬迁。当时,袁林伟的父母都已年过花甲,他很想带着父母一起搬家,到生活环境更好的地方去住,让父母在有生之年享享清福。

可是,想到年年在阁楼上安家落户的猫头鹰,袁林伟犹豫了。他知道,如果老房子被拆除了,猫头鹰的家也就没了。那时,已有一对猫头鹰住进了阁楼,听着它们欢快的叫声,袁林伟感到更加不舍。

让袁林伟感动的是,父母跟他一样不肯搬家,他们担心猫头鹰失去这个唯一的家园。一家人就这样达成了一致,留在田寮村,守住老宅,守住猫头鹰的家。一年过去了,左邻右舍陆陆续续搬走了,袁林伟和父母依然守着老宅,他家成了山林中唯一的人烟。

很多人不理解袁林伟一家人的做法,有人笑他们傻,不知道享受政策福利。还有亲戚建议他们把房子进行修缮,可是,袁林伟说什么也不愿意,他担心房子被修缮后,变了模样,猫头鹰找不到家了。

袁林伟买了一些关于猫头鹰生活习性的书籍,业余时间看一看。他希望自己用更科学的方法陪伴猫头鹰健康长大。书中说人类要尽可能少地介入猫头鹰的生活,避免它们对人类产生依赖,从而削弱它们在野外生存的能力。这些要点,袁林伟一一记下来,和父母一起分享学习。

有一次,一只山猫溜进阁楼,准备攻击柔弱的猫头鹰宝宝,袁林伟察觉到动静,连忙出手制止。山猫气愤地伸出爪子,抓破了袁林伟的脸和胳膊。虽然受了伤,但是成功地护住了猫头鹰宝宝,袁林伟觉得很值得。

今年,是猫头鹰来袁林伟家造访的第30个年头。这30年里,每到春天,都会有一对猫头鹰在他家的阁楼上安家筑巢,哺育幼鸟。如此估算下来,已有超过100只幼鸟在他家出生和长大。在一家人的保护下,所有的猫头鹰都顺利长大,健康地回归了森林,从未出现过意外的情况。

很多人被袁林伟的爱心和细心所感动,亲切地叫他“猫头鹰哥”。袁林伟笑着说,他想一直当“猫头鹰哥”,守护着老宅,为猫头鹰敞开回家的门。

余沈阳摘自“博爱杂志”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阁楼猫头鹰一家人
猫头鹰
搞笑一家人
猫头鹰
阁楼里的简爱
奇奇一家人
猫头鹰
怪事阁楼
阁楼公寓P155
猫头鹰
幸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