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日葵

2021-03-30王广乐

延安文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果盘花盘葵花籽

王广乐,河北安新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延安文学》《北方文学》《雪莲》等,出版散文集《流光碎影——白洋淀乡土漫记》《雄安古镇漫记》。

村南那一大片洼地里,挤满了向日葵。它们用力挓挲开广卵形的大叶子,踮着脚,焦急地望着东方。

终于来了!四条龙拉着的太阳车,驱赶着马群般的晨光,驰过开阔的原野,正向这里奔来。向日葵们不再窃窃私语,兴奋得抖动着头上片片明黄色的花瓣。洼地里,大大小小,漂浮的都是向日葵的脸。黄澄澄的小脸,稚嫩得像一个个孩子。那些向着太阳绽放的笑容,属于朝圣者才能发出的浓郁、热烈而虔诚的味道。金色和金色不断碰撞着,飞溅着,跳跃着,形成一个又一个颤动的波浪!

那个清晨,几十年之后依然清晰。在那片灿烂的金色浪花里,蜂儿像鱼儿般畅游,震颤的翅膀,嗡嗡的响声,从这朵到那朵再到那朵,那朵,那朵,一片忙碌。

那时候,谁家的篱笆墙边、自留地里没有向日葵呢?

那时,家家都种向日葵,但我不知道每年秋天从地里收上来的葵花籽都去了哪里,只知道过年时才可以吃到炒得喷香的葵花籽。至于葵花籽可以榨油的事,是后来从教科书中学到的知识。

做饭的油装在一个粗瓷坛子里,里面白花花的猪油,永远是一种凝固的状态,需要每次用锅底的火温暖才能融化。每天一点点的油,润滑着外公和外婆每一个用辛劳支撑的日子。每一个黄昏来临时,每家的平房上空开始飘荡起袅袅的炊烟,炊烟里油脂的香气,开始不住地诱惑村西堤外地里劳作的叔伯们。

故乡的黄昏是诗意的流淌,夕阳的余晖常常浮在向日葵上,将绚烂的花海染得一片金黄。当最后一抹余晖沉入苍茫的暮色里,原野上的赶车声,大车的吱扭声,就会沿着千百年来的土路,一步步回到村子的院落里。

日子慢慢被涂成了泥黄,记忆在炊烟里摇曳。大树上落满了麻雀的鸣叫;鸡飞上矮树枝准备睡觉;驴打完滚站起来开始大叫;马沉默地把头埋进水桶里……

劳作一天的男人们累了,忙碌一天的女人们也累了,四处玩耍的孩子们被一个一个叫回家。村庄的夜安静而踏实。狗很懂事,从不会乱叫。

那片向日葵也睡了。

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认为葵花在田野里是最漂亮的。无怪乎许多女人用它来做自己的名字。我见过各种粮食作物的花,高粱的花暗淡,玉米的花单调,小麦和谷子的花毫不起眼,豆子的花过于纤弱,只有向日葵的花才能称之为落落大方!外面那圈耀眼的金色花瓣是它的标志性外延,花盘上一圈圈黄黑相间、由外而内依次绽放的管状小花是它的精神内涵。整个花盘清新亮丽、辉煌绚烂,酷似一个太阳。

那时候,我自然无缘知道梵高,更无法想象这位伟大的天才画家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将自己灵魂的亮度赋予那一朵朵向日葵,让它们拥有高贵的金色,更难以理解梵高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用向日葵表达出对光明和希望的追索。畫布上向日葵的光泽是如此灿亮而强烈!

对于梵高来说,向日葵是落在画布上的太阳;而我认为,向日葵是落在田野中的太阳!

向日葵这种色彩高贵的植物,用一生的时光去追求来自太阳的金色,这一点与大地上许多农作物截然不同。它会把这种追求通过花瓣上酣畅淋漓的色彩表达出来,这一点又很像梵高。现实世界是残酷的,在春天少得可怜的雨水滋润下,向日葵的种子依然会在泥土中裂壳,挺出。绿色的幼苗看上去与其它农作物的并没什么不同。绿色的童年,绿色的少年,倏忽间一掠而过,有如白驹过隙。当向日葵一寸寸长高到开始绽放出第一瓣金色梦想的时候,花朵的激情一下子爆发出强大到可怕的力量,它日复一日疯狂地追逐太阳,就像梵高在画布上一次次疯狂地画着向日葵一样。从日出到日中,从午后到黄昏,向日葵的花一点一点随着太阳转动,从东向南,再从南向西。它们就像一个个不知疲倦的夸父!

静寂的夜里,当整个村庄里的男人、女人、孩子,还有那些同样劳累的牲口,都沉沉入睡后,只有向日葵还没有休息。它们用一夜的时间将扭向西边的花盘一点一点往回扭,日出之前重新将花盘扭回东方,重新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这是两个180度!24小时,完成一个小小的轮回!

田野里,一大片独属于向日葵的金色,高贵而饱满,绚烂而明亮,凌驾于叶绿和秆青之上,铺天盖地,不可遏制,占领并覆盖了这片不被小麦和玉米青睐的土地,让田野的夏从此魅力不凡。

我就是在那个季节里喜欢上向日葵的,我也是那时才注意到向日葵的花有两种:外面一圈金黄的舌形花瓣,虽然绚烂,却不会结果,能够结果的是那些微小暗淡、不引人注目的管状小花。我一直试图去理解大自然对向日葵的苦心孤诣——为了创造果实而让向日葵同时拥有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秉性。这种默契的配合,有点像上帝的精心安排。

我也一度对向日葵上的蜜蜂十分着迷,冒着被蛰的危险用拇指和食指迅捷地捏住它的翅膀,看它翅上的花纹,看它后腿上的绒毛。老师说蜜蜂靠两条后腿采蜜,采蜜是为花朵授粉,正是有了小蜜蜂,向日葵才会结出香甜的葵花籽。我一次次穿越向日葵地,一次次与小蜜蜂狭路相逢,却从未遭到过蜜蜂的主动攻击。蜜蜂太忙了,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去攻击人类,哪怕遇到的只是一个孩子。它们只顾忙着采蜜,忙着从这株向日葵飞向那株向日葵。一棵向日葵的花期大约是两周,在这长达十五天的时间里,每一棵向日葵的花盘都要随着一圈圈管状小花的开与谢,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授粉者,由外而内,直到花心处每一朵小花都授过粉,都能结出香甜的果实为止。

如果说向日葵是属于太阳的草本一族,那么小蜜蜂就是太阳派出的护花使者。

当小蜜蜂不再飞来的时候,向日葵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曾经日复一日追逐太阳、向着太阳微笑的花盘因为结满了果实,变得沉重,不得不停止了转动,低垂下头俯视着大地。曾经内凹的花盘不再羞涩地抱拢成一团,而是自信地微微外凸,将籽粒丰满的果盘展给大地。果盘上的那些黧黑色葵花籽,质地坚硬厚实,一个挨着一个,紧紧攒聚在一起。它们共同组成的向日葵图谱却又经纬纵横,沉稳,内敛,庄重,大气,如同穿越历史光阴一路走来被人膜拜的古老图腾。向日葵用最接近土地的颜色去装饰每一粒葵花籽,这是向日葵的记忆,它们懂得感恩,懂得回馈大地,哪怕用一种颜色作为它们遗传基因的标记。

收割时,向日葵果盘的背面已经由绿转黄,它把另一种黄色朝向太阳。它们时时记得,自己的名字叫作向日葵。当我用力帮它抬起头,用目光和双手一遍遍抚摸那些籽粒,紧密聚集的葵花籽呈现出黑铁般的坚实,那是向日葵用一生的心血为人类精心铸造的“草木礼器”,这些草本植物集亿万年光阴不断进化创造出的成果,一点不逊色于华夏民族的先人用青铜浇筑的文明礼器。

我知道铸造和收藏青铜器的地方远在千里之外,但土地与土地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言说的联系和心有灵犀的默契。土地的玄妙不仅仅在于能够铸造、收藏青铜器和陶器(这里曾经发现过陶器),还在于土地收藏了被人为划分了等级的骸骨、矿藏、金属、草木、花果……这里面自然也包括向日葵。土地创造出种子,种子再生长出向日葵,向日葵將果实献给人类。人类在下一个年头又将向日葵的种子重新播入土地,岁岁年年,循环不休。这真是一个玄妙的命题,是向日葵依赖人类,还是人类依赖向日葵,还是人类、向日葵依赖土地?

神奇的土地上生长着神奇的向日葵,当向日葵又一次完成生命的传递,将神秘的基因密码通过一个又一个低垂的果盘、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再一次郑重交付给人类,交付给这片养育了一茬又一茬农民的土地后,我看到在秋天里又一次上演着轮回的盛典——以向日葵为代表的各种草木庄稼的郑重交付,向人类,土地,还有太阳。

院落一角,堆放着一个不算太大的向日葵秸秆垛,旁边还有玉米秸垛、麦秸垛、高粱秆垛、谷草垛、豆秸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墙里墙外都是。院子里增添了许多新鲜的秸秆气息,这种气息十分浓烈,像是庄稼对土地的深沉思念。向日葵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回想起来,收割向日葵更像是对土地的一种祭祀。磨刀石打磨镰刀是仪式的准备。拿起镰刀,拉起小车,则标志着仪式的开启。站在地头,看满地垂首站立的向日葵,任谁的心中都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慨。

每年此时,外公总是先抽上一袋烟,一边抽烟一边默默注视着一棵棵站得直直的向日葵,注视着那一颗颗低垂的“头颅”。抽完烟,外公立起身,在手心里啐一口唾沫,拿起镰刀,走向向日葵。当镰刀一下一下削掉向日葵的“头颅”,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庄严。

外公将一个个向日葵的“头颅”扔在一起,每隔一段堆成一堆,像一个个隆起的小冢。向日葵终于可以亲吻到脚下的土地,也许这是它渴盼已久的神圣时刻。每一个果实谁不想重回土地的怀抱?

我用手擎起一个硕大的果盘,沉甸甸的,那是一种让人心里庄重的感觉。看着外公的背影,看着脚下的土地和天空中的太阳,我明白收割本身就是一种郑重的祭奠,用果实祭奠农作物,祭奠生长农作物的土地,祭奠土地上的太阳和四季,祭奠在四季轮回中生息繁衍的祖辈先人。在一刀一刀的收割中,种子的破土,太阳的照耀,风雨的洗礼,汗水的浇灌,都化作向日葵一次郑重叩拜,铿然落地。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果盘花盘葵花籽
大山是果盘
葵花籽休闲食品生产技术方案
葵花籽,摆一摆
小蜜蜂与向日葵
膨化法提取鹿花盘胶原蛋白
让服务员送个果盘
拼果盘
自行车果盘
“我的葵花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