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会让语文课堂发生什么

2021-03-30刘颖异

语文建设 2021年3期
关键词:神力灰姑娘山水

刘颖异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的深度也与精神的高度正相关。深度阅读能使我们获得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刻认识,满足人在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上的发展诉求,丰富和完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从而培养高阶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深度阅读呢?我想至少涉及如下三点。

一、阅读與思考同在

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与思考同在,意味着在阅读的同时,我们需要不断构建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使阅读走向文本深处。

以灰姑娘的故事为例。这个故事的表层结构是这样的:

灰姑娘美丽坚强诚实善良/从小失去母亲/受尽后母等人虐待/得到仙女的帮助/从此和王子在一起

这不是五个简单的叙事句,因为各因素之间都有因果或者转折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这个事件的动因和内在逻辑,影响着整个故事的走向。从这个表层结构来看,事件的动因和内在逻辑是普世的,所以灰姑娘的故事大人们爱讲,小孩子爱听,家喻户晓,流传久远。

这个故事的深层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组:灰姑娘遭到后母等人虐待—境遇堪忧—得到神力帮助—获得美满结局

第二组:后母等人虐待灰姑娘—暂时得逞—被神奇力量破坏—得到惩罚

从中可以看出二元对立的结构很清晰。一方美丽善良,另一方丑陋邪恶;一方得到神力帮助,另一方被神力破坏;一方结局美满,另一方得到惩罚。善与恶是对立的,善可能暂时处于下风,但最终会战胜恶。可见,朴素的善恶观贯穿始终,童话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明显。

第一组中事件前后有转折,第二组中事件前后也有转折,这种转折都发生在同一个点——神力,所以“神力”是理解与分析的关键点。这一点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仙女、宝物等神力是同情和帮助善良的弱者的;人们获得命运转变所依靠的外力和条件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如果童话中美满结局的前提是不真实的,那么这个结局也是虚幻的。“从此和王子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这种弱者的胜利,只能是童话中的结局。

如果将夏尔·佩罗的灰姑娘的故事与《酉阳杂俎》中叶限的故事进行比较阅读,能读出什么呢?二者的比较阅读可通过下表开展。

这些对比项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或者小组合作任意设置,但是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设置对比项的角度和目的。

例如,关于女主人公的身世,可以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男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家庭作用等;悲惨境遇由母亲去世导致,可以帮助理解故事里哪些角色能代替母亲保护和成全女儿。

女主人公是美丽善良的,后母等是丑陋邪恶的,结局一个是幸福的,一个是悲惨的,可以分析故事中朴素的善恶观:对弱者的同情、善恶有报的认知与愿望……

两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都是依靠神力获得命运的转折,但是为什么神力不同?每个故事中神奇力量的局限又是什么?事件的场合(舞会和洞节)不同,说明了什么?关键物为什么都是鞋?又为什么一个是水晶鞋,一个是金鞋?此外,叶限的故事还有后文,那为什么中国版的故事是这个逻辑?

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产生这些相似版本,主要是人类相似的生活经验、普世的价值观念等原因所致。而细节的差异,又体现出社会背景、文化心理、生活习俗等对文学的影响。由此,学生能对作品内容、源流变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深度阅读教学不是讲一个故事,也不是阐述一个道理,它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而且这种阅读认知与阅读体验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

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所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是说知道这样,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知道事物的现象之后,也要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阅读也需要这样,在阅读鉴赏中,从问题出发,积极探究,大胆假设,有所发现。

例如,《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原因是什么呢?《楚辞》与《诗经》不同,《诗经》极具中和色彩,“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楚辞》中有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想象,情感或激越昂扬,或缠绵悱恻,时而细腻,时而深沉,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在诗坛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今人视为“浪漫主义”诗风的一派几乎都受其影响,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

《楚辞》诞生于楚国。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有肥沃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地势饶食,物产丰富,食物常足,百姓不必为生活奔波劳苦。因此,楚人有余力追求精神生活。也正由于少有饥馑,谋生容易,不需要组成集体克服自然危机以求得生存,所以个人意识相对强烈。楚地山峦起伏,江河纵横,山林水泽相互缠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楚人的个性心理等。

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物质条件,热烈奔放的情感特征,使《楚辞》与中原文化追求中庸平和的艺术极致不同,显示出其情感的活跃性,非常注重艺术的审美愉悦。

对此,梁启超的认识最为深刻,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道:“北地苦寒硗瘠,谋生不易,其民族销磨精神日力,以奔走衣食,维持社会,犹恐不给,无余欲以驰骛于玄妙之哲理。故其学术思想,常务实际,切人事,贵力行,重经验,而修身齐家治国利群之道术最发达焉。……南地则反是。其气候和,其土地饶,其谋生易,其民族不必惟一身一家之饱暖是忧,故常达观于世界以外。初而轻世,既而玩世,继而厌世。不屑于实际,故不重礼法;不拘于经验,故不崇先王。”[1]

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心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成就了《楚辞》这一文学瑰宝。可见,探究这个文学现象需要跨越古今,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有意义的研究。

三、借助工具与技术

今天的阅读活动都发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为更开放、更有个性的深度阅读提供了平台、资源与技术支持等。

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保罗·马利教授说,过去出现的众多技术和现在正蓬勃发展中的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们的文明。确实如此,技术与工具一直都在参与我們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审美世界。比如,技术与工具就曾经参与构建美丽的诗歌世界。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山水诗艺术的巅峰出现在唐代。唐代诗人笔下的山水诗歌形神俱佳,他们尤其善于捕捉山水的神韵,谙熟水光山色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同自己的个性结合起来,创造出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山水与诗情相互交融的意境。

有学者提供过这样一组数据:

《全唐诗·序》中称全书共收录了2200 多位诗人,据考证,其中有342 位去过浙东,约占总数的16%。《唐才子传》中约有278 位诗人的传记,根据记载,游过剡溪的诗人约有174 位,超过总数的一半。

浙江东部的山水,如天姥山、剡溪等,它们一定比别的地方美上几分吗?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山水在唐代诗歌中出现频率如此之高?

唐代山水诗歌中出现的风景元素大多是青山、秀水、薄暮、孤舟、蓑衣、渔翁……而浙江东部曹娥江流域和楠溪江流域皆是如此,山不高不低,水不缓不急,山水缠绕,百转千回,行船于此,宛如游于画中,自然诗兴大发。

当然,诗人并非为了风景而去浙东,他们或是客居在外、漂泊异乡,或是谋求仕途、官场宦游,或是求学游历……浙东水系发达,交通工具依靠舟船,旅途漫漫,诗人自然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有一些学者截取浙江东部这一区域,根据唐代山水诗歌的数量和描写的相应地点,绘制出“唐诗之路”示意图,将它与同一区域的水系网叠加时,发现二者几乎完全重叠,这便是山水佳美、舟楫发达则诗歌兴盛的明证。[2]于是,唐代山水诗歌的艺术世界就这样被舟楫这种技术和工具建构起来。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的观点是:人通过技术和工具进行自我建构。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和工具,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有什么技术与工具,就会构建出什么样的世界。这是一个技术改变世界的时代,技术也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应该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工具,转变阅读的理念和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向更深的深度和更广的广度。“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业已到来,我们将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阅读世界?这让我们十分期待!

当然,深度阅读的阅读策略并不仅仅是笔者以上所说的内容,它需要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平台与手段,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3]在深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局限于组织活动和引发学生兴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起到什么作用,这在阅读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发现问题的深度决定解决问题的深度,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就得有本事把学生引领到他们达不到的世界。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语文阅读的领域中,我们正站在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能走多远,都将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猜你喜欢

神力灰姑娘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筷子的神力
山水朋友
筷子的神力
帮灰姑娘数红豆
灰姑娘的水晶鞋
纸片的神力
倒霉的灰姑娘
口嚼酒的女性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