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提升初探

2021-03-30魏志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森林公园

魏志刚

摘 要:植物景观改造是提升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针叶纯林多、季相变化不明显的实际情况,对植物景观改造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提升森林公园的观赏价值和景观效果。

关键词:植物景观;改造提升;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 S759.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5-0045-03

Abstract: Plant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 park landscape.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any pure coniferous forests in Tianzhu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and the seasonal change is unknow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rnamental value and landscape effect of the forest park.

Key words: Plant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Forest park

植物景观是指天然或人工栽植的由乔、灌、草和古树名木等繁多植物组成的不同林相、季相、绚丽多姿的植物群落景色。植物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景和主题,是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植物景观直接关系着森林公园所提供的森林旅游产品质量的优劣,关系着森林公园发展的市场前景和潜力[1]。合理改造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丰富物种多样性、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循环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文以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植物景观的现状和森林景观改造提升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析,从而整体提升森林公园的观赏价值和景观效果,为天柱山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提供自然资源支撑。

1 森林公园概况

安徽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别山东南麓,潜山市境内,地理坐标为116°25′19″~116°32′06″E、30°40′00″~30°46′05″N,总面积2048.5hm2。天柱山为大别山之余脉,总的地形趋势是从天柱山主峰的高山区逐渐向东北和西南方向跌落,在区域内构成了北西向的分水岭。地貌类型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溪涧等。公园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草甸土等,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公园山间呈放射状分布的溪流分别汇入天柱山下的潜水和皖水,形成“两水夹一山”的格局。公园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长。

2 植物景观现状

2.1 植物物种丰富 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73科(包括变种)748属1653种,其中裸子植物有8科19属29种,被子植物有89科241属630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杏、红豆杉共3种;国家Ⅱ级保护树种有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香果树、花榈木、毛红椿、鹅掌楸、杜仲、连香树、香榧等9种。

2.2 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明显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属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带,具有较为复杂的森林植被类型,华北、华中与西南等植物区系在这里交汇、渗透,明显地反映了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明显。公园植被类型主要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灌丛。

2.2.1 常绿阔叶林 海拔400m以下水平植被带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森林组成的建群种,主要以壳斗科的青冈)、甜槠、小叶青冈和樟科的樟树、紫楠、红楠、豺皮樟以及山茶科的木荷等。林下常有樟科的钓樟属,山茶科的山茶属、柃木属,金缕梅科的檵木属、蜡瓣花属,以及杜鹃花科的一些常绿、落叶灌木种类。历史上这一植被类型保存完好,近代由于毁林开荒和滥伐森林,致使常绿阔叶林零星残缺,有的更替为人工马尾松、杉木、毛竹以及次生灌丛等。

2.2.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海拔在600~1000m,森林群落组成较复杂,建群种一般以栓皮栎、茅栗、短柄枹、鹅耳枥等占优势,林下常有杜鹃、胡枝子等、常绿灌木有尖叶山茶、窄基红褐柃、马银花、乌饭树等。

2.2.3 针阔混交林 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为暖性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是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马尾松更替而形成。黄山松与阔叶树混交为温性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中低山,阔叶树被破坏后,黄山松更替而成。

2.2.4 针叶林 亚热带山地针叶林主要是马尾松、杉木,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的山地丘陵。

2.2.5 山地灌丛 主要是山顶灌丛,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上,建群種主要有黄山杜鹃、珍珠黄杨等。

2.3 常绿针叶林多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马尾松林面积871.0hm2,占公园总面积42.5%,相对集中分布在虎头崖、河湾、长沟3个保护站,林班13个。黄山松林面积820.0hm2,占公园总面积40.0%,主要分布在主峰景区周围,和平、铜锣尖、走马岗、东关、马祖、大龙窝一线以上。杉木林面积190.0hm2,占公园总面积9.3%,集中分布在铜锣尖、和平、大龙窝、长沟保护站,林班11个。常绿针叶林面积1881.0hm2,占公园总面积91.8%。

2.4 季相变化不明显 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针叶林占公园总面积91.8%,毛竹林面积61.0hm2,占公园总面积的3.0%,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只有12.8hm2,占比极少。公园植物景观常年呈绿色,季相变化不明显,景观效果欠佳。作为一个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林木结构简单,一旦发生病虫害则为害严重,不易控制,且松材线虫病对公园包围压力逐年加大,从而不利于森林效益发挥和旅游发展[3]。

3 改造提升原则

3.1 生态优先 任何方式的植物景观改造都应紧紧围绕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然后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植被群落,统筹经营植物景观、生态系统和森林群落。充分遵循地带性植被的演替规律,改善林分层次结构,提高植物景观质量,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提高森林生态效益。

3.2 循序渐进 由于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景观改造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使植物景观改造提升的工作实现预期目标,不仅要合理规划,还需要分次分阶段逐步推进,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各类植物并合理配置规格和数量,采取自然演替和人工促进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植物景观,提高森林植被的美学观赏价值。

3.3 因地制宜 以现有植被为基础,对森林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进行规划。在森林植物景观改造提升过程中,根据天柱山原生性森林群落及植被分布特点,充分调查研究现有植物群落的生长状况和景观特征,因地制宜地对公园现有人工针叶纯林分阶段、分批次地进行改造。补植和培育观赏价值高的乡土阔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景观,丰富森林季相变化。

3.4 管护适当 与城市公园精致的园林景观不同,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是一种野生的状态。天柱山森林公园地势险峻、地形地貌复杂,日常管护粗放。因此,在植物景观改造提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管护难度,在改造方式、立地类型、树种选择、植物配置等方面加以完善[4]。

4 植物景观改造提升措施

4.1 马尾松林

4.1.1 补植 对长沟一带的马尾松纯林,选择林分郁闭度小的地块及林中空地,因地制宜选用望春花、桂花、栾树、深山含笑等观花树种,檫木、枫香、乌桕、三角枫等观叶树种及香樟、黄连木、麻栎、栓皮栎、杜仲等乡土树种进行补植。使用大规格苗木,以便能在较短时间内郁闭成林。还可以结合珍贵阔叶林培育,补植罗汉松、华东楠、南方红豆杉等珍贵阔叶树种,培育珍贵阔叶林资源,使马尾松纯林逐步更替成针阔混交林。

4.1.2 择伐 对虎头崖、河湾一带的马尾松林,开展低效林改造。根据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选择遭受林业有害生物、风倒雪压等自然灾害危害,受害株数占林木总株数10%以上的马尾松林地小班作为改造小班。这些小班林下阔叶树幼苗如短柄枹、山胡椒、茅栗、满山红等较多,不需要再进行人工补植。通过择伐病枯木、濒死木、风倒雪压木和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改善林内光照条件,满足天然更新的要求,分次分阶段逐步更替成针阔混交林。

4.2 黄山松林

4.2.1 补植 对主峰景区的黄山松纯林进行分期限量补植改造。通过清理病腐木、枯立木、濒死木,割灌修枝改善林分卫生,提高森林景观质量,稳定现有小块林分状况,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选择补植补造。补植补造树种选择蓝果树、紫树、青钱柳等乡土树种。补植补造采用林下补植方式,等补植补造树种长大后逐步减少黄山松,营造针阔混交林。

4.2.2 卫生伐+补植 马祖庵、大龙窝一带的黄山松纯林,对遭受病虫害、雪压、风折及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进行抚育间伐,每10年进行2次卫生伐,每次强度控制在5%~10%。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通过封育,让林下短柄枹、山胡椒、茅栗、满山红等阔叶树种自然生长、郁闭;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选择枫香、乌桕、三角枫、檫木等观叶树种,望春花、杜鹃、桂花等观花树种及黄连木、麻栎、杜仲、厚朴、香樟等乡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苗木选用较大规格,以便能在较短时间内郁闭成林,使黄山松纯林逐步演替为针阔混交林。

4.3 杉木林 块状采伐+补植公园内杉木林栽植于20世纪70年代,都为过熟林,树势生长缓慢。由于近年连续出现雪灾,杉木林雪压折断比例较大,林木蓄积量呈下降趋势,应对退化、雪折的杉木林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块状改造。块状采伐面积在0.02~0.1hm2,按照国家公益林采伐管理规定,采伐蓄积强度应小于20%,以保持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在采伐地块应注意保留乡土阔叶树并更新补植望春花、檫木、厚朴、蓝果树等观赏阔叶树种,使杉木纯林逐步更替成针阔混交林。

4.4 毛竹林 佛光寺一带的毛竹林,由于海拔较高,常年受到冻雨和雪灾危害,轻者秆形弯曲、部分折断,重则造成大量断竹、破裂,甚至竹蔸翻倒。因此,要及时做好林地清理工作,保持竹林地面通畅和林地整洁卫生。同时,为了提高毛竹林抵御冻害的能力,对毛竹进行适度钩梢,钩梢保留15个以上枝盘。林中还应培育一定比例的高大乔木,上层林木应适当培育高大通直、冠幅较小的落叶树种如枫香、蓝果树等。在山坡下部,山洼荫蔽处,按树冠投影比例8竹2阔为宜;中上坡、阳坡或陡坡的竹阔比7∶3;上坡、山顶、急坡或雪压冰挂严重的竹林,竹阔比可增大到6∶4。

5 结语

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改造提升必须根据其植物景观现状,提出各类型植物景观改造的具体措施,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植物景观的改造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成效时间。植物景观的改造提升,不仅丰富了森林色彩,增加植被空间层次和季相变化,还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森林植被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防护效益,为促进潜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天柱山森林康养基地提供自然資源支撑。

参考文献

[1]廖德平,张华海.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1):52-54.

[2]刘国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23):45-46.

[3]徐储来.天柱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营林措施[J].园林生态,2018(13):95-97.

[4]单佳月,杜敏红,等.春季森林景观改造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华东森林经理,2019(04):61-6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森林公园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广东官渡六户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公园植物结构的季节配置研究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当代道路绿化景观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