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021-03-30徐艺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交通网络城市交通土地利用

徐艺

(合肥高新城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0 引言

城市交通对于经济发展、人们日常活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城市的动脉血管,为各个角落源源不断地输送能力,助力城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城区内交通用地布局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一些大型城市中,人均出行距离长、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是广泛存在问题。而面对这一现状,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方法来提升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并改善交通状况成为行业内一个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将展开深入探讨。

1 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1.1 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研究表明,城市土地的开发密度以及空间资源的混合利用程度都会对城市人口的出行行为造成显著影响,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人均出行距离、出行道路的选择等。城区的不同区位功能定位有所区别,在一些开发强度很高的区域,交通压力很大,人们出行的方式大都选用非机动车进行,如共享单车、步行,而随着远离城市中心,人们利用汽车工具自驾出行的概率会逐渐提高。可见,城市开发强度与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成正相关关系。土地资源在集中区域高度开发会增加小范围内的人口密度,这些人口在远距离出行使会增加单一道路的交流流量,而低密度区域的道路交通容量结余却很大,这便造成城市交通流分步不均的情况,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这种不同区域的两极化交通特征更明显。国外研究学者针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提高土地混合利用的方法,通过增加土地的利用混合度可以使城市人口交通出行的距离趋于均匀化,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混合利用模式仅仅是增加了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率,对于特大型城市,受到房价等因素影响,人口居住与工作地点之间的通行距离是无法改变的,出行压力很难降低。

1.2 对交通网络格局的影响

城市土地开发对交通分部格局会产生深远影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型楼盘的开发会引导城市交通设计向这些区域集中,特别是在地铁线路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城市,大型楼盘会对铁路线路的走向选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道路向外延伸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人口的增多会使城市中心与周边区域之间的人口流量更多,核心主干道交通压力会增加,这便迫使交通规划做出调整以满足容量要求。有一些城市受到地势条件的限制,在地面道路拓宽已无土地可利用时就会选择轨道交通系统,因此交通系统格局与城市发展的阶段有关,尤其是省会城市,常驻人口增加很快,交通压力会越来越大。

2 城市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1 交通网络的影响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影响是相互,因此,交通网络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首先,交通建设会使土地碎片化,这会降低区域的土地开发强度,特别是房产开发项目,由于道路分割,大型房产项目将越来越难在中心城区开展,这也是很多一二线城市新生楼盘逐步向郊区外移的原因之一。其次,交通规划会引导城市人口的居住意向,例如公交线路开发过程中,会沿途设立站点,而民众为了出行方便会更乐意选择在公交站周边选择购房,这又会从侧面引导开发商对这些片区加大开发强度。同时,在一些新兴城市,特别是国家级开发新区,城市土地的利用、功能模块的划分可以说是完全是按照交通网络布局来进行的,例如雄安新区、兰州新区等。

2.2 轨道交通的影响

轨道交通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大型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近年来我国批复建设地铁系统的城市越来越多,而随着这些项目的开建,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地铁运行速度快,可以满足长距离出行人口的需求,因此人们在进行购房选择时会首选地铁沿线区域,这种趋向会进一步引导建筑企业不断开发,而随着居住人口密度的增加,相应的医疗、教育、文娱设施也会更多,从而形成一条沿地铁线路分部的带状经济活跃区。

3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

基于循环互动作用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能够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城市交通线路覆盖范围广,可达性高;交通网络对于占用土地空间的发展具有支撑性;城市交通系统能够促成土地空间利用的集约化。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要对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进行一体化互动规划,科学制定具体方案,详细来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3.1 科学规划发展战略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而不同城市之间都具有迥异的文化特征与发展特色。城市的所在区域经济文化属性、城市功能定位等因素都对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城市土地资源和交通网络是城市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具有基础性强、体量庞杂的特点,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其人口数量、城市产业布局、人文特征、区域功能等因素都应作为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战略规划过程中始终要坚守的原则。科学制定交通规划方案可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不浪费有效空间资源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贸易往来、娱乐活动等要求。科学规划发展战略注重对城市空间形态与空间结构的优化,例如:构建“点状”与“带状”形态的组合形式,依据城市人口布局疏密特点,通过对城市土地空间的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开发强度,从而增加交通网络的容纳量。

3.2 提升土地空间与交通走廊的发展协调性

通以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构建交通大走廊促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协调,同时,这也能够满足现代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效率高、能耗低、畅通性强的要求。具体而言,基于交通走廊的城市空间布局引导模式,应坚持以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相互协调为原则,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布局交通走廊,同时,对不同区域的空间通道流量进行精确计算与分析,结合大数据条件,设定走廊的通道宽度与长度,并且在规划时要注重预留空间,为后续城市发展交通需求量的增加提供优化条件。比如长期以来都是以东西走向带为主的兰州,其发展规划为以西站十字与西关十字为中心的两主多副模式,整体空间交通空间布局为东西走廊,其地铁的修建也是为这一意图所服务,兰州地铁一号线呈东西走向,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并且没有浪费本就狭小的土地空间资源。按照兰州未来交通规划,结合兰州城市地貌特征,将继续进行西开东进战略,向西地铁一号线将继续延伸至红古区一带,向东将延伸至渝中区,整体四条线路都将为横跨兰州东西的交通大走廊服务,而南北向将以走廊为中心向外辐射,从而达到整体交通条件的协调发展。

3.3 注重分区差别化进行战略布局

对城市进行交通分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交通整体布局与建设,针对分区的人口密度、商业密集性、人口流量大小对交通基础设施与主体交通工具的选择进行科学判断,并且分区不同的交通特点要相互形成良好的衔接,各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城市整体的交通网络。在施行交通空间分区时,要充分参考数据资料,特别是对交通枢纽的规划要发挥其关键作用,因地制宜进行可操作性设计。比如,南通市在进行交通分区规划时,将城市主要区域划分为五种类型,通过主路、河干道对区域进行分割,通过对各路线单元、生活小区、文娱中心的功能性进行分析后制定划分方案,而各个分区依据其特点制定差异化交通政策,主要对支路、公共交通、停车区域的功能发挥提供可行方案。

3.4 依据土地利用性质确定须交通设施设计方案

交通设施之间的相容性与协调性会受到各个区域的功能特点、用地条件、空间布局、人口活动特征等因素影响。例如,规划居住用地不应有主干道穿越,过多的设置斑马线红灯会阻碍车流通畅性;地铁、公交、轻轨的站点应规划在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区域,从而提升人口采用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方式的比率,降低私有车辆通行数量;主干道区域车流量较大,应设置更多天桥通道,从而将人口流量与汽车流量从空间上错开,提升单位面积的交通效率。

3.5 土地资源的混合利用

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混合利用就是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对于提高区域交通容纳量具有重要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地铁、公交、轻轨三位一体的交通规划,公交为短距离出行提供便利、地铁与轻轨由于速度更快,可以为远距离出行减少通行时间,而三种交通工具又在空间上相互错开,且不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另外一种混合利用方案是从城市的战略布局角度考虑,尽可能的将商业区域住宅区错开分部,避免一线式出行,降低上下班高峰期人流车流在单一方向道路上的集中。

3.6 优化城市产业布局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城市中的布局会引导人们的住房意向,从而间接影响交通流量分步。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就要依据企业类型与特点对它们所处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对于一些大型工厂,由于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这些单位分部要尽可能向郊区分散转移,避免集中化导致单向干道流量过大,同时,也可以为城市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于交通设施建设;而对于服务型企业在城市城区的分部也要尽量分散布置,将人口工作出行方向均匀分散在各个交通通道,避免个别道路特别拥挤而其他道路交通容量的浪费。

4 结语

通过讨论可以看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确存在紧密的联系,本文结合实际从科学规划发展战略、注重分区差别化进行战略布局、土地资源的混合利用等多个层面考虑给出一些具体的规划策略,希望对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交通网络城市交通土地利用
有向图上高维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国防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模型研究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交通网络规划发展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