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对策
2021-03-30文佳治
文佳治
(松桃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贵州 松桃 554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繁荣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处于同一区域的乡村发展却非常滞后。为了平衡区域发展质量,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推动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就务必要在城乡规划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推行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乡村产业和资源等方面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努力提升我国的乡村发展水平。
1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1.1 乡村振兴有利于环境美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党的重大历史任务,即积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再给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实际性要求。乡村是否美丽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脏、乱、臭”的乡村印象应该成为历史,而整洁的、散发植物清新自然香气的乡村形象才是应该为之努力改变的,这也适应了现阶段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的矛盾,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2 乡村振兴有利于提升人民文化水平
当下,在党和国家的呼吁下,一批又一批博士下乡、书记领导带领农村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者去乡村支教,将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传递到每个农村。这一举动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精神素养,也为科技产业化发展农村带来效益。
1.3 乡村振兴有利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乡村振兴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已经成为处理“三农”过程中所面临的艰巨难题,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习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脚踏实地,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将农村的有力条件利用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城市带动乡村,将农村的经济水平提升上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完成新时代的目标。
2 要精准把握乡村振兴和城乡规划的关系
(1)精准定位乡村和城市的地位,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庸,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各种要素的涌入和供给,乡村振兴要依托城市的功能、需求和先进要素,二者是功能互补、相互融合的关系。
(2)精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规划战略的关系。城乡规划不是要消灭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也不意味着城市化战略的延缓,二者是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的,是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关系,乡村振兴的实施为城乡规划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型城镇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要素资源,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市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乡村振兴的组成
3.1 组织及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
(1)稳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带动先锋模范,带动引领以及战斗堡垒效用,根据疫情防控经验大力促成村(居)网格化管控,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水准。
(2)积极引入农村实用人才,从而为村“两委”后备干部提供优质人才,而且还应该秉持因材施用的基本准则进行培育。
(3)全面发挥乡贤能人的带动效用,变更传统的思维理念,积极发掘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充分发挥乡贤在我国乡村振兴中的有效作用。
3.2 产业及就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1)根据乡村发展的重要特征,大力扶持传统产业,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针对那些带动性发展的传统产业,需要给出针对性的培育方略,进而能够全面地起到聚集作用。针对比较落后的传统型产业,要加大技改扶持的力度,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实现长远化发展。
(2)逐步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对税收、用地和流转(金)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打造出一个较为协调的环境,打通绿色通道,特别是应该注重集体经济行业地长远化,搭建新型社会合作组织。
3.3 乡村文化及精神遗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1)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关负责人应该保留乡村特色,同时还应该积极地融合我国先进文化、传统习俗等。大力促进我国农村思想文明,大力挖掘传统农耕文明中所涵括的文化观念以及道德理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核心,不断发掘优秀的乡土文化人才,传递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2)注意继续沿用一些古老的传统习俗,比如婚丧礼仪等,从而将当地特有的地理风貌、生产形式、风俗习性等综合在一块儿,当作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利用乡村原本的文明内蕴,产生文化的重要向心力。
3.4 信息化以及生态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辅助
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相关的负责人要积极顺应生态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态势,采取新型化的信息技术促成“智慧乡村”地发展,搭建具有生态产业链条的新型化农村,逐步地提高乡村治理的新型化水平。不仅如此,还应该积极推行农村信息入网项目,不断优化基础配套设施,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新时期发展的信息红利。除此之外,相关负责人应重视农村电力、供气、供水以及排水工作,加大对垃圾及污水处理的强度,从而为乡村生态奠定重要基础。不仅如此,还应该逐步增强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探讨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活动,比如积极地促进农村大力开展“厕所革命”,相应地提升农业环境以及生活饮用水的品质,从而才可以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4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阻碍
4.1 缺乏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长期以来,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此时就给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一系列机遇及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当下缺少合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府部门应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进行城乡规划期间,相关负责人务必要注重搭建新型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过合作组织的带头作用解决农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可以快速地发展,只有全面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效用,方可确保“农民富、农民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稳步实现。
4.2 乡村功能布局有待优化
在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当对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乡村发展措施,确保可以通过乡村功能布局的优化构建乡村新风貌。但是,部分乡村并没有制定出针对性的乡村建设规划,整个乡村的建设顺序非常乱,土地利用模式也相对粗放。个别地区为了避免出现乡村无序建设的问题,甚至制定了“一刀切”的错误措施,严禁该乡村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这对乡村功能的完善产生严重的影响。
4.3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在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对人口、资源、环境这三方面的关系进行妥善地处理,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有效解决乡村地区老龄人口养老困难的问题,通过自我养老模式的构建缓解乡村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之间的矛盾。
5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5.1 构建全新的城乡关系
(1)加大“新乡村建设”“城乡统筹”等战略的推行强度,从而确保能够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保证城乡之间地位地公平性,以乡村人口和乡村产业为基础来刺激乡村的内生性增长。
(2)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乡村生产力要素流向城市,而城市的生产力要素却并没有顺利地流向乡村。因此对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可以突破乡村集体封闭性的桎梏,从制度层面上加快城市生产力要素流向乡村的速度。
(3)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使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与城市相比,并对乡村地区的人口聚集以及产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提高乡村地区基础建设的覆盖率,有效提升乡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保障乡村生活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这正是实现乡村地区高新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5.2 发展新农业
农业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发展好农业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达到“五位一体”中产业兴旺的要求,首先要大力发展农业,粮食是国民生计的命脉,只有在粮食产量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其他问题。粮食的产量问题就要靠农民解决,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种植粮食可以依靠机械化大生产来解决,不必像以前一样辛苦劳累。但是粮食的产量质量都需要严格把控,要时刻研究新型粮食物种,创新耕作机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便利条件为农业的生产服务。除了粮食上的发展,还可以开创新型产业。比如,建造采摘园,果树的种植、大棚的鲜花水果养植,都能带来收益;再有发展畜牧业,开展骑马、钓鱼、挤羊奶等活动,用这些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新型农业添姿加彩。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满足“三农”工作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想稳步实现我国乡村振兴重大方略,此时就务必要合理地分析当下农村发展地现实状况,同时还应该以此作为重要前提制定发展战略,提升我国的乡村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