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021-03-30秦婉蓉
秦婉蓉
(湖南华意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湖南 衡阳421001)
0 前言
经济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力量,但由于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时限相对较短,在一些地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只有不断地优化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让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才能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数量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良性影响力,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 软土地基的概述
软土地基是指包含着粉土、黏土等,呈现出细微颗粒特点的质地松软的土壤,并且还囊括了沙、泥炭等共同组建成了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土壤因其松软的特点,所以在空隙上相对较大。由于软土地基的地下水位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所以在软土地基上构建水利工程往往会面临着地基下沉等多种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在软土地基上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得到了优化,使得软土地基施工逐渐成为较为常见的现象,不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还是需要对软土地基的特殊性重视起来,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处理要求,罗列出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从而为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托力量,让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2 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2.1 压缩性较高
因为软土地基土壤之中的空隙较大,土壤较为柔软,压缩性较高,所以在稳定性上会有所欠缺。此外,软土地基的土壤间隙较大也决定了其吸水性较强的特性,使得软土地基在面对压缩时会出现相对平缓的情况。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采取了加大压缩压力的情况,试图抵抗软土地基的特性,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所需,但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当压力超过软土地基的承受范围时,软土地基就会出现下沉,这也就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在软土地基施工时,建设单位必须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特性,依据软土地基的特性制定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2.2 触变性
软土是沉降物的一种,一般情况下软土会保持絮凝状态的原始状态,触变性相对较高,如果在工程施工中,保持软土的原有形态直接施工,则能够让施工为主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但絮凝状软土的抗冲击能力较弱,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则极容易导致其结构遭到破坏,无法维持原有的形态,强度也会随之降低。这也就是软土地基在高强度的振动下会出现侧滑、沉降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2.3 透水性较差
软土具有透水性较差的特点,当水垂直于软土的表面向下渗透时其渗透能力会进一步地下降,致使沉降时间被大大地延长,导致水利工程中水的固结受到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软土还具有抗剪强度较弱的特点,施工技术人员在开展相应的工作时,必须要先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试验,检测抗剪强度的数值,从而为水利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支持力量,保障施工的质量与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策略
3.1 作业前准备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占据了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想要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就必须做好相应的作业前准备工作,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从各方面对施工前准备的要点展开研究:首先,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机械力量逐渐代替人力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量,为水利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力量。但在机械设备发挥良性作用的同时,也让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如果建设单位无法保障机械设备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的落实,将会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最终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工作开启前,建设单位需要对水利工程软土施工所需的所有设备进行检查,登记各个机械设备的具体磨损情况,在发现设备的耗损过于严重后,及时进行修缮或替换,以保障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工作中机械设备能够提供可靠的支持力量,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和稳定地进行。其次,软土地基需要应用一些大型的施工设备,以提升地基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但由于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施工现场的垃圾、施工残土等杂物堆积,使得大型地基施工设备无法及时进入施工现场,这也就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的效率大大降低。最后,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下,水利工程的优势特点越来越显著,这使得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增长,使用所需的材料也因此而增多,成为对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在施工前的准备环节,建设单位应当对软土地基施工材料的选择重视起来,以国家的规定标准作为基础,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环保性等多方面优势的材料,为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为进一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建设单位还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通过核对材料的检验证书,作现场取样测试等方式,确保运输到施工场地的材料和预先选择的施工材料相同,进而有效的规避因材料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效果降低的情况出现,实现施工准备环节的价值。
3.2 施工细节处理
除了对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宏观把控之外,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把控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细节把控方法进行探究: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这一趋势推动了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加固技术的优化,使得加固及时逐渐的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问题。但想要让加固技术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建设单位还需做好细节把控工作,充分考虑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最为匹配的加固施工技术。其次,开展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之前,建设单位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对加固施工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在面对较大施工工作量时,建设单位需要优先考虑针对砂垫层的施工作业措施,利用换填法将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工作成本降低到最小的范围之内,进而保障对施工细节的有效优化,让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最后,软土地基处理在整个水利工程中所占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细节处的检查,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相关的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移除隐患问题,避免细节问题的逐渐堆积,最终对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实现对施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护,让建设单位的利益能够得到切实的维护。
3.3 桩基法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环节对施工位置的清洁性具有一定的要求,软土地基中的淤泥含量过多,将会导致软土地基施工的深度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大多会选择利用砂石桩或者木桩降低泥沙对地基施工阻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诉求的增加,这种施工方法的效率性和质量性较低的缺陷就暴露了出来,对此,建设单位应在原有的基础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将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预制桩施工的依托力量,并且采取桩基法开展软土地基施工工作,进而在机械力量的支持下让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达成对人力资源的节约,让施工成本得到降低,施工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因材质问题出现放热情况,将会使桩基周围的软土受到影响,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最终使得软土的性质出现变化,呈现出复合型地基的特点,进一步的提升地基的强度,规避下沉等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对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材质的应用重视起来,全面的掌握混凝土的特点、性能等,使其与桩基法能够形成高度配合的状态,进而实现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
3.4 换填法
换填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使用换填法施工时,施工工作人员需要对换土的选择重视起来,在全面掌握原有的土质特点后,筛选出与之特点最为接近的土壤作为换土的材料,以保证换填法的应用质量。而后,施工工作人员需要将软土地基中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土壤挖出,将预先准备好的土壤填进软土地基内,并利用机械设备将换填土的位置夯实,为下一步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3.5 旋喷法
旋喷法能够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土层的加固,并且在防渗透处理上也能够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加强旋喷法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中的应用。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旋喷施工所需的水泥浆液进行准备,确保水泥浆液材料的质量,为旋喷法的施工质量奠定一定的基础。而后,在使用旋喷法进行实际的施工时,技术人员需要对桩基法、旋喷法等有全面的掌握,选择具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操作,进而在保障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质量的同时,让施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规避多种事故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经济损失概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起到高度的重视,做到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不断优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发挥更高的影响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