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保证居民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2021-03-30王军慧
王军慧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10)
0 引言
居民用水水质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质量。近些年来,国家深入推进居民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将过去简单的用水提升到安全用水的高层次,这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在未来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完善居民用水水质安全工程建设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1 居民用水工程概述
1.1 特点
①规模较大。居民用水安全覆盖较广的范围,存在较大的工程规模和较多的工程数量;②多元化。不同地区具有差异化的环境条件、水源条件,因此居民用水工程形式也各有不同。其中农村用水工程主要服务于农村居民,往往只有较小的实际建设规模;③管理难度较大。居民用水工程具有较多的数量,需要较高的管理成本,存在较大的管理难度。如果管理体系、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将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居民用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1.2 建设要点
①保证水源持续性。水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促使用水问题得到解决,先要寻找可持续性水源。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需综合考虑地区降水量、地上地下水量分布、供水难度等内容,科学开发水源且完善建设配套设施,促使人们的正常用水需求得到满足;②科学规划工程建设。为保证居民用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工作人员要对项目建设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实施建设活动之前,相关部门需科学规划工程项目,细化明确项目进度要求,且将验收标准严格制定出来。同时,要科学选择施工单位,保证具有较强的实力以及良好的信誉,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同步控制水源附近的污染情况,禁止周围居民随意排放污染物与工业“三废”,促使水源水质符合相关标准;③加强水质检测。向居民供水之前,要利用检测设备科学检测水质,保证与饮用水标准所符合。如果水源水质存在问题,需将针对性的净化处理技术应用过来,之后重新检测经过处理的水源,避免因水源水质而威胁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2 影响居民用水水质安全的因素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地表水、地下水是居民用水的主要水源,水资源的水质不仅会影响居民用水安全工程的供水可靠性,也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密切关联。由于水源保护工作需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导致居民用水安全在推进中存在阻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供水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一些地区尚未完善构建居民用水安全政策和措施制度,且经费、人员均严重缺乏,水质监测相对技术落后;②生产用水与居民用水混为一谈,地下水开采应用技术落后,随意性强,只注重工程结果,不注重生态保护;③废弃水井管理缺失,对因故废弃的水源井缺少封固措施,致使地表污染水通过水井污染地下水。
2.2 水质监测体系不完善
进入新时期后,农业、工业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很容易污染到水资源,导致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浅层地下水等皆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地区的饮用水中存在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包括铁、锰、锌等,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水源地往往分散存在,目前主要由水利部门等定期采样监测水质情况,并没有将动态的监测制度、设备体系等完善构建起来,水质监测的常态化、制度化目标尚未实现,这样实时水质将难以得到准确反映,进而影响居民的用水安全。
2.3 油气生产造成的水污染
①油气企业生产开发过程中,不按规范的生产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进而影响地质和水文环境造成部分指标超标;②油气企业在生产中进行原油运输、泥浆渗露、输油管线破裂、违规开采、注水、压裂等活动,破坏地下水及地下岩层,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居民用水水质大面积污染,造成多项毒理指标超标;③油气企业在生产生活中未取得地下水审批手续违法对地下水资源滥取滥采,同时采水工艺单一落后,引起多地下水出现水量不足的同时造成居民用水污染。
2.4 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
农业生产造成的居民用水污染,如部分农民群众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化肥与农药将会在土壤中残留,不能被植被吸收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经雨水稀释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作用,污染浅层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污染到水源水质,从而导致居民用水污染。
3 提高居民用水水质安全的措施
3.1 完善管理维护体系
居民用水安全工程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有设备老化、设施损毁等问题出现,如果不能够及时管理和维护,将会影响居民用水安全工程效益的发挥。但目前一些地区缺乏完善的管理维护体系,导致各项维护任务得不到顺利实施。针对这种情况,需加快管理维护体系的建设步伐。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资金问题是制约居民用水安全工程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需结合实际资金需求,投入充足的资金。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将专项资金设立起来,通过专款专用制度的落实,避免有限的资金遭到浪费;②管理效率严重降低。针对这种情况,需依据工程使用主体对工程产权归属进行合理划分,之后结合产权归属情况落实责任制度,通过明确权责,有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3.2 完善水质监测体系
在进行居民用水水质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密切配合,积极交流和共享信息,逐步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经常性监测供水水源与水质,不定期抽验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网设备,以便对供水安全状况实时、动态掌握。通过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促使水资源安全得到保障。受地区实际情况的影响,存在着较长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战线,导致水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因此,要在居民用水安全工程的始末全面贯穿水质监测工作,科学确定水质监测频率与检验指标,将水质监测体系构建起来,对水质监测器材设施、技术、人才等进行完善配置,认真化验各个环节的进出水源,这对保证居民用水水质安全尤为重要。
3.3 细化水质保障策略,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①细化药物处理环节。对微生物超标的区域,通过争取政策、筹措资金对现有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为集中供水设施安装自动消毒装置,对水窖、水井等分散式供水工程实行投放净水药物进行消毒。同时进一步强化卫生整治和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生活污染、农肥污染,确保居民用水水质安全;②加快推进工程及设施改造。对毒理性指标超标的区域首先是根据实际情况,邻近周边水源水质好、水量足的,可改造现有供水管网,通过跨区域供水解决当前区域内的水污染现状;其次是附近已有水源不可用的,可通过另找水源或新打深井来获取洁净水源,满足目标居民用水需要;最后是附近无可用水源、另找水源综合成本过高,应根据用水需求安装大型净水设备或为用水户安装小型入户型净水设备,也可规划新修水窖水窑等工程形式,解决居民用水需求问题,从而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3.4 财政资金保障到位
为促使居民用水水质安全工程的持续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地区需将财政资金保障到位,设立专项检修维护资金,促使居民用水安全工程的保障制度体系得到逐步完善。要想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单靠水利部门是难以保障的,必须有多部门配合和支持,尤其是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①一些居民用水安全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费,现在的业务部门除了办公经费,没有专项资金,也没有相关管理经费。一旦一些居民用水工程项目年代久远,管网老化,就需要重新改造;②水质检验设备的配置和更换,水质检测人员和管水员的业务培训,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③水利业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经费,尤其是出现暴雨导致管网受损或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④水利部门还要应付各级部门的检查、审计等,没有一定的管理经费是难以完成居民用水安全工作的;⑤水利部门印制一些饮水安全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时需要经费。
3.5 强化居民用水安全宣传
应加强各部门通力合作,开展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宣传,使群众树立自觉保护水源的观念,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居民用水水源及供水工程的保护、管理,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在水井、水池周围设置围栏,警示牌等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提高水源地的生态涵养功能。同时,要综合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对安全用水方面的知识广泛宣传,唤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主动抵制可能会污染水源水质的不良行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居民用水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源的水质安全是最核心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如何保证居民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相关部门需结合现阶段居民用水水质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维护中暴露的问题,从多方面入手,在优化居民用水水质安全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居民用水水质安全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