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建筑设备技术专业为例

2021-03-30王燕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3期
关键词:建筑设备产教育人

王燕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2020年6月,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被教育部重提并要求要在完善课程思政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理工科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时代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创建实践与理论结合、德育与智育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院校、单位协同育人的效果。

建筑设备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建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于智能化建筑的需求更加旺盛。智能化水电设备在楼宇建筑中建筑设备的投资占比逐年上升。因此,学习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院校利用好学生的大量实践时间,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专业建设与思政教学两手要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都要提升,高职院校要格外重视自己的育人使命和沉重责任。

1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设备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困境

“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早在2017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有效策略,能够为国家的发展供给更多实用型人才,增强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供给,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强化产教融合的方法,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在推进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的过程中,建筑设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遇到以下挑战。

1.1 校外实践的时间越来越多,课程思政的覆盖难度增加

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于技能的训练,课程体系更加偏向于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的目的是在强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加强岗位实训,而思政知识的实践性相对较弱,在产教融合中难免会忽视思政知识的融入。当学生进入实训岗位之后,课程思政的覆盖范围将大大扩大,从校园内部扩展到校外实践基地。

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面临更多元的文化,学生还未具备成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很有可能出现意识形态风险。而在环境的限制下,思政教师无法及时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接受教育的环境是固定的,学校的教学效果很稳定。但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之下,学生被分散到不同的岗位参与实习,学生无法用于固定、连续的学习时间,课程思政的基本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学生的生活环境由原来的校园转变为企业内部。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原有的意识形态体系容易受到冲击,学生有陷入道德迷失状态的风险。当思政教育拓展到校园之外需要更多的经费,学生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政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

1.2 课程体系更加开放,教学内容的设计难度增加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院校与企业合编的教材数量将大量增加,这样一来,课程思政的专业知识依托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院校要考虑到行业和企业的差异。在合作企业内部,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学生所处的不同工作岗位也增加思政教学的困难。

企业环境成为与校园环境并重的学生成长环境。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本身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一些制度还处于完善状态,企业管理者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思政教育经验,但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政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程度之间存在差异。同时,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从培训内容中发掘出思政教育的资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教育能力,但是,多数企业没有这样的抱负和精力。

1.3 育人主体的多元化,课程思政师资建设遇到困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专业教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一定的育人责任意识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技巧,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2]。归根结底,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还是要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产教融合将实现育人主体的多元化,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出现了校企双主体的二级学院,企业内的专家也将进入高校的育人环节之中。部分院校也在实施人才共享战略,吸引优秀的专家进入学院教学之中。校外的行业专家本身的思想素质良莠不齐,即便是企业内的党员专家也很少有具备成熟思政课程教学经验的。

(1)企业与学校对思政教育的目的认识程度不同,这一差异将导致课程思政的衔接性断裂。高职院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多数企业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目标,对思政教育持轻视的态度。

(2)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缺乏学院思政教育的经验。“企业需要在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中收获更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时代新人”[3]。从另一个方面讲,学生的身份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转变。学生在校、企之间的角色转换导致内心中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困惑。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会怀疑以往的思政理论。同时,在校外专家进入之后,学校要防范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要抓住产教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强化思政教学,提升人才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家国情怀。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设备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策略

2.1 强化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

院校要集中院校的资源,吸收示范性成果。①发掘专业课程的特点、认清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做好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条件。针对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懈怠、思想动摇等问题开展育人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首先确保实践学习的效果;②要健全学生的思政素养考核制度,在实践教学中配备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思政教师共同组成的思政考核队伍,全面考察学生的思想素质;③要强化对企业现有思政教学资源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大国工匠的伟大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除却考核之外,还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德高为师,专业教师要在教学和生活中培育自己的良好道德,严守对师德的敬畏之心,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如果专业教师自己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那么就无法承担起思政教学的崇高使命,课程思政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产教融合与‘互联网+’是同一时期背景下提出的产物,产教融合也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4]。①教师要关注新鲜事物和新鲜观点,要想学生之所想;②思政教学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生活化的素材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③思政素材要专业,建筑设备专业培养的是专业化、技能型人才,思政教学要结合专业的教学特点,实施专业化教育,构建开放型的教学体系,不断开拓新的教学形式。

高校要利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即时即地的学习提供条件,利用现代技术拓展课程思政的覆盖面。另外,要开发新的教学形式,利用讨论会、观摩会、情况调查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环境影响下树立良好的道德理想和职业理想。

2.3 鼓励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

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进程,制定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政策,营造产教融合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在以往,部分高职院校成立了双主体二级学院,由高职院校负责,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自2019年4月以后新政策的制定,标志着要给与这一类型企业大力度的财政优惠。在产教融合型企业中,企业的首要地位得到保障。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之后就应当承担培养人才技能和思想的任务,参与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事业中,保障育人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供应。其次要为企业中的思政教育人员提供统一的培训,指导企业内的教育人员做好课程设计。打造专业素质高的混合型教师队伍,为思政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最后要构建产教协同育人制度。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管理和考核工作,从制度层面保障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

猜你喜欢

建筑设备产教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建筑设备安装施工阶段中工程造价的控制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2014年全球建筑设备销量增幅可达5%
沃尔沃建筑设备布拉奥斯工厂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