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加氢站助力碳达峰
2021-03-30本刊评论员
文/本刊评论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全球,又明显加快了速度。所谓变局,既涉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也包含新科技新技术革命,引导人类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变革。例如,正在进行中的全球碳中和进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不要说一百年前,即使五十年前,我们也没有听说过碳达峰、碳中和这样的术语,更遑论成为一项紧迫的使命。这大概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列。尤其是,碳达峰的承诺只剩十年时间,“十四五”成为重要的关键期、窗口期,一天都不敢懈怠。
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禀赋,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高达六成,而煤的碳排放比石油高30%,比天然气高70%。如此排名,决定了中国碳达峰之路的轻重缓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最大程度减少化石能源的总量。
本期封面报道聚焦氢能。氢作为零排放能源,将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张家口等地,已经建设了约百座加氢站,越来越多的氢燃料车驶上道路。氢能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
应该说,二十几年的示范、试验、推广,业界对氢燃料的减排前景,赋予了巨大的希望。但是,它并不会一帆风顺的,无论技术、设备、硬软件,还是政策、标准、监管,都有诸多不适应。加氢站举步维艰,勉力维持,各种吐槽。
其实从煤炭到石油、天然气,到水电、风电、太阳能,到燃料电池、核聚变,人类能源发展的每一次跳跃,均需面对种种不可知因素的挑战。这样战胜挑战的过程,就是能源利用进步的过程。氢能、氢燃料的普及推广,也不可能轻松跨越。
氢能、氢燃料的发展,已经处在理论、技术、工艺、市场等一系列根本性突破的前夜。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布局,加强研发,加快推进,中国当然不能落在后面。特别是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后,从上到下,紧抓落实。氢能发展在中国的突破,指日可待。
中石油、中石化已经把氢能研发和加氢站的建设列入了重要位置。“国家队”的加入,更给相关领域带来强力支持。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国的加氢站也会像加油站、加气站、充电桩那样,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成为碳达峰的重要抓手,成为能源企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