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在室内设计技能课程的教学实践

2021-03-30郑薇

建材与装饰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美育美学

郑薇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惠州 516025)

1 研究背景

2017 年,我国教育部曾与13 个省(区、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要求地方政府联合教育部门推动学校美育的发展,建立相关的美育评价制度。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国极其高速的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比以往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学教育已越来越被重视。从幼儿早教中的艺术课,到高校美育课程的开设,都证明美育的重要性。美育课程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如今更强调要结合专业特点来推进,并做出详细的部署,切实把美育从意识理念扎实转化为政策实施的着手点。

以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课程的比重更大,思想意识层面的培养相对较散,缺乏系统推进,因此,职业教育下的高职学生对美学思想、我国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缺乏兴趣和全面认识。然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因此美育课程的建设要将美学文化融入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审美情操等重点优化美学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美学文化的知识教育,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美育视角下的专业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2 研究现状与问题

2.1 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美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的有关著作、论文已有不少,在中国知网的检索中,与美育、艺术专业教育相关的论文大约有80 篇,与美育、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论文大约10 篇。其中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杜卫老师发表的《当前美育和艺术教育关系的若干认识问题》论文,探究美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同时,杜卫老师在《关于“艺术教育”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论文中指出,最需要建立的新学科是以美育为核心导向的艺术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美育学学科,阐述美育与艺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必要性和改革性,这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基于美育视角下的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湖北经济学院的刘斌老师发表的《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高校通识美育混合式“金课”研究——以室内软装设计为例》论文中,阐述美育课程重要地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探究艺术专业课程里美育教学的新路径。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然而,因职业教育中专业领域培养模式已趋于常规、固化,导致美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建设依然较为生硬,美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稍显薄弱,学生接受度不高。

2.2 现实问题

目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并未开设专门的美育课程,仅有一门世界现代建筑史,虽为必修课,但因内容繁复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作用是有限的、空泛的。而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美育教学仍未全面覆盖,专业课程训练目标较为单一,美学理论的融入生硬。技能型课程只是在教学资料上做出美育观念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上并未过多实践,出现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教学痛点无法得以解决。因此,梳理美学认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具有实践意义的美育与专业互补型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3 探索与实践

3.1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树立美学观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尤为重要。这是审美范畴的意识框架,是指导设计实践的必要前提。然而,当今时代的青年处于信息碎片化时代,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美学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如今高职教育仍处于重实践的层面,高职学生在意识范畴的修养更为欠缺。因此,“课程思政”是一次教学实践的改革契机,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完善,更直接有助于学生的素养养成。通过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文化的发展史,以微动画、微视频的形式引入我国美学发展脉络中的代表人物、主张、风格、代表作品等知识,帮助高职学生从中看到中国设计师的爱国情怀和美学理念,使高职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的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强国有我的决心。

3.2 做好顶层设计,找准现实切入点

职业教育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正是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现。作为高职院校,要加大美育的投入力度,在提高技能型人才实践力的同时,注重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习惯,提升文化力、创新力,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全面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因此,提高美育的育人能力,对于培养能工巧匠有直接作用,也对美育人才的实践培养有所助益。

就上述所提问题,着手课程建设的改革,寻找美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纽带。以我院为例,根据企业的用人反馈,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稍显欠缺,导致在工作岗位上未能及时转换角色,这是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之一。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案、授课计划、授课内容等方面切实融合美育知识,做好顶层设计,寻找学科交叉点,是解决此问题的着手点。在专业领域的维度中,美育的涉及范围更深,审美意识教育、建筑历史文化素养、设计师专业素养等都是主要内容,应该将职业领域的美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渗透到理论知识、专业活动的教授过程中,达到知识、技能、素养的三方统一,为后续实施提供依据、保障。

3.3 提升教师认知,落实改革实践

传统职业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学术的问题,要转变这个状况,高校教师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有所认知。正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首先要统一思想,明确认知,提高专业教师的美育文化修养,加强专业教师美育工作能力,切实保障美育教学实践的改革推进。需要警惕的是,美育绝不是史论教师的内容,而是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必须有所领悟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的积累丰富自身的美育理论,自觉学,深入学,提升美育育人能力,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本专业特色出发,将美育定位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关键解决点,寻找联合纽带,把美育元素细化于每一堂课,以此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3.4 选择试点课程,开展融合摸索

在探索之初,选择个别课程着手,边整合,边反馈,边修正,以便之后更好地推广应用。以我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选择《电脑效果图表现技法》为探索课程。本课程为技能型课程,以训练作图能力为主。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最终在掌握作图技巧方面问题不大,但大多数学生停留在临摹制作层面,并未把所学理论和审美意识有效内化,通过软件表达。因此,专业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摆正思想,可联合史论教师一起开展集体备课,一同进行头脑风暴,从建筑史的相关理论切入,挖掘职业教育的文化需求、人才需求、职业需求等,把美育政内容渗透到教学环节的任务、活动之中,润物于无形。以教学过程为例,在课程导入环节植入建筑领域的历史理论,把世界现代建筑史的具体内容细化,通过每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巩固建筑史,为后续作图提供审美保障,为美育养成提供积淀;在讲授和演示环节,把职业岗位需求的必备素养融合,比如如何在方案中融入美学思想、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展现设计理念等;在教学反馈环节,让学生结合电脑表现技法对传统文化、代表设计师和作品做出复盘,整理思路,形成脉络,并用图纸汇报分享。这有助于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更深入、更细致地内化美育内容,这样既避免思政理论的枯燥传授,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4 结语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美育传统的民族,从孔孟时期教育就体现礼乐之精神,而到了20 世纪初,西方的美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推动我国美育思想的进步。职业教育中美育的深化植入,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而言十分重要,既可以为实际教学带来方向,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维碰撞。在专业课中融入美育,能有效构成审美价值引领。可以有效做到同向联合,形成更正向的、全面的艺术专业育人模式,也有助于形成新的学科特色。美育的内涵正在不断地丰富中,室内设计领域的职业教育必须时刻警惕,摆正思想,明确思路,勇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扬长补短,以此完善教学内容,为后续的专业建设、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美育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外婆的美学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