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下对“田园城市”的再思索
2021-03-30王世菊王昱之
王世菊,王昱之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1 引言
处于当今社会中的中国,已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城市问题,无论是日益上涨的住房问题,还是越发拥堵的城市交通情况,以及生活环境污染问题、日渐恶化生态环境等等[1]。尽管各城市政府已经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这些城市问题,但是矛盾依旧存在。而同样在中国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城市涌入了大量的农民工,致使农村的大量劳动力缺失,农田出现无人耕种大量荒废现象。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确能够极大的削弱城市对于农村的吸引力,构建一种“城市-乡村”的结合体有利于更好的统筹城乡一体化,疏散都市中心区过度拥挤的现象,将城市拥挤的人群疏散到一个风景优美、环境优良的乡村[2]。通过这种规划方式来更好的规划土地以及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只有更好的运用这种方法才能来缓解甚至是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城市环境破坏及乡村衰落的问题[3]。
我国自然资源部所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无论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农业用地都是立足之本。好的农业用地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要夯实基础就必须制定出一套优良的治理纲要。自然资源部根据城镇、农业、生态三种空间划定三条控制线,提出划定“三区三线”(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无论是哪一区哪一线,都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必不可少[4]。
2 中国当前的境况
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极速推进,“城市病”在许多的大城市中出现,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一方面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有对国家的发展也存在着极大的制约[5]。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制的优越,以及生活环境的便捷,大量的知识分子及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宅基地闲置,甚至是基本农田的荒废,导致农村环境越发的恶化,基础设施的资源浪费。由于村民的锐减,乡村变得越来越没落。部分政府采取的乡村合并,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这种手段只会让越来越多的自然村落走向灭亡,而“袅袅炊烟、漠漠水田”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景象也会消亡。也许再也无法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象。
无论是城市环境的恶化,还是乡村鸟语花香的消亡,种种问题的产生都源于资源分配的错误以及空间规划的不合理,而如今多规合一,以及国土空间规划都强调了合理分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目前面对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从宏观空间保护格局出发,以自然地理国情和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为核心,统筹科学划定,做到上下协调,三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实事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三条控制线看作是用来规划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管理控制的边界线[3]。
3 “田园城市”在中国实施必要性
我国的城市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房价问题、拥堵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虽然各大城市已经做了许多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希望缓解城市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矛盾仍然存在。中国的农村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过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许多农田无人耕作中,渐渐荒废。
4 “田园城市”在中国实施可行性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能有效减弱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通过构建城市-乡村磁铁来达到使城乡一体化的目的,通过组织一个从过分拥挤的中心向稀疏散落的乡村地区迁移的运动来疏散人口,合理利用土地。对于缓解和解决中国当前的城乡问题是非常切实有用的。
5 “田园城市”在中国的实施意义
霍华德在书中说 :“因为美丽的城市组群是建设在人民以集体身份拥有的土地上,……那是世界上任何土地押在私人手中的城市无能为力的”[5]。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注定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容易实现霍华德的理论。由城市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组成的土地公有制体系能为社会城市群的建成提供非常有利的土地条件。因此,“田园城市理论”是非常适合在中国实行的。
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与政策,将作出怎样的规划,规划行业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将会给规划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是规划行业所要面对的处境,也是规划行业从业人员不得不所要面对的问题。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回顾过往的世界各国的相关城市规划理论,下面针对做这些作出结论与意见。
6 结论与意见
6.1 古今结合,寻求出路
追古溯今,中国的城乡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在封建时期,城市被用作统治者的“行政区”,乡村作为农民的生活耕种区,城乡差距很大,在结构布局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由于当时的人口分布的稀疏以及没有工业污染的存在,当时的社会处于稳定发展,和谐共处的状态;洋务运动时中国开始在部分地区发展初步工业化,城市布局出现了一些改变,中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发展显现出一定的差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是经济落后、工业滞后、人民教育程度低的农业大国,故只能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了很多的工业城市;1961年连续三年不搞规划,导致城市管理失控;1976年城市规划机构和规划工作才得以恢复正常运行;从提出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统筹化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直至最近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以看出中国正在经历一步步的转型与发展,国土整治与土地利用规划一直是关注的重点[5]。从大规模建设逐渐转向精细治理是城乡工作重点,以人为本,注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分析国家治理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首先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各地区做好区县界定,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进程,均衡各类用地;
②提高城乡发展活力,提高绿地广场用地率、增加商业服务网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力度;
③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平衡发展[6]。
6.2 生态协调,可持续规划
从国际上城乡发展类型来分析讨论,发现城乡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模式有两种。
①优先发展再治理,如伦敦、东京等都经历过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整改过程;
②协调发展,例如新加坡在早期就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发展。
中国在城市治理方面,国家应该发布各种环保立法并严格执行,严格把控生产生活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7]。增强城市弹性,建设海绵城市。对于乡村,应划定各个边界线,保护基本农田与生态环境,做好乡村整治工作,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追求利益。
城乡规划和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乡环境[9]。
6.3 交通强国,加强城乡互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方面都与乡村拉开了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交通上尤为明显。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全面覆盖的农村交通网[8]。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三区三线”根据城镇、农业、生态三种空间划定三条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9]在规划交通时应着重考虑好各个区线之间的关系,协调规划布局,构建合理便捷的交通体系。通过强大的交通网加强“城镇村”的联系,构建合理、紧凑、高效、公平的空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