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树栽培学》课程教改探索

2021-03-30孙彬妹刘少群曹藩荣郑鹏

广东茶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验课茶树栽培

孙彬妹 刘少群 曹藩荣 郑鹏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茶树栽培学》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为高等院校园艺茶学专门人材出版的一本学习教材,课程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茶树的繁殖与栽培两大部分,书本系统地将我国茶树栽培简史、茶树种植区域概括、茶园安全生产技术与要求、茶叶采摘等各项生产应用措施等内容进行分章阐述,同时贯穿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为广大学生与茶树茶叶农业与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详细学习资料。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应重视本科生实验教学环节,不仅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还要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为提升《茶树栽培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效果,提高本科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创新性思考与实践能力,本文对《茶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茶树栽培学》教学现状

《茶树栽培学》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理论知识,主要涵盖茶树繁殖、栽培和生产等内容。与大多数专业课相同,茶树栽培学的专业指导计划方案为理论与实验、实践课相结合,学时差距不大,同时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相似。

1.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但仍需教师穿针引线

由于农科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对主要栽培方法技术与实验步骤进行说明,课堂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每位老师的基本技能。但农科知识的输入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讲解等方式的不同将影响着学生上课积极性。虽然大学学习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但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毕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常识不了解,更何况是茶树栽培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扩充与实践指导尤为重要。

2.课堂氛围反应平平,学生学习觉悟不够高

目前大多数学生存在着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学习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功利性地进行课程学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具体表现为上课期间无法很好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或者一节课下来对课堂内容一知半解,却不主动思考解决,而到了期末复习周花上几天将课本粗略地学习,试图以此应付考试。但茶树栽培学课程内容较多,知识点繁复,短时间的突击学习是无法把将课本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并转化为自己所用的。

3.实验实践课没有创新性,学生自主能力较弱

多数情况下,教师会让学生在实验课前进行预习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实验步骤。但学生大多都只是将实验指导书上的资料直接抄写在实验报告纸,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实验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做实验直接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大多数没有进行思考,课后实验报告撰写得出的结论全班基本相似,没有创新性思考。[1]

二、教学方法改进

1.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元化

1.1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设置一些课堂思考与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够积极,可以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回答加分的形式提高同学们的踊跃性。虽然此方法较为被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分组的形式也能在一定情况下带动同组的同学,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情况下,教师还能布置少量的课后思考题,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进行文献查阅、数据整理与分析的能力等。[2]

1.2 开展网络教学

疫情的突发,许多学校开展了网络教学以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部分学生表示,线上课堂的回放与暂停功能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思考与笔记记录时间,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返校后,教师在进行日常线下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网上录播课进行知识的详细讲解,学生在课堂上有没弄懂或课后复习时遗忘的知识点,可以对教学视频的再次观看,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与整理。

1.3 强化课堂多媒体应用

由于茶树栽培学特殊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本内许多知识通过单纯的文字表述难免枯燥乏味,学生难免对课堂内容感到乏味而丧失兴趣,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将教学课件以投影的形式传递,在进行茶树栽培学的理论课教学时,教师可将往届茶树栽培与管理的实践过程条理性、目的性地制作成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学生可通过视频提前了解如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园施肥短穗扦插等过程,[3]对实验课所需进行的实践作提前准备,对较复杂的实验步骤的观看也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实验课授课模式差异化

2.1 提前预习

以往实验课教师会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步骤,一般都为撰写实验报告,即抄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这种机械化的抄写无法使学生对实验有深刻的记忆与理解。通过改革,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之前通过线上作业布置,安排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根据书本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将文字形式的实验步骤简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表格或流程图。如此一来,既可节约学生上课时消化理解实验步骤所需的时间,又可通过简单明了的图表使思路更加清晰,避免边看书边做实验而导致步骤出错。

2.2 分类教学[3]

根据学生兴趣所在分为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在倡导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较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有些学生偏向于自主设计实验方向,有些则在实验操作方面较为精通,通过开展分流实验可在更好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的情况下,节约一定的实验资源与操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条件下不断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找准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选择的方向设计课程内容,加强综合性实验的自主实操训练,扩大设计性实验的发散思维系统,提高培养效果。

3.实践课授课内容模块化

3.1 季节性实践教学

根据茶树年生长周期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季节开展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由于茶树的种植与采摘有季节性,若按照理论课的教学大纲顺序安排实践课,有些内容会与茶叶生产季节错开。教师上课时需随机应变,将广州的气候环境与茶树生长规律相结合,合理调整与安排授课内容。其中可以先将应用型的知识点如修剪技术、采摘技术和嫁接技术等提前,与实践课相结合,趁热打铁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起来。等到冬季封园时,再进行茶树生长环境条件、茶树高优生产等理论的教学。[4]

3.2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资源

由于《茶树栽培学》综合了育种、耕作、土壤分析与植物保护等各个与实际生产相关的知识,茶学学生除了从课堂中学习与吸收茶树的特性以及栽培管理知识外,还需要科学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与生产过程中。随着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市场急需茶学拥有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在教授知识之外,还要及时与合理安排学生的实验与实习工作。

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再结合季节性生产实践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校内建有校内基地10 亩,宁西基地60 余亩,并且均配备有加工生产设备,可提供学生在时长较短的上课时间内进行连续性、参与式的实践学习。[5]同时校内基地方便学生观察自己的实验成果,如茶树的扦插繁殖,在第二年春季学生可亲自观察统计茶树扦插成活率,有助于加深对专业技能的印象。对实践基地对充分利用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服务,而校外实习则能通过长时间的岗位培训,通过跟随基层一线技术骨干,更完整地学会一整套的茶园茶树栽培生产技术。[5]

三、结语

作为一门有较强应用型的学科,茶树栽培学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茶树栽培基础知识,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茶树茶园管理与实操技能。并且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新的栽培理念与技术也在被不断的挖掘与发展,如何在有限时间、空间条件下种出优质茶树,已成为当今茶行业中一项亟需完成的任务。为使提高完成此项任务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关注茶树栽培相关的科研动态,并将新知识与新技术传递给同学,结合教学经验,共同对茶树栽培学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提出改革,探索培养新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案。

猜你喜欢

实验课茶树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自然栽培的味道
“自由”的实验课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上实验课
茶树湾
夏季苦瓜栽培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古茶树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