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综述

2021-03-30刘雪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4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遗产工业

刘雪娇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下塔吉尔宪章》首次明确阐述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认定、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性,并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教育培训、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规范和方法的指导性意见。国内首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宪章性文件是2006年通过的《无锡建议》,该文件明确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和保护工业遗产的途径等。

从欧美等国家为解决后工业时代的城市问题而陆续开展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到国内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思潮的引进和实践探索,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和探讨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探索。近年来,随着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的逐渐增多、影响力的扩大、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是当前工业遗产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合理的再利用需要合理准确的功能与市场定位作为支撑,需要对工业遗产本身要素的全面分析。

本文以“工业遗产”和“再利用”、“改造”、“开发”分别组合作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总库中检索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相关的学术论文,并选取与研究主题关联较为密切的期刊作为研究对象。

2 基于研究内容的分类

2.1 理论型研究

2.1.1 工业遗产再利用中的理论构建研究

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理论构建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

①对工业遗产定义、概念的解析,对发展脉络的梳理,属于理论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如黎启国等[1]阐述了工矿遗产的定义,并对从分类体系的角度进行了建构与代码编制。

②针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进行特征分析、归纳、总结和体系性的构建,例如,刘抚英[2]从工业遗产的尺度层级解析和构建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谱系框架;刘丽华等[3]解析了我国东北地区近代工业遗产的基本特征。

2.1.2 对工业遗产价值的研究

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往往离不开对其价值实现的探讨。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工业遗产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多元价值,这一点已经是业界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多位学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在两个方向研究最为集中:

①更深入地分析和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现,如刘晖[4]研究了广州工业遗产的价值认定,徐苏斌等5针对工业遗产的经济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来自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文化资本这四种资本的叠加,并指出工业遗产具有固有价值和创意价值。

②采用多元的理论和技术手法对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进行构建,如阎梓怡[6]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采用CVM方法开展了工业遗产经济价值的评估。

2.2 对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及借鉴

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国外发源较早,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多可供参考的实践案例。对国外的研究与借鉴,最常见于对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及对美国的研究,另外也有少量针对加拿大、日本的研究。在这类研究中,以对英国、德国的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研究内容、研究角度也最为广泛多样。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对工业遗产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的国家之一,19世纪英国出现的“工业考古学”激发了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英国谢菲尔德市、工业重镇曼彻斯特,都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典型案例。对英国的实践研究,有针对某个地区的探索,如刘洁等[7]对谢菲尔德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也有着眼更大范围的,如张健健等[8]以英国为例论述了五种空间耦合模式。

德国作为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强国,高度的工业化带来了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在工业化浪潮退却之后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以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德国工业遗产再利用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典范,且尺度丰富、类型多样,囊括了建筑、场地、景观公园等多种多样的改造类型,北杜伊斯堡公园、矿业同盟工业文化园区等都是较为成功的再利用实践案例,因此对德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例如,张文卓等[9]针对性地解析德国鲁尔区再利用中的博物馆模式;刘抚英[10]对德国多特蒙德市卓伦Ⅱ/Ⅳ号煤矿开展了实践调研借鉴等。

还有的研究不限于某一国家,如于磊等[11]对英美加三国所作的价值评定研究;曾锐等[12]以开发模式为分类方式阐述了国外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研究。

2.3 国内实践型研究

国内的实践型研究数量较多、内容丰富、视角多样,能够对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实践型研究主要包括针对特定类型的思考和针对特定地区的探索,还有少量与理论结合型的研究。

2.3.1 针对特定类型的思考

经过国内多年的发展实践,再结合对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的借鉴,梳理和归纳工业遗产再利用特定模式。一是对工业遗产再利用中的通用要素进行梳理和研究,总结功能置换的常见模式,例如叶瀛舟等[13]总结出主题博物馆、公共休憩空间、创意产业园区、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和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5种常见模式;邓清华[14]对工业遗产再利用时考虑功能定位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等。二是将某一类特定空间或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如曾锐等[15]以上海为切入点,探析了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再生的路径与机制。

2.3.2 针对特定地区的探索及建议

伴随着近年来国内层出不穷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实践项目,此类研究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涉及的城市或地区分布广泛,既有对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研究,也涵盖了东北等典型地区,其中不乏北京焦化厂改造、上海世博园区等代表性项目。例如,李建华等[16]对无锡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探索;于淼等[17]对沈阳铁西区红梅1939规划项目的研究;王骏等[18]对烟台渔轮修造厂的保护更新研究;张燕[19]对北京首钢老工业区更新改造的研究;吴晨等[20]对台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等。

不论是针对特定类型还是针对特定地区的思考,在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中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是目前最常见的研究类型。这也和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特点相吻合,随着工业化浪潮的退去和人们对城市功能发展的需求增长,对工业遗产所代表的空间和场所重构已成为实践探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基于研究视角的分类

3.1 文化视角

目前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人们始终关注工业遗产再利用中对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对文化价值的实现。从文化视角入手来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进行研究是目前最常见的研究视角之一。工业遗产经历了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它代表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它最重要的文化价值体现之一,工业遗产中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将其承载的历史时代与工业文明予以保留和传承,使其时空记忆得以延续,并成为当前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宏观层面的空间改造、微观层面的公共艺术引导等,都是基于此所做的研究。从文化视角对工业遗产再利用所做的研究,和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发展学等方面的学科时有交叉。单霁翔[21]较早地提出了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提出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呼吁;李和平等[22]从文化规划的视角入手,以文化规划来指导工业遗产的改造;张芳等[23]基于城市文脉探讨景观重构策略。

3.2 功能开发视角

从城市功能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行性、模式、功能特点和实施方式等。通过对项目条件的剖析和所处城市区位的判断,提出功能定位或开发对策。通过对样本文献的梳理,发现在这类研究中,文化产业视角和旅游产业视角占了一定的比重。

1)文化产业视角

近年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再利用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动效应,工业遗产的特色美学结合文化要素之后更容易被理解、接受和传播,借助文化力量可以推动工业遗产的创新使用;而文化工业遗产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恰当的现实空间载体,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以北京市798艺术区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在工业遗产再利用开发项目中占据了一定比例。

2)旅游视角

工业遗产再利用在旅游业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位于城市外围的大型工业遗产,如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路线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但是国内的工业遗产旅游发展还有待成熟。

3.3 城市更新视角

随着规划由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城市更新在当下的规划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涵盖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尺度层级,且涉及规划设计、实施等多个过程,是改善城市空间、释放城市资源、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更新工作愈加受到重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品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从城市更新角度出发来考虑工业遗产的更新方式在近年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涌现。将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视作一种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的更新行动,是对城市资源的二次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就是一种城市更新活动。例如,李沐[24]以武汉一级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张晓云等[25]的研究视角则较为微观,立足城市织补,提出在工业遗产再利用中融入城市修补的规划理念并以此作了实践探索。

3.4 空间设计视角

以城市空间作为规划或者设计的对象,将工业遗产作为一种风格强烈、特色显著的空间和建筑资源,研究如何利用这类城市空间,或者如何对其中的建筑、构件等独特的空间构成进行利用与重构。基于空间设计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涉及多个尺度,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都可以结合,如陈钦等[26]对高线公园的借鉴及对北京新华1949所做的设计探索。这类研究立足实践,更多地从城市设计、建筑空间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以某个工业遗产作为研究对象,且多为案例项目类研究。

3.5 其他视角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视角,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还有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使用后评价)、再循环等多个研究视角,鉴于文献数量较少,本文中不再单独列为一节。例如,高飞等[27]依据SPSS软件分析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研究;刘歆等[28]对天津市的部分创意产业园进行使用后评价(POE),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对策;管斌君等[29]基于再循环理念探讨城市与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共生方法。

4 启示与展望

4.1 立足多元视角整合系统研究

目前现有的研究中,立足单一视角的研究较多,而整合多元视角的研究稍显不足。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涉及自身的建筑空间、构件、历史文脉等,同时也涉及所在城市中的土地空间价值与特征,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当前城市更新工作推动的背景之下,应考虑更多元的因素,跨学科、跨领域地进行研究,实现整合互动。

4.2 构建针对工业遗产特色的实施管理方式

相对于其他建筑空间来说,工业遗产自身的建筑特色、风格都较为独特。大量明显区别于生活空间尺度的建筑、有典型生产特征的工业时期构件等等,都是工业风格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筑面积的认定、建筑高度的控制、建设强度的限制等,都有别于其他建筑,因此传统的管控方式有不适应之处。在城市设计工作中,对工业风貌与周边城市功能区的融合管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针对这类问题所做的研究还较少。另外,应加强对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市场开发机制、实施模式的研究,通过政府控制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多管齐下,从而更好地推进工业遗产再利用。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遗产工业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遗产怎么分
TOD/城市更新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