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研究
2021-03-30王小玲
◎ 王小玲
(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应予以重视。随着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各地方食品检验部门应积极响应政策,加大食品安全检验范围,增加检验项目,保障食品的绝对安全,使食品市场能有条不紊地运行。为了提高市场中的食物质量,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提高细节管理强度。
1 食品检测中的具体检验方法
1.1 色谱法
色谱法常用于检测化合物与分离混合物,可确定化合物种类、数量及在整体样品中的占比,操作简便快捷,分离混合物速度快、检测结果精准、检测速度较快、定量结果易于自动化,为常见的有机物检测方法。分子光谱法中,红外线光谱法应用广泛,与拉曼光谱法相比,都可作为鉴定化合物种类、测量其分子结构的主要检验方法。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检验方法
为了检测食品中存在的金属元素,可以积极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检测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光谱吸收过程,能够确定对人身体有害的金属元素构成。该技术需要提前确定好检测的范围,根据所需元素选择合适的光源,促使蒸汽与金属原子的结合,用光谱吸收待检元素,造成最终光谱缺失或者减弱的后果。因此,可以运用光谱检验的方法确定金属元素组成,根据光谱的遗漏情况确定具体金属元素的存在。该方法的灵敏程度较高,在检测大多数元素时均能够达到较高级别,使得相应元素能够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2]。同时,运用该方法可以检测到多达70多种元素的信息,能够有效抵抗外界干扰,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检验过程十分简单,可以直接取出液体样本,无需经过自动分离过程即可。
2 食品检验检测控制质量与细节问题分析
2.1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食品工厂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工作的能力相对不足,食品生产种类繁多导致检测工作负荷增加,各种新型食品添加剂的诞生导致出现新的产品质量问题,检测技术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食品检验技术发展相对缓慢,面临着发展困境,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与要求。总而言之,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问题十分突出,日益增加的食品种类和食品添加剂导致安全问题突出,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完善技术手段,为人们的正常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食品检验检测制度及标准有待完善
食品检测过程的规范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免影响食品检测质量,同时也是食品质量管控的主要手段。为了做好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工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食品检验流程,加强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仍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相关制度流程尚不完善,食品检测技术相较国外仍有滞后,食品管理松弛,重视程度不够[3]。需要在食品检测工作中不断优化质量管理结构,加大食品管理控制强度,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工作的整体效果,竭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 样品采集与制备时的质量与细节问题
在检测食品质量之前,需要做好采样工作,为检测及分析过程奠定良好基础。通常情况下,随机采样方式效果更好,能反映出总体特点,数据的代表性较好。在采样时,应该确定食物的采样部位具有代表性,并使样品数量满足检测需求,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在采样前,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工具清理工作,在一项检测结束后及时对工具进行消毒清洁,避免食物在采样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需要做好隔离,避免污染样本[4]。食品采样时,要遵循8大采样原则,即代表性、典型性、适量性、适时性、无污染性、程序性、同一性和真实性原则,使检测样本具有代表性,反应整体样本的最终结果,使检测结果精准。
在制作样本时,可以均匀的选取样本,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样本状态,简化取样流程,使得检验结果具备更强的说服力。根据食品性质和检测需求进行分类取样,在制备时,将食品不可食用部分去除,如鸭蛋外壳、水果皮或果核、骨头等,不同状态的食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固态粉碎、液体搅匀,肉类要绞碎、水果蔬菜类要匀浆等。
2.4 仪器试剂选择的注意事项与细节问题
食品检测过程涉及多种化学试剂,如强酸、强碱、挥发性物质等,试剂长时间放置,或与其他试剂相互污染,以致存在质量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基于此,在食品检验工作开展中,检测人员不仅需要选择对应的化学试剂,对易反应试剂密封保存,而且要注意化学试剂分类存放,并确保其在使用有效期内。食品检验中需要用到检测仪器,仪器的精密度会影响最终的检测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需要在检测工作开展之前对仪器进行校准。在检测时,需要保证实验环境的卫生清洁。在平时,食品检测过程涉及大量的精密型仪器,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定期修养维护,为获得精确结果奠定基础。
2.5 食品检验实验室温湿度质量控制与细节处理
食品检验工作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温度处于恒温状态,根据检测食品类型不同确定合适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例如,在检验食品容量时,应将温度调至20 ℃,保持最佳的室内保温数值,温度过高过低会使液体热胀冷缩,使结果出现误差。另外,实验室湿度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湿会使待检食品内部结构及性质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仪器设备生锈,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2.6 检测方法选择过程中的考虑因素与细节问题
检测人员需要考虑到检测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根据食品特点及检测条件确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除此之外,结合食品种类、检测条件使用不同类型的检测仪器、试剂进行分类检测,可以提高检测质量。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仪器分析法是使用先进检测仪器对食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仪器检测法的最终结果往往极为精确,但先进仪器价格一般较昂贵,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化学分析法简单快捷,被应用在许多实际生产领域,并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向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在线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与各种仪器分析紧密结合。对含有同种元素但形态不同的食品应采取不同的检测分析方法。例如,牛奶和钙片均含有钙元素,但牛奶为液态,钙片为固态,因此检测牛奶中钙元素含量是否达标时应采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固体钙片应采取EDTA滴定法进行检测。
3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3.1 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能力
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较为落后,难以准确检测出有害物质成分。有关部门需要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经过市场调查后进行技术创新,升级检验检测技术,逐渐顺应市场需求。及时借鉴国外食品检测的先进理念,结合实际需求加以创新,从而提升我国的检验技术水准。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从基层开始进行员工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引进专业高素质人才。一线检验人员要定期参加技能培训,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学习新技术,培养其责任意识,保障检验过程的顺利开展和结果准确性,加强食品安全保障。
3.2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相关标准
食品检验流程和检验管理制度的完善能提升检测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根据食品检验规章制度进行程序化管理,有助于食品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食品检验环节中存在的缺漏,需要依据相关流程进行监督和弥补。完善食品检验规章制度,需要先确定食品检验报告样板,以样板为标准罗列检测项目等,为检验工作提供遵循规范。另外,还需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明确检验人员的分工职责,对检验过程进行监督约束,避免因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出现,维护食品检验质量,为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3.3 重视食品检验过程中问题的及时探讨和解决
食品检测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因此需要重视食品检测过程,进而提升检测质量的准确性[5]。在遇到检验问题时,可以组建起专家队伍,积极面对,仔细商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可以运用智能化技术创建问题解决平台,建立专业化的专家解决团队,及时将难题上传到平台中,及时获得解决方案。
3.4 组建高素质检测团队
食品检测部门需要提升招聘准则,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从业经验,熟知各种检验试剂和检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可以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招募合格的技术人员后,还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讲座培训,培养员工职业技能,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可以采取奖惩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学习态度积极的员工颁发奖金,给予鼓励,从而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保障食品检验过程顺利开展,确保食品质量。
4 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生命健康,加强食品安全能够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食品检测部门在进行检测时,应从化学试剂选取、实验室温湿度控制、设备仪器校准、样品取样等细节问题进行把控,保障食品检测质量,根据检测食品种类特点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从而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安全隐患,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