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化学”教育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2021-03-30陈余陆

现代盐化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准化学院校

陈余陆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逐渐增多。“化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能帮助大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多变的就业环境[1-2]。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化学”教学环境差、设备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中,降低了“化学”学习的效率与知识的获取程度。在该种情况下,难以达到“化学”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提高对于“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案,并根据大数据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制定更加精准的“化学”教学方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样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就业信心[3-4]。

1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现状及现阶段面临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1.1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现状

(1)“化学”课程教材层面。现阶段,高职院校“化学”课和采用的教材,大多存在实用性、趣味性与适用性交叉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化学”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参考本科教材理论内容较多,不仅晦涩难懂,而且不适合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部分“化学”教材还存在内容过时的问题,无法适应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化学”教材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加上内容理解难度大,极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化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2)授课方式层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当前大数据要求的教学环境严重不符,降低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例如部分教师仍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化学教材内容,遇到部分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学生就难以理解。这种简单的讲课方式,使得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严重下降,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

(3)实验教学设计层面。高职院校开展“化学”教学时,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加上教学条件与设备落后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更是直接将化学实验环节进行大幅度的压缩,大大减少了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机会,未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出现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下降的趋势。

1.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首先,缺乏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与设备的限制,学生难以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难以匹配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使学生更加关注课本知识,忽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会受限于实践能力,导致自身工作效率降低,难以跟上其他员工的进度。

其次,缺乏专业定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化学专业就是未来就业的方向,认为自己找到专业对口工作才可以。这种思想限制了学生的眼界,无法找准自身真正的定位,认为自己只能专注于某件事。而且,部分学生常常会表现出不自信,对毕业充满恐惧,害怕失业。这些问题不仅让大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成为今后找工作的阻碍。

最后,错误认识化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化学专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与更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化学专业的动向。但是当前部分学生只看到了化学专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忽视了化学专业也在发生变化,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要求。

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精准教学实施途径

改革现阶段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方式,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实现现代“化学”精准教学的改革。高职院校对学生状况进行分析之后,采用合理的教学管理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促使“化学”教学更加精准。

2.1 收集学生学前认知,实现精准“化学”备课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从学生心理、化学课程前认知、化学生活常识等角度进行相关调查,建立集心理测评、知识等模块的学生档案,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所有学生,精准把握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通过对学生知识结构、性格与学习风格等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形成基于学生群体的大数据,为每一个学生绘制较为直观的“大学生专属数据图谱”。院校、教师与家长根据“大学生专属数据图谱”,联合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发展规划,发挥学生的优势潜能,实现学生人格的独立。根据前瞻性的数据,教师可以研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简化化学知识点,重点对学生难点与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2.2 收集学生“化学”作业完成情况,实现精准教学

传统教学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获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项数据,往往无法获取较为精准的数据。伴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智能阅卷平台,扫描学生的作业与试卷,帮助教师收集与分析相关数据。教师根据这些数据,通过处理与解决对应的问题,制定更加精准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通过检测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得分情况,了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反馈,教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

2.3 收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现“化学”作业精准设计

基于大数据智能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形成学生专属的大数据。教师借助这些数据形成科学有效的“化学”作业与个性化错题本,防止出现学生利用同一份作业完成任务的尴尬局面。这也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真正通过作业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大数据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安排合理的化学作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真实有效且极具个性的大数据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借助大数据,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在“化学”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得到教师更好的支持与指导,提高自身的学业成绩。

3 大数据背景下提高高职“化学”教育质量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3.1 正确找准定位,了解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在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要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展开深度“化学”教学。而且,教师可以从学生独立与判断思维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与挑战权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化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化学”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自我,进而找准自身的定位,在就业过程中取得优势。精准的“化学”教学能够让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百态和社会需求,扩大学生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3.2 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与“化学”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化学”作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教师需要不断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参与度。通过参与“化学”课堂的讨论,学生可以多渠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化学”课程中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反思所学化学知识,以更好地应对困难。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合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借助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性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化学知识水平较为落后,因而院校实施分层教学,对于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具有极大的帮助。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与摸底考试成绩,将同一专业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开展分班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在现实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较差,该种情况下,教师要为学生适当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内容,为学生后期的化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适当放慢“化学”教学的步伐,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教学交流,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针对化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因此,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各项需求。正是由于当下社会中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力,难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开展分层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基础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多样化思维方式。

猜你喜欢

精准化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奇妙的化学
精准扶贫二首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